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好的健康素养能促进健康。健康素养与身体素质有所不同。一个人的体质好坏,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都起重要作用,而健康素养主要靠后天培养和引导形成。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素养,不仅仅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孩子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孩子学习不良一直是家长们烦恼的问题,也一直是众多教师以及教育学家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在众多研究下,对于学业不良的产生,作出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有的时候,在日常学习中,也经常能看到类似的情况:有的学生感觉很聪明,但是数学成绩总是不好,而有的孩子看似驽钝,在数学成绩上却是名列前茅,造成如此反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老师,作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深深地感到作为家长的不易,而现今的家长又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家庭教育最大化的提升孩子的学习潜能,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儿童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疑惑和抱怨,认为现在的孩子难教,懒散、厌学、逆反;另一种则相反,认为孩子挺好教的,生活、学习各方面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都挺顺畅的。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反应呢?其实,孩子之间的这种差异主要不是先天性生物遗传因素造成的,后天的环境影响才是决定性因素。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大人。  相似文献   

5.
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认知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情感不仅为孩子的创新学习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还促进了学习效率。语文教学肩负着情感教育的使命,把孩子的情感调动起来,挖掘孩子潜在的能力.激活孩子的创新能力.这样语文学习将会变得轻松有趣。  相似文献   

6.
盛小玲 《成才之路》2009,(12):30-30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老师对待孩子智力的发展十分重视,但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展与学习效果的提高,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智力水平较高的孩子,不要以为智力水平高了就可以万事大吉,  相似文献   

7.
潘少梅 《现代语文》2004,(10):10-10
越来越多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智商的高低不是成正比的关系。智商高的孩子学习成绩未必优秀,智商中等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比前者差,有的还明显超过前者。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对学生的学习就有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  相似文献   

8.
亲子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业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父母有必要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本次研究选取某班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亲子关系调查。最终发现,亲子关系的得分与亲子交流情况、亲子解决分歧方式、父母教育方式和说话口吻等因素存在显著性相关。因此提出父母应当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建立“朋友式”亲子关系、给予孩子信任和支持、父亲更多参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儿童成长学习的第一个场所,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避风的港湾,是孩子最依赖的地方.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的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次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所以,在一切社会生活中,家庭因素对儿童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研究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因素,问题原因和解决对策,从多视角剖析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云南省嵩明县阿子营乡苗族村的儿童达到上学的年龄后,都陆续去上学,但是一些孩子逐渐辍学,绝大部分孩子小学毕业后也不再想继续上学。辍学的孩子通常并不是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支持孩子继续学习,也不是因为孩子身体和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与苗族的历史背景、该村的社会结构、父辈兄长的现状、学校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利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分析了这一现象,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倡导的是:“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学习的过程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下面就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1):106-10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务工以实现就业,然而,由于条件的缺乏和能力的不足,这些向城市流动的劳动力无法将孩子带入城市就读当地学校,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由家中长辈照看,导致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当前,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存在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留守儿童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静 《考试周刊》2011,(20):138-138
许多家长和教师通常面对这样令人困惑的情况:自己的孩子或学生智力很好,在英语学习方面却显得非常低能。其实,外语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使用的过程。教师能否注意到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将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我现从兴趣、自信心、意志力等方面探讨一下如何将非智力因素应用于英语学习中。  相似文献   

14.
怎样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是许多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谈谈它的反面,即异常心理。异常心理就是偏离正常的心理,也就是不正常的心理。引起孩子异常心理的主要因素有: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生物因素,三是心理因素,四是社会因素。这就是说,孩子心理异常是由诸多因素引起的,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点。  相似文献   

15.
王玉敏 《考试周刊》2011,(80):110-111
作者综合梳理近十年来国内英语教育与家庭影响的相关文献,从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各种家庭因素进行分类说明。研究分析表明,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将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支持;外部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活动和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孩子英语学习效率和效果;家长的英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家长的导向作用和对英语的态度影响孩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世界教育信息》2004,(12):20-20
不少家长感到困惑:同一所学校。同一间教室,同一位老师,上同一堂课,甚至做同样的作业,为什么自己的孩子70分,人家的孩子90分?北京四中的特级教师刘坤指出,70分与90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20分的差距,它表现了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带有本质性因素的差异,而这一差异源于他们在“第三次学习”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2006,(4X):58-59
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又哭又笑,情绪转变是那么容易可是当孩子到了五六岁,一些情绪因素开始在孩子的心里沉淀.有些孩子表现出乐观开朗。而另一些孩子则常常郁郁寡欢,缩手缩脚……[编按]  相似文献   

18.
燕末 《中华家教》2014,(Z1):50-51
我的儿子佳佳并不是一个智力超群的孩子,但从小到大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2013年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赛奖项的资格被保送到浙江大学计算机与科学系学习。回想佳佳的成长过程,我觉得除了先天因素、社会因素,父母这第一任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让孩子走出家门,去感受大自然、接受新事物佳佳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从小他就表现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于是,每到假期,我们都想办法创造机会带他去外地看一看,让他明白苏州之外的世界多么大、多  相似文献   

19.
到目前为止,有关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哪个对人的影响更大的问题仍处于争议之中。与之相关的秘密和争议是:究竟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还是应该通过后天艰苦的训练而让孩子全面发展?或者说,应该扬长避短?还是扬长补短?  相似文献   

20.
孩子能否在学校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主要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决定。孩子是学习的主体,父母只是一个外部因素,但这个外部因素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有责任也有能力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1)要保证孩子遵守学校的学习纪律。(2)要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树立学校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