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7日,沪深股市受两个实质性利好消息的强刺激,频频摸高,创造了天量天价。而作为资本投资市场新成员的邮市却风吹草动难,市况依旧冷。笔者翻出1992年后预订的编年邮票,见到邮市里的编年新票宽幅打折也乏人问津。编年票市价还在下探,1999年新票已“缩水”至130元(面值175.30元)。手里拿着的邮票好像冰块一样。窗外寒风凛冽,此刻笔者的心情真是天冷心更寒。  相似文献   

2.
打开一些邮市行情小报总给读者以行情尚可之类的虚假印象,但实际上二级市场的市况已冷到令人窒息的程度。许多城市的邮市已经倒闭,为数有限的大都市邮市都早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交易额极低,众多好邮票和邮资封片的操盘越来越少;民间邮商举步维艰。实难坚持经营;许多集邮爱好者忍痛离市而去。  相似文献   

3.
李梅茹 《中国集邮》2000,(10):25-25
邮市同样存在风险,如何投资邮票,大有学问,投资邮票也应懂一点辩证法,归纳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4.
姬哲 《中国集邮》2000,(10):27-27
在邮票市场上总有那么一小撮人,专门拦截进邮市卖邮票的人,人称邮市上的“狼”,他们没有固定摊位,没有营业执照。这些人多是在市场门口,只要看见提着兜儿进市场的陌生人.他们就向前关心地问“卖邮票吗?”假如卖邮票的犹豫一下,或说“卖”,这些人就呼拉围上来,“看看你带的什么邮票”,于是鲸吞蚕食地瓜分起来。  相似文献   

5.
收藏邮票常遇到邮票品相的问题。邮票的品相,决定着邮票的收藏价值,影响参展展品的评分,更影响邮市交易中的价格。因此,邮票的品相是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夏威夷是美国的一个州,在邮市上看到铭记为“夏威夷邮政”的邮票,面值较高,线式打孔,印制质量不如现行美国邮票,请问是否假邮票?  相似文献   

7.
吴伟忠 《集邮博览》2003,(5):54-54,55
前几天遇到一位久违的邮友,谈起天来未能免俗,三两句话就说到投资邮票的事情上。我随口问他近期买没买些邮票,谁知却勾起他二十余年前的一桩憾事。二十余年前的某一天,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上海太原路邮市买《庚申年》邮票,那时面值8分的《庚申年》已卖到2元钱一枚,他将三个月的工资和奖金共200元全带在身上(当时他每月工资还不到60元),准备买100枚《庚申年》藏在家里,以便日后升值与人交换其他邮票。谁知他一到邮市,《庚申年》已涨到2.2元1枚,他一算200元只能买91枚《庚申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集邮》2001,20(10):6-6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人们心头充满企盼和喜悦的季节。邮市也一样,每逢秋天,邮市总是程度不同地有些起色,邮人在秋天期待着收获。9月5日,本编辑部特邀了几位邮坛精英开了一个集邮茶座,对邮市现状和自己心中理想的邮票发行政策自由地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集邮》2001,(9):35-35
邮市好比一个大舞台,每种邮票就像一个个演员,无论是主要演员还是一般群众演员,都有轮流上台表演的机会,只不过主要演员上台表演的机会和时间比一般群众演员多些而已。一出戏基本上可分为序幕、展开、高潮、结局几个阶段,而邮市庄家炒作某种邮票一般也可分成几个阶段,悄悄地吸货期间可视为刚刚拉开序幕,邮票价格缓步推高好比是“戏”已慢慢展开,一旦庄家吸足筹码,开始连续拉升邮价,表明这出戏已完全进入高潮阶段,邮市散户投资应格外提高警惕,此时离庄家派发已为期不远,因为一出戏的高潮过后便是结局。散户投资在邮票投资中应坚决回避一些高潮已过、即将曲终人散的所谓强势“热门”邮票,重点关注的应该是那种刚刚拉开序幕、尚未进入拉升高潮的邮票,这种邮票的上涨空间最大,能为你带来可观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大家议论     
《上海集邮》2000,(10):20-20
建议各地邮政部门和邮市共同设立“举报假邮票(品)”奖励基金,对举报者加以物质奖励。如此齐抓共管邮市,对假冒伪造邮票,堵其源,截其流,还市场以净土,那么邮市才能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凡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有邮市,只是规模大小、管理形式和政策导向存在差异罢了。邮票是支付邮资的凭证,属有价证券,其知识性、趣味性使它具备集藏价值,因而也就具有了商品属性。而商品属性,必然导致交换和交易,这就是邮商和邮市产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宝木 《中国集邮》2000,(4):25-25
9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邮品销毁行动正在实施,许多邮人都十分关注这次销毁邮品的规模是否很大,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编年邮票数量更加令市场人士敏感,毕竟这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邮市今后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宝木 《中国集邮》2000,(1):12-13
21世纪起始年的邮票内容如何,以及会对邮市造成什么影响,是众多集邮非常关心的事情。从近20年来新邮在邮市好恶的变化看,除了发行量作为影响价格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外,邮票本身的设计、票幅、印刷版别和质量以及题材等诸方面因素。也往往影响到新邮的价格定位和走势。国家邮政局于新邮预订前夕,将明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中85%的邮票图稿亮相公众,以引起邮人的关注。笔根据业已公布的2000年计划安排20套83枚(其中3枚小型张)邮  相似文献   

14.
齐敬岩 《中国集邮》2001,(11):32-33
说起今年的邮票和型张,被邮商和邮人重彩包装,着墨最多的要数2001—7《聊斋志异》小型张及邮票。从年初公布邮票图稿,就在邮市引起不小的波澜,受到邮人的期盼和追捧。面值8元的《聊斋志异》小型张,期货价格由12元、18元,一路冲高到24元。等到4月21日正式发行,果然不负众望,一路以每枚45元高开,随后借助市场人气,领涨到每枚52元,形成了复苏邮市中一道不可多得的景观,让人感觉到好像新一轮邮市热已经来临。随着人们预期的“红五月”邮市行情没有出现,邮市一路向淡,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集邮》2000,(11):29-30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邮政部门为振兴极度低迷的邮市出台了一系列救市举措,其力度之大、频率之高是建国以来少有的。尤其是今年5月18日起率先在北京邮票厂清理销毁不适应现行邮政资费标准的通信邮票及超过库存标准的1992-1999年纪特邮票,为全国范围内销毁邮资票品拉开了序幕。3个月来邮票市场依然不为所动,反而随邮市传统“歇夏期”的到来,整个大盘仍破位下行,新邮预订户手中的编年新邮市价大幅缩水,170多元的1999年票竟然面临跌破百元大关之虞,邮人闻之无不为此寒心。  相似文献   

16.
尽管有些集邮报刊刊登文章说什么邮市渐入上升通道,但笔者认为我国邮市正在经历着由炒作新邮到正常的集邮收藏市场的转折期。眼下,一部分人怀念上世纪80-90年代炒作发财的日子,还在做着集邮发财的梦;还有一部分聪明人早已改变了经营模式,以函购为主,在为集邮者服务中赚取微利。下面笔者与各位关心邮市的读者一起对目前邮市作一个粗略地回眸。请各位分析一下,现在的邮市是不是到了转折的关头。  相似文献   

17.
沈泓 《中国集邮》2000,(9):20-23
进入火热的夏天,邮市却依然淡静。但淡静不是无波无纹,其中最大的波纹就是全国范围的销毁邮票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从而给邮市带来了一些变化。当然这些变化只能说是海面底层的暗流或潜流,大多数邮人都麻木了。  相似文献   

18.
张绍先 《集邮博览》2011,(10):28-29
盛世旺收藏。一场空前的收藏热,正在中国大地兴起。邮票充当“增值生财”的角色,演绎了一下实实在在的敛财的疯狂。 除了我们这些七十岁以上的老头,没有迷失在“邮市炒作”中之外,的确有不少的人在“邮市”的“龙卷风”中。或者攒积了财富,或者付出了代价。  相似文献   

19.
“今天仿佛又回到大集邮的火红时代。”著名邮票设计家陈晓聪等冒着蒙蒙细雨来到上海卢工邮市中央大道时讲了此番话。6月29日为时一周的卢工“迎七·一”。集邮周活动开幕式在此举行。铜管乐队演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乐曲,腰鼓队敲起阵  相似文献   

20.
1999年8月4日,国家邮政局特派了一位副处长专程到四川简阳,与我亲切交谈了邮政管理部门将要出台一些启动邮市和保护邮人利益的措施。我把这一好消息在报上刊登后。想不到没有产生大的反响。经了解,许多集邮、投资对邮市已经失去了信心,因为近年来他们预订的邮票总是打折。不久前,我收到天津一位名叫焦心捷的老集邮的来信说。他集邮已有37年历史。他花146元预订的1998年邮票。目前市场上100元都无人要,惊呼自己成了傻瓜,拿钱订的邮票成了“废纸”。他伤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