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鞅作为法家人物的代表,在其变法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地位和作用都高于百姓的官吏在国家机器中的重要作用。他对于预防官吏犯罪思想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系统。我们分析商鞅预防官吏犯罪思想,对于寻找更合理的预防体系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各级官吏只有将道德修养的提升与法治作用的约束相结合,才会为社会的发展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商鞅法律思想的刑罚目的是以威慑儆戒为主的一般预防论,即靠对犯罪人实施重刑,来威慑儆戒其他人使其不敢犯罪,达到预防社会犯罪的目的.商鞅的刑罚目的理论,以人性恶为理论基础,以重刑、必得、明法为基本内容,这一刑罚理论虽然曾取得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3.
商鞅学派把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归结为人“巧以伪”、“计利”、“刑轻”、“刑人复漏”、官吏“利合而恶同”等几种情况,提出“弱民”、“必得”、重刑治罪、培养民众的主动守法意识、利用民众功利心理进行诱导、对官吏使用“壹刑”并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等心理预防措施。商鞅学派先验的犯罪理论和主观推定的预防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4.
商鞅的社会理想是他变法行为的观念先导。他的社会理想分为两个高低衔接的层次 ,一是建立理想的法治社会 ,其时 ,法是国家管理社会的唯一规范 ,法律取代道德规范 ,法律规范人们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风俗 ,消除人们的犯罪动机。法治的结果是达到人人自断、自律。法治实现的条件是法律的公平、公正。二是建立大治无为的社会 ,其时 ,法律制度转化为社会成员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商鞅的社会理想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已然成为社会公害,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笔者认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预警、防范保护、治理机制存在缺陷是当前预防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原因,本文结合了相关法律及实际,提出了加强配套立法建设,建立完善的预防联动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是商鞅法律思想研究中一个被忽视的重要概念,意指"人己之界限",它是商鞅法律思想最终的落脚点。商鞅认为"以法定分"是实现国家良好治理的关键,他论述了"分"的意义、厘定和遵守等问题,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分"思想。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刑事法律界所关注.如何有效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制订、完善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法律制度,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性环节.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很不完善,应当借鉴国际社会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立法的成熟经验,在实体上,修改或者补充刑法,建立专门的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实体法律规范体系;在程序上,修改刑事诉讼法,设立适用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在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上,进一步强化、完善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犯罪预防及其治理的综合性立法;在司法体制上,确立少年法庭体制.  相似文献   

8.
对张家山汉简中官吏犯罪与处罚的研究,可以发现汉初官吏犯罪分为职务犯罪和自身犯罪,汉初涉及官吏的法律规定有几个特点:首先,汉初对官吏犯罪有从重处罚的倾向;其次,汉初涉及官吏的律文大多沿袭于秦;再次,涉及官吏的规定数量很多,说明汉初政府对官吏的管理十分严格。汉初对官吏的某些犯罪施行从重处罚的理念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对于某些涉及职务犯罪的行为,可以借鉴汉初的做法,加重处罚力度以形成威慑。  相似文献   

9.
唐代法律严惩官吏职守有阙、违制违纪以及贪赃枉法等罪行,对各级官吏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法律约束.<文苑英华>所载唐代判文便有数篇关于官吏经济犯罪和司法犯罪的作品,可以看出唐代严于治吏,法网严密,有效制约各级官吏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唐代初期的吏治比较清明,与此有着密切关系,正是这些因素保障了整个唐王朝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  相似文献   

10.
犯罪控制模式由"国家本位"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的演变,是现代国家犯罪控制机制的必然选择.社会参与原则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倡导的预防性反腐败政策五项原则之一,对腐败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审计的腐败发现、防御与治理功能,审计被多项区域性、国际性反腐败公约列为腐败治理的积极性预防措施.社会审计法律制度是中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腐败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审计权理论为指导完善社会审计法律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连坐法从先秦商鞅变法时开始施行一直到清末废止,历时久远,对我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官吏施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连坐法,学界普遍持批判态度,但其在官吏施政中的积极作用也不可忽视,可以对当今的法制建设以及政府官员施政起到参考、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12.
商鞅法治思想是法家思想流派中"法治"派的典型代表,商鞅主张将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严格依法治国,崇尚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这种超越时代范畴的思想对今天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代惩贪,不仅仅体现在对犯罪的罪行规定以及惩处方面,亦即消极对待方面;更重要的,它还通过考察制度,分别殿最,奖励清廉,通过适当、合理的官吏报酬制度等等,从犯罪的预防方面积极止贪倡廉,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惩贪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钱苗灿 《中文自修》2003,(12):47-47
在我国奴隶制时代,由国王、诸侯根据自己亲属的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官吏,而且主要官吏都是世袭的。这种官制叫做“世卿世禄制”。到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开始选拔官吏,例如商鞅在秦国变法,奖励军功,按功劳大小定官爵高下:某些“士”也靠游说上书和向诸侯自荐取得一官半职。  相似文献   

15.
唐代法律严惩官吏职守有阙、违制违纪以及贪赃枉法等罪行,对各级官吏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法律约束。《文苑英华》所载唐代判文便有数篇关于官吏经济犯罪和司法犯罪的作品,可以看出唐代严于治吏,法网严密,有效制约了各级官吏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唐代初期的吏治比较清明,与此有着密切关系,正是这些因素保障了整个唐王朝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  相似文献   

16.
商鞅是古代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以法为本”、“刑无等级”、“以法为教”、“严刑峻法”等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商鞅的法律思想对公民法律意识起到了内在驱动的作用,为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有明显增长趋势 ,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学生法律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是大学生犯罪最直接的原因。预防大学生犯罪教育是关键。“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思想品德课。为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 ,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对“法律基础”课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富国强兵的改革春秋时期,齐、晋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尤其是齐国的管仲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改革使齐国强盛起来,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的变法,内容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鞅的法律思想是其变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突出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迎合了秦国统治者富国强兵的愿望,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冲破奴隶制羁绊的政治要求,尤其是他的“重罚”思想,对当时推行新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其区别于其他法家学派的特色。文章探讨了商鞅法律思想的内涵、历史根源及其对我们现代法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社会各朝统治者均把惩治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其律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唐律作为我国古代法律的集大成者,尤其把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吏治立法的重点进行了严密而科学的规定。本文从一类犯罪入手,对唐樟中有关官吏贪贿犯罪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