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易中天现象"的出现,引发了一场文化与文学的论争,同时也引起有关学者和媒体关系的争辩。《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而易中天也激活了《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以通俗的语言、故事化的叙述方式、立体的传媒手段等并借助学术明星来传播经典的学术文化,赢得了广大观众,形成电视栏目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刘向东 《文教资料》2012,(8):189-190
易中天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中推出的"三国"系列节目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作者就"品三国"的趣味性,结合当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创见。  相似文献   

3.
年近花甲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2006年因为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颇受欢迎,成了炙手可热的学者明星。"百家讲坛"上的易中天睿智  相似文献   

4.
《百家讲坛》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讲坛类栏目,通过《百家讲坛》一炮走红的易中天现在更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人物。以“易中天现象”为切入点来分析《百家讲坛》运作的成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对整个电视学术论坛节目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百家讲坛》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讲坛栏目,通过《百家讲坛》而一炮走红的易中天现在更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人物。作者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以“易中天现象”为切入点,来分析《百家讲坛》定位和运作的成功以及存在的问题,而且试图提出对整个电视学术论坛节目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是易中天成就了"百家讲坛",也有人说是"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无论是谁成就了谁,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易中天以"百家讲坛"为平台,以"品三国"为抓手,一举成为"文化名人",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的博学、机智、幽默、风趣、儒雅,一举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凝重、遥远的印象,变得轻松、亲切而灵动。而"百家讲坛"自易中天始,也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受群众欢迎、最有品位的重要栏目之一。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有人提及"百家讲坛"就会引起一致共鸣。继易中天后,纪连海、刘心武、王立群、阎崇年等一大批"文化名嘴"相继登台,潇洒自然、思想深邃的于丹更是把"百家讲坛"推向了极致",百家讲坛"现象悄然形成。这些不仅让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是易中天成就了“百家讲坛”,也有人说是“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无论是谁成就了谁,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易中天以“百家讲坛”为平台,以“品三国”为抓手,一举成为“文化名人”,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的博学、机智、幽默、风趣、儒雅,一举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凝重、遥远的印象,变得轻松、亲切而灵动。而“百家讲坛”自易中天始,也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受群众欢迎、最有品位的重要栏目之一。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有人提及“百家讲坛”就会引起一致共鸣。继易中天后,纪连海、刘心武、王立群、阎崇年等一大批“文化名嘴”相继登台,潇洒自然、思想深邃的于丹更是把“百家讲坛”推向了极致,“百家讲坛”现象悄然形成。这些不仅让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8.
国学热在2009年继续升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袁腾飞是2009年聚光灯下的主唱。易中天穿梭于全国各地,上节目,作讲座。一桩毒舌门事件将易中天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  相似文献   

9.
易中天,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2006年中国学术界的"学术超男",凭借央视的"百家讲坛"红透了大江南北。易中天讲史,独辟蹊径,把严肃的问题幽默化,把高雅的东西通俗化。人们  相似文献   

10.
中央十台有个很火爆的栏目,叫<百家讲坛>."明星学者"易中天、于丹等等皆诞生于此,一跃成为大众眼中炙手可热的红人.说不清是<百家讲坛>成就了学术明星.还是学术明星捧红了<百家讲坛>,总之,<百家讲坛>给大学教授们提供了展示"文本细读"成果的舞台--刘心武解读<红楼梦>;易中天解读<三国演义>;于丹解读<论语>;阎崇年解读<明亡清兴六十年>……一时间,全国兴起了"红学热…"三国热""国学热"……  相似文献   

11.
文化教育篇     
《高中生》2007,(23)
学术超男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通过《百家讲坛》栏目迅速走红,由一位学者变成了大众文化的传播者。后来,《三联生活周刊》刊载了王小峰的《"学术超男"易中天》,由此,这一称呼得到大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以易中天教授在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上通俗品三国的“易式样语言”为启发,对当代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师语言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百家讲坛》风靡一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再次观看《百家讲坛》于丹、易中天、王立群等教授的讲学后,还是很受启发,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应该向他们学学教师语言,锤炼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4.
《百家讲坛》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史、哲等人文基础学科备受冷落,以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的央视《百家讲坛》的火爆格外令人关注。在《百家讲坛》所造就的学术明星中,讲史的占了大多数,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阎崇年等更是红遍了神州大地。《百家讲坛》讲史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看易中天     
卢杨 《学语文》2007,(4):42-42
近一段时间,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十分火热,而易中天更可算是其中的一位领军人物。易中天的成功折射出这样的现实:在这个高度发展的物质世界中,浮躁的人们已开始静下心来加大对知识的需求,并且渴望用全新的方式加以吸收。  相似文献   

16.
我视儿子为一所学校,我要做那里最好的学生。这是我给亲爱的儿子一生的承诺。——题记一这些日子,儿子成了"易中天迷"。他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品三国"部分,一遍又一遍地读《易中天品三国》,外带着重新细读了《三国演义》,甚至还  相似文献   

17.
石慧萍 《考试周刊》2014,(47):31-31
正《百家讲坛》于2001年开播,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从褒贬争论中走到现在,没有更辉煌,收视率下滑,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曾发表文章说,易中天走红是"浅思维"的成功。课堂上,很多教师"清浅化"地处理教材,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这样才是生动的课堂。不知道看过《百家讲坛》的观众,有多少被激发了阅读《论语》、《三国演义》等原著的兴趣,课堂下经典依然冷冷清  相似文献   

18.
纪连海是谁?一个上了央视《百家讲坛》的北师大二附中的历史教师。 有人感谢易中天,我则感谢纪连海。为什么?易中天成名后,不是应邀到这里开讲三国,就是在那里接受采访。纪连海成名后,虽然一些媒体纷至沓来,可他很少接受采访,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历史讲台。  相似文献   

19.
近段时间,易中天品三国在央视《百家讲坛》一炮走红,媒体各界,众说纷纭。叶力云老师《由易中天品三国想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11期)一文对易教授的讲授方式大加称赞,并谈了如何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笔者从易教授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中也受益非浅。然而,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堂并非《百家讲坛》,易教授的讲授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对叶老师提出的课堂教学要“历史知识故事化”,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理由有下: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观看《百家讲坛》时,无不为于丹的字正腔圆、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的演讲所折服,无不为易中天的从容舒缓、幽默风趣、亦庄亦谐的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