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分权化改革特别是分税制改革以后,伴随着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财政实体而来的是地方政府间的广泛竞争。以西方学界关于地方政府竞争作为参照,以近十年来的学术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从地方政府竞争的初始条件、地方政府竞争的诱因和形式、地方政府竞争的效应,以及地方政府竞争秩序的治理四个维度探讨地方政府竞争的中国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竞争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初始条件,中国地方政府竞争诱因主要是经济利益和政治晋升博弈,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形式是制度竞争和政策竞争。地方政府竞争的效应具有双重性,如何克服地方政府竞争的消极效应,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梳理文献,把握有关国内学术界对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现状,并寻找进一步研究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来求解经济发展水平相同和不同情形下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同时使用2005-2021年282个市的面板数据,从总税收实际税负、增值税实际税负和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三个角度出发,采用准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对税收竞争反应函数进行估计,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维度研究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形式。研究发现,相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地方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优势策略差异;在实证分析中控制了共同冲击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和本地税收政策对空间关联地区实际税负变化的滞后性反应时,不同税种的税收竞争形式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地区之间的税收竞争博弈产生的精炼均衡结果为趋同化税收竞争形式,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则越可能呈现出差异化税收竞争形式;总税收和增值税的税收竞争反应系数符号为负,表明总税收实际税负和增值税实际税负在地区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呈差异化税收竞争形式,而企业所得税竞争反应系数为正,表明地区间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存在正相关关系,呈趋同化税收竞争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大量关于吸引FDI的税收竞争,但在现有的理论研究中,对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基本沿用国家之间竞争的模型,没有引入地方竞争的特殊激励。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形式及其原因,然后通过建立一个考虑地方政府特殊激励的税收竞争理论模型,以此对我国地方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地方政府的过度税收减免是一种双输的政策,惟一获利的只是外国资本;中央政府应采取干预措施限制和消除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官员政绩考核机制是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更深层次激励。  相似文献   

4.
出口退税将激起地方政府鼓励出口的冲动,现行分税制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冲动;以前的出口退税制度并不存在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税收转移问题,相反,分税制的实施有可能使税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5.
出口退税将激起地方政府鼓励出口的冲动,现行分税制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冲动;以前的出口退税制度并不存在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税收转移问题,相反,分税制的实施有可能使税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6.
地方财政缺乏自给能力是分税制下地方政府自有财力小于事权的结果.在主体税种收入占税收和财政收入比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主体税种收入在政府间的分配比例与财政自给能力正相关,财政职能在政府间分解的多少与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因而增强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必须把税种特别是主体税种在政府之间合理划分以及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间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区形象塑造的地区间税收竞争及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竞争作为地方政府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地区形象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囚徒困境、Bertrand、智猪博弈等模型的分析表明,无序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可能会带来暂时的比较利益,但其边际效益是完全递减的,对地区形象的塑造有着很大的负面效应。通过立法规范、中央协调、负所得税机制、政府效能调整、“3R”外在约束等可以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从而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方政府具有“政府”和“经济人”双重特征,从而使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行政区经济的特征。行政区经济强化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弱化中央的调控职能,加剧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区经济主要通过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体现。在管理中应树立公众本位;适度改革行政区划的划分,使行政区划的财权、事权匹配;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收收入的归属权,加大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的协调作用等措施,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实施以后,地方税收收入的政策性减少因素增加,地方税体系建设应着重于税率、税源、税基改革以及开辟新税种,避免税收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0.
名词简释分税制通常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区分不同的税种,建立相对独立的中央税收体系和地方税收体系的一种税收体制。一目前,通行的分税制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的分税制,另一种是不完全的分税制。完全的分税制,是将所有税种严格地区分为...  相似文献   

11.
政府之间的税权划分,要求相应划分财权和事权,以获得足够的财力履行各级政府承担的职责。目前,我国地方税收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必须进行相关调整。研究表明,在分税制体制下进行地方税改革,建立近期和远期改革目标,提高税收效率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有效性,将有助于完善我国地方税收调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王茜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1):86-87,91
分税制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制度,科学、规范、合理的分税制有利于实现国家财政在中央、地方、地区间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我国现行分税制不够完善,仍然存在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划分不均衡、地方税收立法权的缺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总结以往我国分税制改革所取得的有效成果,吸取改革中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当前实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一些看法,以期我国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这种体制的确立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作用明显,但也存在财权与事权不一致、财政预算约束力软化、“预算外”资金名目繁多等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地方政府的分税制改革仍要在提升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确保国家财政税收的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高、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15,(3):92-94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税体系完善历来是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重要内容。在营改增改革不断推进以及着手控制清理地方债务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但逐渐失去了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而且面临着巨大债务包袱。在地方政府事权不断增多而财政收入下降的今天,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其势必会影响到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在此背景下,通过重新培育确立地方主体税种,完善地方税收征管体系以及赋予地方一定税收立法权来扩大地方财源,将对进一步完善地方税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方税收竞争的博弈分析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政治经济制度急需实现转型,财政分权的程度不断深化,地区间经济竞争也日趋加剧。这一切都使有效的政府间税收竞争成为现实需要。文章运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论证如何构建一种充分发挥地方税收竞争有效性的秩序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保障,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根据1994年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通过PASW软件研究了税收和GDP等因素对湖南省财政收入的影响,并建立了较优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分税制自1994年实施以来,总体说来是成功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是很严重,主要有财权事权不对称,地方政府无税收主动权,税收成本高,转移支付体系也不健全。从构建公共财政理论的角度出发,需要政府采用系列的政策措施对原有的分税制体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认识、评价和规范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中的法律问题是事关政府间税收竞争合法与非法的界定标准,能为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有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对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行为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具体法律措施,有利于规范政府间税收竞争行为,保障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间税收合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博弈论方法,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间税收合作关系形成的内在机制,指出了税收合作的基本前提条件,并进一步构建了地方政府间税收合作进化稳定策略模型,论证了政府间的税收合作符合博弈进化稳定策略,通过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学习、适应、调整,税收合作必然会向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最终建立起合作的完善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联邦、地方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美国辖区政府间竞争赖以运行的制度框架,宪法、法院以及联邦补贴构成联邦层面的制度框架,地方政府自主权、地方政府间合作机构以及地方政府间契约则是地方层面影响辖区政府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机制,在社会层面则介绍了居民们多样化的需求表达方式以及直接参与治理对辖区政府间竞争的规范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这种制度框架对中国的启示有:竞争优先的理念,理性划分中央与地方间关系,法治化框架,以及政府职能方面供应与生产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