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过去的46亿年里慢慢演化着,并且日益受到人类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在不断增加,致使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这绝非危言耸听。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100万吨以上的速率被海洋吸收,在吸收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释放出氢离子,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但到2012年,海水表层pH值降低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因此,除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被称为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丰豆 《科学中国》2007,(11):4-4
人们在谈论全球气候变暖时,或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些行驶在公路上的4个轮子的汽车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可是,据最近科学家们的调查显示:一些动物,如:牛和羊等所释放出的甲烷等气体,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要甚于汽车.  相似文献   

5.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一个联合研究团队认为,黑碳或烟灰对气候变暖具有较强的影响,其致暖效应大约是头号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二,跃居甲烷之前,超出先前估计的两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学研究学报》上。 黑碳是一种吸光性物质,可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同时释放红外辐射,加热周边大气。它在大气中留存时间为数日至几周,因而可产生区域增温效应。该研究认为,黑碳或烟灰对气候变暖的直接影响可能是先前估计的两倍。  相似文献   

6.
《百科知识》2007,(3X):F0002-F0002,F0003
美国航天局卫星图片显示2000年(右)和1993(左)的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由此可见气候变暖的影响。 因全球变暖而漂离冰岛的冰山。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对大约9万年前的冰块矿样和海洋沉积物中的气体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海洋环流之间息息相关。这些发现可以让科学家更好地探究这些现象过去如何相互作用,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气候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多年冻土地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冻土路基稳定性成为工程建设所面临的重要技术问题.多年冻土路基对外界环境相当敏感,全球气候变暖及工程施工导致多年冻土上限下降,地下冰融化.为保证路基下伏多年冻土上限不下降,从而确保路基稳定性,对引起冻土路基稳定性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来相应的被动控温与主动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科学界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了全球变暖。于是有人建议,多种植一些植物,因为植物可以固定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最新的研究发现,植物在解决全球变暖方面,还有额外的贡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是植物本身的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每年全球植物在生命活动中向大气中释放了大约600亿吨二氧化碳。这部分二氧化碳足以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美国的科学家最近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想搞清楚,如果全球的温度升高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会发生什么变化。过去的全球气温变化研究中,人们虽然也考虑到了植物呼吸作用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也许水母将统治海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1,(28):32-33
目前,除去工业、汽车排放等人类活动,全球主要温室气体约有30%来源于农业.温室气体包括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这些气体进入大气后会导致气候变暖,从而造成灾害频发.甲烷是位于二氧化碳之后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率为20%,其中稻田排放的甲烷约占人为甲烷排放总量的11%.另外,稻田还是氧化亚氮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氧化亚氮是第三大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率为6% ~ 8%.这些数据表明,水稻或多或少与气候变暖有关,但是以水稻产生的温室气体分量来看,又未必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中国各地的洪水、干旱、强对流天气等超乎寻常的气候变化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世界各处的冰川也在悄然融化,不但造成了海平面上升的巨大危机,而且更可能带来神秘莫测的远古病毒威胁。据了解,国内外的海洋、气候、冰川病毒权威专家最新发现,存活了近14万年的病毒毒株,甚至还有不到1岁的A型流感病毒,都会在冰层中蛰伏,等待时机彻底释放,并向人类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13.
贝贝 《今日科苑》2006,(10):38-39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一)全球气候变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珠峰地区冰川明显退缩。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一氧化二氮(N_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_(1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  相似文献   

14.
冰川融化带来更多电力 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标志,但是北欧国家却可以利用冰川融化而获得的水来发展水电行业。“全球变暖能给冰岛这样的北欧国家带来益处一点都不奇怪。”冰岛气象办公室的地球物理学家托马斯·约翰尼森说。在近期进行的气候变暖对冰岛水电行业影响的研究中,约翰尼森和其他研究者预计,到本世纪末,冰岛的水量将增加25%,而潜在的水力发电量则能增加45光。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暖     
《百科知识》2007,(12X):I0001-I0004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幅度已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将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气候变暖将导致极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和沿海陆地,大量的物种消亡,极端气候频发,沙漠化加剧,疾病流行等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指出:2007年是世界极端天气不断打破历史记录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10,(4):6-7
研究显示,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后,溶于海水的二氧化碳也会随之增多,使海水酸性增强,对珊瑚、贝类等钙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针对这一问题,以色列巴依兰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科学家拟从海洋生态的角度寻求解决办法。为了解不同气候变暖方案对珊瑚的影响,该研究小组在巴依兰大学建造了可养育海洋生物的专门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近40年全球气温增暖和华东地区气候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霜芝  俞连根 《科技通报》1996,12(5):262-267
近40年华东地区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一致,但区内各地气候变暖存在着较大差异,华东北部变暖最为显著,而南部则不如北部那么明显。在季节上,冬季增温明显,夏季有变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19)
近年来,北极地区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科研机构的关注。由于气温低,北极地区的海洋上常年覆盖着海冰,并随着季节的变化,海冰呈现周期性消长。北极海冰变化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海冰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与其物理属性分不开,海冰的融化和冻结所吸收和释放的热量强烈影响大气的能量收支。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海冰的消融有加速作用,海冰的消融反过来作用于全球气候,这种循环模式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极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9.
郑宾 《科学生活》2007,(5):35-35
主要威胁:气候变化其他威胁:抽水过度,农业污染和6座申请中的大坝水资源对于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降水、蒸发、冰川融化、洪水和干旱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印度河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冰川的融水。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了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速度,虽然在短时间里会引起河流水位上升,但在未来几十年内,河流水量会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10,(4):40-40
早上新世(距今500万至300万年前)是一个在地质史上被认为与当今全球变暖最接近的时期。古气候数据表明,那个时期与厄尔尼诺相似的气候状况持续不断.整个热带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近乎恒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