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的辞书出版工作是我国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36年来共出版各类辞书3150余种。其间在工作中有兴盛,也有衰败;有顺利,也有坎坷。在这里,回顾一下辞书出版工作的历程,特别是总结一下原国家出版局1975年5月制订的第一个全国辞书编纂出版规划(1975年至1985年)以来的工作,分析一下辞书出版工作的现状,展望一下辞书出版工作的未来,是必要的,有益的。 (一) 1975年,我国正处于“四人帮”横行之时。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出版工作遭到了严重的摧残,辞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也几乎  相似文献   

2.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整个出版工作恢复和发展很快,辞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也进展很快。回顾10年来辞书的编纂出版工作,有的同志说,是硕果累累;有的同志说,是空前繁荣。的确,这10年,全国出版各类辞书3000多种,确实是空前的。这是数量。从门类来说,有中外语文词典,有各门学科的专科辞书,有大百科全书和一些专业的百科全书,还有少数民族的语文辞书。从规模  相似文献   

3.
据不很完全的统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辞书类书籍出版达3000余种。我国辞书类书籍的出版工作发展很快,这是我国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应当如何认识;辞书类书籍出版的现状大体上是怎样的;编纂工作中应当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目前又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如何去改进;等等,都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出版部门应当认真研究、积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刊这一期编发了一组谈辞书编纂、出版的文章,供出版界的同志们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给学生开设了一门“中文工具书”课程;并组织学生就“目前我国辞书编纂出版的成就及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发表了很多见解,既肯定了近年来辞书编纂出版的成就,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还对我国辞书出版工作提出建议和希望,现归纳整理如下:一、辞书出版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1.种类繁多,数量空前。1980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出版辞书300-400种,这是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辞书出版社《辞书研究》编辑部发起和组织的全国辞书研讨会3月在沪举行。这是辞书学界的首次全国性研讨会。会议就辞书学一般理论及辞书学理论对编纂出版工作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研讨。与会者认为,应当辩证地看待当前的辞书出版工作。一方面,目前辞书出版呈现一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存在着潜在的危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辞书编纂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琳琅满目的语文辞书显示出一片大繁荣的局面。但是在这种大繁荣背后,依然存在着种种现实的问题,制约着语文辞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仅对当前语文辞书出版市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辞书编纂出版中的“名不副实”陈福季十多年来我国辞书编纂出版事业有很大发展,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不少批评文章指出,某些辞书内容错误严重、抄袭厉害、重复率高,等等。我这里还要指出的是,有些辞书名不副实。如一本有名的“大辞典”,仅几十万字,内容也较单薄,...  相似文献   

8.
辞书编纂问题纵横谈陈福季我国的辞书编纂出版近年来出现繁荣的态势。仅十多年,已编印出版了8于多种辞书,许多辞书“精耕细作”,质量极高,赢得了海内外学人的一致赞誉,如堪称文化史上最大出版工程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辞海》、《辞源》、《汉语大辞典》等等无...  相似文献   

9.
我国汉语俗语辞书编纂工作历史悠久,成就突出,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我们需要总结以往汉语俗语辞书编纂工作的历史成就与经验教训,加强对汉语俗语辞书编纂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才能在其现代启示下不断开拓创新,编纂出更多更好的俗语辞书,为汉语俗语资源的活态保护和科学利用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辞书编纂指导是联系辞书学理论研究和辞书编纂实践的重要纽带.数字化技术对辞书编纂的各个方面均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辞书编纂指导研究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本文首先尝试简要分析数字化技术对辞书编纂的影响,然后探讨数字化时代国外辞书编纂指导系统研究,继而剖析国外辞书编纂指导的数字化特征,以期促进我国的辞书编纂指导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辞书是人们掌握科技知识的钥匙。它和语文辞书一样,也是一种工具书。与一般图书相比,工具书应该有更高的质量。由于科技辞书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广泛,而且新兴学科、新概念和新术语不断涌现,这就使科技辞书的编纂工作增加了难度。我社出版科技辞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科学出版社名词室的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刊物如林,木秀于林的《辞书研究》双月刊以其10多年来在辞书学和辞书编纂领域不断开拓、创造、深化的业绩,取得了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1979年,《辞海》、《辞源》修订出版,《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辞书的编纂也开始走上正途,加速了编纂进程,正在编纂或即将上马的中小型辞书更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13.
辞书是标准书。为了鼓励辞书出版,整顿辞书出版秩序,提高辞书质量,进一步繁荣辞书出版事业,新闻出版署设立了国家辞书最高奖——中国辞书奖。 首届中国辞书奖由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辞书协会承办。于1995年7月20日在哈尔滨揭晓、颁奖(一等奖5种、二等奖17种、三等奖25种,共47种)。此届获奖辞书,加上首届国家图书奖的获奖辞书,基本上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辞书事业发展面貌的主流。 本刊刊发一组首届中国辞书奖评审文章,着重分析了辞书出版现状与趋势,旨在为进一步做好辞书的编纂、出版工作提共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辞书的总体设计是辞书编纂的开始。它应是在市场、作者及出版单位自身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已经确定要编纂出版的辞书的框架结构及具体内容的设想,是对辞书的性质、特色的确定和编辑指导思想的落实,可以说是辞书的设计蓝图。  相似文献   

15.
书界采风录     
辞书编纂出版问题多 《文汇报》9月14日刊载张新颖文章,批评当前辞书编纂出版中的粗制滥造现象。文章说:第一届中国辞书奖评选的印象是:确有好书,但只占少数;平庸的为数甚多;低劣的也有一批。有些问题带有普遍性。 一是抄袭剽窃。如《基督教文化百料全书》,有关教派与教会的100多个条目,绝大部分条目系抄袭。 二是胡编乱造。《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大辞典》一书,拥有380万字,均系东拼西凑而成。 三是立目不当。许多辞书的编纂人员以为立目越多,篇幅越大称优。一部《金融辞海》有15000条,520万字,但其词目大部离题。  相似文献   

16.
乔永 《出版史料》2009,(1):121-124
《辞源》是借鉴国外辞书编纂工艺首创体例的第一部新型辞书,被誉为第一部中国百科全书。《辞源》编写体例奠定了现代汉语辞书编纂体例和基本格局。《辞源》编撰与出版已有百年历史,回顾《辞源》百年编纂和修订的历程,对现代辞书编纂与修订和我们《辞源》新的修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下辞书的编纂出版,一般是正文内容由作者、编辑负责,检索系统由有关技术人员负责,而辞书的装帧则由美工人员设计。这样的分工,使辞书的内容、形式、检索系统三方面失去了应有的照应和统一,成为辞书编纂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致使辞书的封面、书脊仅具装饰作用而不能辅助读者检索。笔者有一次在《辞海》中查“肱”字的音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辞书出叛社于今年3月开始,自己设立发行所,承办本版全部图书的发行工作,这是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一个尝试,也是开创辞书出版事业新局面的一个措施和组成部分。上海辞书出版社做为一个主要出版辞书的专业出版单位,它必须考虑到自身的许多特点:比如,辞书编纂艰难费时,本子较厚,品种不多;同时,辞书内容相对稳定,装帧也比较讲究,印装困难,出书时间较长,这在储备上就有必要和  相似文献   

19.
刘善涛 《编辑之友》2022,(10):106-112
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出版机构,辞书出版是其重要业务内容,两家出版社坚信“一国之文化常与其辞书相比例”,“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1]坚持“以改良吾国字典为己任”,[2]在编纂出版新型辞书、学生辞书、国音辞书、白话辞书、辞书删节本和改编本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由此推动了知识的普及,也为中国近代文化和语言的古今转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辞海》的编纂和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峰 《出版史料》2003,(2):18-33
《辞海》是从1915年开始编纂的。这一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辞源》。《辞源》首创以字带词头的编纂法,使这种工具书兼具字典和词典的功能,开创了我国综合性辞书的先河。可以说,这在我国辞书史上树立了一座具有首创意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