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熊十力的心性理论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历史上心性理论的综合、超越和发展,亦吸收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多种学术资源,体现出了现代性特征,在其哲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学人建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如此,熊十力心性理论所具有的生生不息、刚健不屈的入世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为鼓舞国人积极捍卫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回应西学挑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对当前国民道德建设、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熊十力(1885——1968)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三十年代,他自创“新唯识论”哲学体系,使其成为当代中国独具特色的哲学家。五十年来他的哲学思想由其亲炙弟子及其学友宣扬阐发,开启了当代新儒学思潮,引起海内外学术思想界的重视。一九八五年,笔者在新加坡访问研究时,香港中大大学刘述先教授带来徐复观先生珍藏的数十封熊十力的信札,后八六年吾友武大郭齐勇兄又转来唐君毅先生珍藏的熊十力信札十几封,这些信札几经辨认,最终整理出近六万言。这里选登的信,是熊十力先生一九四八年底至一九四九年初,避乱寄寓在广东其弟子黄艮庸家时写给唐君毅、牟宗三的三封信札,以期有助于熊十力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经过梁启超、蒋维乔、黄忏华、欧阳竞无、胡适、吕潋、熊十力、汤用彤、陈寅恪、陈垣、太虚、弘一等人的系统研究,南北朝佛教发展的基本框架已被勾勒出来。但任继愈先生认为,此前学界习惯的看法,往往认为魏晋南北朝思想主要就是玄学,对儒家经学、道教的思想,尤其是佛教思想阐述不够(《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绪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页)任先生认为,南北朝时期佛学已经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并形成了反映时代思潮的“佛教经学”,“心性论”成为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4.
一坚实的形上基础与能动的哲学性格现代中国哲学家罕有谈宇宙论者,熊十力则是一个例外。但熊先生的宇宙论不是一般的宇宙论,而是“本体——宇宙论”。所谓“本体——宇宙论”,是穷究宇宙本源、本根、本质的宇宙论,又是探讨宇宙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熹义理法律思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法律思想为伦理法律思想,寓道德与法律为一体.朱熹则以经世致用的理念将新儒学的精髓贯彻于义理法律思想之中,寓政治、道德与法律为一体,较之于孔子法律思想更具有传承性、经世致用性、社会性与理性.  相似文献   

6.
<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西洋现代知识体系对中国传统学术形成巨大挑战,政治学、政治思想等学科都来自西方,"中国政治思想"更不见于中国传统学术之林,学人必须经历艰苦卓绝的探索方有成绩。萧公权(1897-1981)著《中国政治思想史》则更有其独特的治学路径。这首先表现在他身具西洋政治哲学的个人学术优长,以及他对当时有关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现状的清醒认识,集中表现在他的治学实践之中。他对中国政治思  相似文献   

7.
<正>身为至今以来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得者,阿尔贝·加缪可谓是风云人物。他的周围聚集了众多优秀的思想家,并和法国人"精神教父"一般的萨特有过一段传奇相交,更重要的是他凭其出色的创作、深刻严肃的思想以及对社会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是中国中古时期最优秀的诗人 ,但在思想史上却没有他的名字 ,究其原因 ,思想史只注重历史上那些有思想著述的人。然而相对于中国思想的言说方式而言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格的影响与品性的魅力 ,这在先秦与两宋时期最为明显。因而在历史上 ,这种言说方式往往比一些议论风生的谈论家与有系统著述的思想家 ,更能点化出文化心灵的明澈处 ,更能表现出时代思想脉络的生动处。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思想家。中古思想史的发展 ,玄儒并用或儒道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而何晏、王弼只会用道家的说法 (空、无 )以附会儒家传统 ,并且他们二人…  相似文献   

9.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了国家的文明和富强,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同时对西方文化,也采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他的"三民主义"思想就是对儒家思想和西方一些先进的文化精华借鉴吸取改造而来的.了解这些,对我们更深刻、全面地学习孙中山的先进文化观念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简介熊氏对于印度大乘佛学空有二宗思想的总体评价,进而分析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体"和依体起用的"变"之含义,以此说明熊氏体用相即的哲学思想中浓郁的华严宗的思想旨趣,这种思想还体现在熊氏对其本体论的"基石"--刹那生灭义的阐释中.尽管早已有学者指出熊氏哲学主要受到中国佛学台、禅、贤等所特具的如来藏系思想的深刻影响,但本文首次详细地论证了熊氏的哲学体系中实则更主要体现了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以为更深入理解熊氏哲学思想的整体特征,提供一比较新颖的视角和理路.  相似文献   

11.
赵云 《大理文化》2001,(1):24-25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是西方艺术革命中的风云人物和领袖.这不仅因为他打破了沿袭已久已成模式和框框套套的传统的绘画造型法则,开创了震撼心灵与视觉效果的立体主义,更由于他像个质地优良的大魔炉,什么新古典主义、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构成主义,任何流派与风格,他都能轻松自如、诙谐幽默地将其熔为一炉,在自己思想的火焰中,反复冶炼,而后化为一股股热力无穷、势不可挡的全新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2.
对康有为思想的重新评价赵旗中国近代是一个中西文化冲撞与交融的时代。处于这一时代的思想家,其思想包容面之广非其它时代的思想家可比。康有为作为这一时期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其思想的博大更胜他人。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的研究,由单一的角度入手,是难...  相似文献   

13.
<正> 老子诞生于河南省周口市的鹿邑,是我国第一位哲学家、思想家,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思想早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社会中,由于"独尊儒术",老子文化在很多时候是被冷落或忽略的,尤其在社会动荡之时,人们更无心情"无为而治",客观而言,老子的思想更多适合于繁盛之世。对老子文化研究掀起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14.
<正>一歷史的嘲諷儒學是華人社會的根,源遠流長,已有三千年的歷史。無人否認儒學在華人社會所起的作用,本來,何須論述?但歷史很嘲諷:一個多世紀以來,儒學在它的發源地——中國大陸,差點被連根拔起。如果不是在海外猶存一脉,今天中國要復興儒學,恐怕只能從概念論述了。概念當然很重要,它讓你明確、清晰、持之有故,所以近百年來力争儒學地位的,多是哲學家,如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也有史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學者、和社會政治運動家,如康有爲、章太炎、馬一浮、劉申叔、錢穆、張君勱等。他們都著作等身,但實際影響社會的有多少?他們大  相似文献   

15.
张献军 《世界文化》2010,(11):17-19
<正>美丽富饶的法兰西旖旎多姿,古典与现代并存,物质与精神共进。时装、香水、葡萄酒和雪铁龙汽车风行天下,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和香榭丽舍大街引人入胜,文人墨客雨果、莫泊桑和巴尔扎克享誉世界,大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到思想和学术,第一反应就是抽象、晦涩和理性。翻开一本本思想或学术著作,第一印象就是其理论名词的密度和思维抽象的程度。确实,从思维分类角度看,思想和学术都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与讲究形象思维的文学、艺术属于不同的领域。思想、哲学、学术等领域的思维活动确实也是在运用概念、范畴、命题来论证一个道理。抽象的理论思维属于高级思维活动,它可以将感性经验上升  相似文献   

17.
正叶卡捷琳娜生在德国,后来又成为俄国女皇,但她一生却与法国有着不解之缘。她自幼便熟习法语,在婚后的苦闷岁月中,也曾接触过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并与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有着密切的思想交流;甚至登基后,曾一度尝试以启蒙理念为指导的“开明专制”改革。在这错综复杂的现象背后,不难发现,将启蒙付诸实践的盎然兴致,不仅是女皇阅读积淀的使然,更关乎叶卡捷琳娜自身帝王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劉志琴 《中国文化》2007,(2):93-113
一、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起点 明清交替,是中国历史的又一次改朝换代,与历代鼎革不同的是,发生在16、17世纪之交的中国大变动,余响不绝,进入20世纪后更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这不仅因为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最初是以反清复明的种族革命为号召,以宗奉明代认同华夏子孙,更重要的是发生在明末的政治、经济变动与社会思潮,对现代中国的政治运动与思想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其中优秀的思想文化典籍与理念,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  相似文献   

20.
清华百年校庆,当为2011年春天的一笔浓墨;尤其2009年11月重建的清华国学研究院,更像一支雍容的牡丹,悄然间绽放于中国教育、思想、文化各界;于世界文化之林再度燃点中国国学的瑰丽重彩。概览中国近代文化史,常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节点;谈及五四运动,定要涉及近晚期中国大学;早期的中国大学中,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突出地代表了中国近、晚文化发展的矿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