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4所高校发放问卷调查,并从有效的562份亚健康问卷申随机抽取6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样本,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从日常行为、自我状态感觉、运动情况调查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亚健康状态教师的现状.旨在为改善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和百姓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通过对杭州市几所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现状调查,从外因、内因两方面对亚健康的形成进行深入分析,在肯定参与体育活动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基础上,针对其具有的预防和消除高校教师亚健康的独特功能,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个人等方面入手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体育活动的展开,从而为干预亚健康的发生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亚健康问题是困扰高校教师群体的关键问题,亚健康状况的科学诊断与致因分析是亚健康预防、改善的基本前提。采用问卷调查和一滴血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高校教师体质亚健康状况进行了医学检测,同时系统分析了各类亚健康的形成原因。得出主要结论:①辽宁省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较高,且女性略高于男性,理科专业高于文科专业;高校教师亚健康在年龄上和职称上呈现倒U型分布。②辽宁省高校教师群体亚健康状况主要发生在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亚健康表现为胆固醇不规则结晶、脂质斑块;血液系统亚健康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消化系统亚健康表现为肠道毒素(黑色结晶);运动系统(骨关节)亚健康表现为骨关节炎。③影响辽宁省高校教师亚健康形成的主要因子依次为:生活习惯因子、饮食习惯因子、体育锻炼情况因子和工作环境因子,不同类型的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心理成因与锻炼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司琦  杨新海 《体育科学》2007,27(6):49-55,59
借鉴RPE的评价思想,提出针对高校教师进行亚健康状态主观自评的方法,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1名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心理成因及相应锻炼对策的提出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超过九成的高校教师自评处于亚健康状态,引发此现象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心情不好、焦虑、睡眠不良等消极心理状态。锻炼对策应从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健康和体育教育、正视工作压力,特别是增强锻炼自我效能着手。自我效能是影响高校教师能否积极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罗智敏 《体育世界》2012,(12):115-1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新疆5所普通高校教师体质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现象较为普遍;高校教师健身意识较强.但缺乏规律性体育锻炼,实效性有待提高;高校在通过体育锻炼促进教师体质健康方面的举措未形成体系。通过调查研究,为改善和提高教师的体育锻炼效果及促进教师体质健康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湖南省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76.8%教师具有多年的职业病,近70%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50%教师的有一定心理问题;分析了影响湖南省高校教师健康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提高高校教师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对安徽省高校教师中亚健康人群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了解体育锻炼对安徽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影响,合理预防和控制亚健康,恢复健康。方法: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亚健康的症状和发生机制与机体运动不足有关,表现在运动的强度相对较小,频率较低,时间较短等方面。结论:加强亚健康与运动的宣传教育,对教师运动进行相应的指导,让更多的人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控制亚健康,恢复健康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豫北地区高校男教师亚健康及体育锻炼现状,研究体育锻炼相关因素对男教师亚健康发生率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豫北高校男教师亚健康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55.16%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明显降低高校男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锻炼时间、锻炼频度和锻炼强度是影响豫北高校男教师亚健康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西南地区高校校级领导健康与健身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抽样调查法,对中西南地区高校校级领导健康与健身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了中西南地区高校领导的健康现状、患病和亚健康概率、生活和工作习惯、健身频率和持续时间、健身项目及对健身活动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0.
王景亮 《精武》2013,(36):175-175,177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体育锻炼动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体育人口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健身项目具有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易于开展、健身效果较好的特点;本校的体育场馆和家属区周围的空地是我国高校教师最主要的锻炼场所;缺乏体育锻炼兴趣是影响我国高校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主观因素;没时间、没组织、没指导是主要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疆高校教师至健康状况的成因以及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检索、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新疆地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问卷调查表明:新疆高校大部分教师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况,虽然有来自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的因素,但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某些弊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失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在高校教师(尤其是民族教师)身上所反映出来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育知识贫乏乃至体质严重下降等因素也是不可怠视的.结论 为了改善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应大力开展群众体育,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强化个人的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倡导他们留出时间放松身心.  相似文献   

12.
姜全军 《体育世界》2009,(10):69-7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教师体育健身的现状进行概括与分析,指出目前高校教师体育健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善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建议与措施,为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领导提供决策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创办“教师体育学校”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令 人担忧;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不足以达到健身的效果;并找出了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在综 合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办“教师体育学校”来应对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的现状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徽省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现状研究分析,指出体育活动是促进“亚健康”向健康状态转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预防、减缓、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15.
王亮  殷雷亮 《体育世界》2007,(7):109-111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高师类院校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现状进行了剖析,即分别从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人际交往亚健康状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处理中老年人亚健康问题,提倡以体育运动来对中老年人的亚健康状况进行改善。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对亚健康的表现和造成亚健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我国中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提出体育生活化想法,将体育运动融入中老年人的生活中,以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强度来消除中老年人亚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刘丽 《体育世界》2013,(4):59-61
以长沙岳麓山大学科技园高职称、高学历(下称"双高")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该人群健康状况和体育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他们的亚健康现状,探讨体育行为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对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切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调查研究了河南高校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对影响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推动高校教师积极合理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山西省高校教师现行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数年后的今天,高校教师的体育健身、生活方式无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产生了一些适应性的变化,并显现出了诸多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以促进高校教师体育健身、生活方式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前提,提出了若干加强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管理与调控的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现状,探讨导致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及其向健康转化的途径与对策。本文采用自制中学生亚健康状态调查表对桂林市两所高中的1000人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表现,而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中学生亚健康状况,本文从心理、生活行为、体育锻炼、科学用药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提出了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