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甘肃省甘南州地处藏民族聚居区,藏族学生所占比例高,如何提高低年级藏族儿童识字效率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顺应儿童兴趣,创设汉语环境。来自牧民家庭的学龄儿童大都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听不懂汉语。针对这部分学生,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首先,创设汉语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有意识地为他们安排既会说汉语又懂藏语的儿童坐同桌,让他们能与同桌交流,感受集体的温暖,使之敞开心扉,接纳他人,很快融入集体,产生一种归属感。其次,让家长有意识地用汉…  相似文献   

2.
检测聚居地区藏族师范生对不同教学语言的兴趣,是教师合理选择教学语言从事教学活动的依据,本研究测查青海不同地区藏族师范生对教学语言的兴趣,结果表明,双语教学受到普遍欢迎,但以汉语为主的双语教学存在地区性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对以藏语为主的双语和单语(藏语)教学语言的兴趣有升高的趋势,对以汉语为主的双语教学语言的兴趣有下降的趋势,对单语汉语教学语言的兴趣处于平衡状态,故对藏族中师生应加强以藏语为主的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藏族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1、藏汉英三语转换给藏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困难 藏语是藏族学生的母语,藏族学生习惯用藏语进行思维。但在英语教学中,多数英语教师是用汉语来讲解英语的,由于多数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不是很高,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因此,藏族学生学习英语时要进行藏汉英三语的转换,从而加大了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对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归根到底是培养藏族儿童的汉语言技能和汉语技能,这就意味着这种汉语教学必须遵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理论和方法来安排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即从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入手,通过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准确得体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这意义上讲,确立适合藏族小学汉语教学的原则,对藏区藏语授课,单科加授汉语的学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藏族小学的汉语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藏族学生在学校要同时学习三门语言课程,即藏语、汉语与英语。藏语最初是自然习得,汉语目前在西藏许多学校从小学开始便与藏语同步学习,而英语是在上中学之后才开始接触的,且属于印欧语系,是完全不同的语言。汉、藏这两门语言会同时对英语学习产生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双重作用。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分析藏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藏族学生学习化学的障碍及对策迭部县藏族中学张红伟迭部县藏族中学实行“两个为主”的双语教学,即“以汉为主”类(以汉语为教学语言,单科加授藏语)和“以藏为主”类(以藏语为教学语言,单科加授汉语文)。从总体看,我校的教学质量较差,各学科间的发展不平衡。理科...  相似文献   

7.
对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归根到底是培养藏族儿童的汉语言技能和汉语文技能,这就意味着这种汉语教学必须遵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理论和方法来安排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即从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入手,通过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准确得体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讲.确立适合藏族小学汉语教学的原则,对藏区藏语授课,单科加授汉语的学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藏族小学的汉语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藏区初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行双语教育。在藏区,相对于藏语教育而言,汉语教育则属于典型的第二语言教育。正是由于汉语教育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汉语写作教育在他们这一群体也显现出了自身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现通过近些年担任汉语教师的体会,对汉语写作教学中藏族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藏族地区的教育和科技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是党和政府为全面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而采取的有效措施。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强烈感到:藏族学生的汉语能力(阅读、理解、表达)制约着他们在各学科上更深层次的学习。探求一种能同时提高藏族学生藏、汉语能力、将藏语拼音和汉语拼音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科学的藏语语音教学方法,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一、藏文语音教学由单一式传统拼读法向融合式现代教学方法转化藏语语音的融合式教学方法,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拼读教学方法,而是单一式传统拼读方法在…  相似文献   

10.
藏族学生在语音习得中所犯的典型语言错误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有来自藏语的正、负迁移作用,也有来自汉语的正、负迁移作用。本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就语音方面分析藏族英语学习者在语音学习中的藏语和汉语的迁移影响,希望能对藏族学习者的英语语音学习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在西藏民族地区,藏语、汉语是学习和生活中的基础语言,英语学科纳入教学课程中,学生的语言系统应然形成三个语言系统,即藏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的融合,在学生的语言体系中,定会有中枢语言作为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输出中介。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藏族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活动中,对于时态、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课堂命令或操练语言等进行藏语和英语语言对照翻译比率较重,学生易于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在拉萨、山南、乃东三地中学进行的藏汉语言态度测验结果。文章认为,在语言态度上,西藏的藏族居民对于藏语和汉语都具有比较高的倾向性,但比较而言,藏族居民对藏语的倾向性更大。  相似文献   

13.
群加藏族乡隶属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全乡总人口2438人,其中藏族人口142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8%;汉族人口101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2%;汉族中会说藏语的有814人,占总人口的80%;不会说但能听懂藏语的有204人,占总人口的20%;藏族中会说汉语的有1408人,占总人口的99.2%,不会说但能听懂汉语的12人,占总人口0.8%.群加乡设中心学校一所,全校共有教师30名,其中藏族教师15名,占全校教师总数的50%;学生300名,其中藏族学生156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2%;全校设有7个班级,每个班一半以上都是藏族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均开设藏语文课,是湟中县唯一用藏汉双语进行教学的学校.虽然群加地区5个行政村都是藏汉杂居村,但各村村民兼通汉藏两种语言,平时亦用藏汉两种语言交流,其子女亦兼通汉藏双语,这为当地学校进行双语教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英语书面表达对藏族学生是难点,高考得分低,笔者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藏族学生以藏语为母语,汉语为第二语言,英语对他们来说是第三语言。而且藏族学生主要是通过汉语来学习英语,他们的学习困难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汉语具有规则复杂、灵活多变的特点,对母语非汉语者,要透彻掌握汉语很难,要达到灵活运用更难。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藏族学生基于藏语来理解汉语,存在较大跨度,再要把汉语变成英语,又增加一道跨度。就像形成了一条很宽的河,不易跨过。  相似文献   

15.
天祝藏区位于甘肃中部地区,属安多藏区。近年来随着经济交通的发展,网络信息发达等各因素,使这一地区藏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发生很大变化,其中突出的表现是汉语普及速度非常之快。当地藏族对藏语的使用率明显下降,藏族对藏语的书写和表达能力退化,藏语在交际交流中功能减弱。如何在保持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进行传承与保护,通过实地调查和初步的研究,以期找到良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藏族大学生汉语学习态度现状,本研究编制问卷对627名青海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性别、专业、年级、地区及生源地差异对汉语学习态度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对培养青海藏族大学生正确的汉语学习态度提出对策:加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汉语教学的质量,教会藏族大学生正确处理汉语和藏语的关系;激发藏族大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强化汉语学习的支持力度;掌握藏族学生语言发展规律,注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中的汉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青海现行《藏语文》教材的一项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语》教材在民族化传承与地域性和藏族儿童发展的适用性方面做得较为成功。为进一步促进藏语教材建设及课程改革,提高藏区教育水平,《藏语》教材在配套资料开发、突出地域性、加强化传承功能及内容表达的科学性方面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突破在藏族聚居区单用藏语授课的局限,加强使用通用语,实现从母语向汉语过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正>一.藏文班学生的化学学习特点分析(一)语言障碍藏文班学生的母语是藏语,汉语是他们进入学校后学习的第二语言。藏文班的教学科目中,除了藏语文课本使用藏文,老师上课使用藏语;其它科目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课本中没有藏文解释,老师用普通话上课。藏文班全部都是藏族学生,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绝大多数用藏语交流。特别是来自农牧区的学生,生活范围狭窄,使用汉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的汉语水平只相当于内地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的水平,他们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的54%,藏族地区中小学普遍使用藏汉双语进行教学,有的地区除汉语文外,其他各科均用藏语授课。每年进入甘肃省甘南州卫生学校的学生,至少60%以上是藏族学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汉语文基础较差。如何使这部分学生尽快提高汉语文能力,就成了汉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