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少同学一写作文就犯难,这主要是因为词汇贫乏。只要我们脑子里建立了储量丰富的“词语仓库”,那么,每当自己要表达的时候,词语就会像成熟了的凤仙花种子似的,弹跳而出。接下来请同学们放松心情,跟着我做一套采撷词语的思维体操。  相似文献   

2.
关于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理论上争鸣已非一朝一夕,实践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也由来已久。每个语文教师在这方面都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如果各人都能把这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毫不保留地提供出来供大家参考,也许是一件有益的事情。现在、我愿抛砖引玉,把我在这方面的做法谈一谈。丰富词语落到实处如所周知,即使是高中学生,不少人在说话时,由于词语贫乏,往往是结结巴巴。不知所云。曾经有两个学生吵架,甲怒气冲冲地对乙说:“你这个人真‘那个’,你要再‘那个’,我就不‘那个’了。”听起来是个笑话,但它却尖锐地表明了一个问题:学生词语太贫乏了。口头表达如此,书面表达也不例外。有些学生写出文章,文不成句,  相似文献   

3.
上海杨浦中学特级教师于漪同志,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天做到‘三个一’——背一首唐诗,积累一个词,脑子里出现一幅图画”。实践证明,这“三个一”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方面,行之有效,很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要学生“脑子里出现一幅图画”,无疑是培养学生不断地把记叙文写得具体充实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4.
(一)围绕“雨”这一活动主题,教师让幼儿谈一谈暴风雨中的情景。然而,幼儿的反应却让教师感到非常茫然:“幼儿根本说不出来,他们只知道说‘很可怕’‘很吓人’‘很恐怖’,师幼之间的交谈很难进行下去,我自己也觉得枯燥乏味。”这种情形常常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出现。教师试图用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幼儿的感受,可幼儿的反应却不能令人满意:孩子们只会用几个简单、抽象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幼儿的想像力不够丰富,还是幼儿的语言发展有限?我反问这位教师:“你觉得暴风雨会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她想了想说:“是蛮恐怖的,反正我很害怕。”“还有…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语言积累量的多少,对表达能力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影响。很多学生常常心里明白,却很难找出一个最为妥帖的词语来表达。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将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积累作为重要的任务。第一学段作为母语正式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要在丰富识字方法、夯实写字能力的基础上,多培养学生对语言尤其是对词语的感知能力,继而在理解的基础上丰富语言积累。笔者即以苏教版二上《美丽的丹顶鹤》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自主探究 ,摆脱学生的依赖性教学时 ,我们设计了“自提问题、自主探究”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自学存疑 ,并根据自己的疑问自定问题。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不少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如 :“兔姑娘和鹿先生第一次走过美丽的小路为什么要‘轻轻地’、‘慢慢地’?”“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呢?”“那么多的垃圾是哪里来的?”……这时教师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解决问题。学生们积极投入 ,或自读自悟 ,或同桌交流 ,或小组讨论 ,或集体学习 ,整个课堂上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参…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听写词语,他让其中几位发展水平不一的学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听写结束,大家对照课文找错误,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把“鸟儿”错写成了“乌儿”。教师没有批评,笑着对大家说:“今天的听写完成得很好,有的同学写错了能自己发现、自己改正。有趣的是这些写错的字,有的又变成了另一个字。你们看这个‘鸟’字少了一点,就不是‘鸟’,而变成‘乌’,是‘乌黑’的乌。这一点就像鸟的眼睛,鸟儿眼睛没了,不就是乌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了吗?(生笑)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啊。”【点评】分明是教识字,又分明是写错了…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读了吴忠 豪教授的论文《促进消极语言 向积极语言的转化》启发颇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积极语言”的理解及其内化与外化也想谈些粗浅认识及体验。 一、认识 什么是“消极语言”和“积极语言”吴教授在文中指出:“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 反观我们的教学, 注重的是词语的抄写、段落的背诵, 忽略的是句子的积累。与词语、段落相比,句子可当之无愧为“积极语言”。词语在小学阶段指的就是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要求学生抄写的往往就是由生字…  相似文献   

9.
在山区,课改的客观环境比较恶劣,课程资源是否真的就无法开发?确实,我们难以走进网络世界,难以拥有丰富的藏书,但我们有教科书,我们有自己的学生,我们有自己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这些都蕴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本文试图就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巧妙利用学生的差异,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每接触一篇新的课文,我们可以引入竞争的手法,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由于学生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读起来效果肯定有不同,这本身就存在着听、说、读方面的资源可开发。如一位老师上《记承天寺夜游》时,请学生点评同学的朗诵“老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他没有读出停顿,原文在‘日’和‘夜’之间有标点停顿他没有读出来。还有‘念无与为乐者’一句,他也没注意停顿应在‘念’字后面稍微停顿一下。”快嘴小敏说到。“为什么这样处理?”“因为这个‘念’字是领起这个句子的,‘念无与为乐者’是‘念’的理由。所以应该要停顿。”老师请小敏来朗读,然后又有一个学生来点评:“声音清脆,感情丰富,但朗读时有一句的语速还是太快了。”“那句‘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擤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中‘藻‘荇’之间应稍作停顿,因为藻荇是两种水草,...  相似文献   

10.
外联部,怎样的部门?大家议论纷纷。学生“:他们算是半个市场营销人员吧,身上有我们所没有的经世成熟。”学生干部:“他们是我们的财神爷。现在哪个学生活动不需要经费呀,这些经费不都是他们‘跑’的吗?”团委老师“:他们是一批训练有素的‘工兵’,有着对市场的高度敏感,有着大学生应有的纯真和激情,有着坚决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的决心。”外联部的干事走过来,微笑着说“:嗨,我们其实就是校园里‘拉赞助的’”。  相似文献   

11.
一、要让学生领会关键性的词语所谓关键性的词语,主要是指能体现全篇思想内容,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现思想内容举足轻重,抓准了它们,就能一以当十,绳一驭万,一般说来,关键性词语可分两类:一类是直接表达思想内容的词语。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的“纯洁”、“高尚”、“谦逊”等词语,虽并非难词,但在文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内涵十分丰富,所以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第二类是含蓄表达思想内容的词语。如《一件小事》中的“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一句中的“小”字,含义深刻,它表现了革命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自我解剖、自我教育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真实,也就是常说的要有”真情实感”。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读写例话”《真情实感.恰如其分》中说:“用词造句要准确、实在。不在于用华丽的词语或激昂的语句,而易要做到用词造句恰如其分。’这是针对文字表达来说的。但如何才能找到“恰如其分”的语言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呢?这除了与作者积累词语的多少、选择词语的能力有关外,还与作者的感情因素和表达方式有关。本文就后者提两点教学建议。一.:it并感憎——对所记诚的事憎买有深刻的体会学生怕用华丽的词语都激昂的语回采写作,以为这样就能麦…  相似文献   

13.
怎样制作知识卡片在上一期的“‘读’来‘读’往”里,姐姐给各位介绍了查找字词资料的方法,受到很多“错别字大王”的欢迎。他们来信告诉姐姐,运用这个方法,自己都很少写错别字了。呵呵,其实知识在于积累,只要多看、多听、多记就能获得丰富的知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下面姐姐就教大家一个积累知识的绝技——制作资料卡片。  相似文献   

14.
科学研究的起点往往不是已有的问题 ,而是从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 ,我们的教育往往习惯于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 ,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在一次教育创新研讨会上 ,一位大学教授不无忧虑地说 :“现在 ,最使我感到无奈的是学生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不少学生在做论文前请教我 :‘老师您看我应该研究什么问题 ?’这真让我无言以对。因为 ,虽然我可以指导他‘研究’问题 ,但我无法替他‘产生’问题。的确 ,学生“问题意识”缺少 ,是我们教育…  相似文献   

15.
瞿达彬 《教育艺术》2008,(12):18-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包括“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精彩句段”等等。积累词语是最基本的。积累足够的词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存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词语,丰富词语,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6.
谈起词语重叠,人们往往只从语法角度去认识而很少从美学角度去欣赏它。殊不知词语重叠也是一种审美手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国诗歌史上的丰碑《诗经》所表现出的丰富的审美内容,正是与《诗经》中所采用的丰富的审美手法分不开的,词语重叠便是其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据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就有一百九十八篇运用了词语重叠手法。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评价《诗经》运用词语的重叠时指出:“‘灼灼’状桃李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似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口要)(口要)’学草木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他甚至还  相似文献   

17.
教师正在给学生讲解“纷纷扬扬”一词。教师首先请学生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一个学生说,《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飘洒得多而杂乱”。教师点头赞许,之后对大家说:“对这个词语的意思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它的要点有三个:一是多,二是乱,三是飘洒。符合这三个要点的事物,就可用‘纷纷扬扬’来形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纷纷扬扬’作口头造句。要求是:第一,要开动脑筋,打开思路,想一想描写哪些事物可以使用‘纷纷扬扬’,说得越多越好;第二,造句的内容前后不得重复,就是说后造句的同学不得再用先造句的同学已经说过的事物进行造句。”教室里…  相似文献   

18.
很多同学认为习作难,怕习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学好语言.因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呢?要积累丰富的词语;要多读课外书,精读名篇佳作;积累与实践并用,"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相似文献   

19.
造句这项练习,各年级语文教师都是重视的。结合课文出现的一些重要词语,指导学生练习造句,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很有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运用词语,使学生在运用中对词语获得确切的理解,并牢固地掌握。”“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生动活泼的词语,使他们学习运用丰富的词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话,对我们指导学生造句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当片面追求分数的风盛行时,当不能正确地对待“教”与“考”的关系时,这项练习  相似文献   

20.
我的心理咨询室经常收到学生的来信,反映上课精神不能够集中,看书不能静下心来,导致心情烦躁的情况。一位高三学生来信说:"高考越来越远了,可我每天总觉得脑子里一片混乱,老是静不下心来,上课也不能集中思想。我告诉自己‘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可是完全不见效,就好像自己的思想被别人控制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