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感恩,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美德,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备受推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感恩教育有了更多的认识。从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来看,感恩教育的实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感恩的心态是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们之间和谐共处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变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自私自利、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从加强传统感恩文化教育、提倡内化教育、培养感恩情怀、构建"三位一体"感恩体系等方面入手开展感恩教育,以期达到内化学生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分析与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民心基础而广受欢迎。学生对感恩教育基本认同,但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加强感恩教育,首先要认清感恩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感恩文化的理论研究,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家庭社会等原因导致现今人们心中的感恩情怀缺失,因此,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感恩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德炎 《成才之路》2010,(31):I0003-I0003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人的重要品质。大学是青少年品格塑造和个性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大学忽视了社会文化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质等,致使当代青年的感恩教育存在吸引力不够、针对性不强、体验性较差等问题,故关于青少年感恩教育对策的研究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基于此,新时代的感恩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丰富和发展感恩教育的内容;要根据感恩教育对象成长成才的规律,精准设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晏 《新课程研究》2009,(10):27-29
当前,小学的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忽视感恩教育.家长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不够、社会“感恩意识”的淡化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际,加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推动小学感恩教育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严重匮乏,如果不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必将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表现在对待父母、社会和国家等多方面.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有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也要从这些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9.
陈瑞华 《时代教育》2014,(7):212+23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占在校大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加,保障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学习与生活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国家加大贫困生补助的同时,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分析高职院校受助贫困生感恩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受助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实践研究,通过建立感恩实践教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国家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艺群 《考试周刊》2009,(38):56-5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中职生中,存在着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语文是人文学科,在感恩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要善于把感恩教育寓于各种情境之中,要积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1.
刘宝丽 《考试周刊》2014,(59):116-116
由于初中生对思想道德的了解还在最基本阶段,因此他们的感恩意识相对比较缺乏,近年来,这一状况已经被社会各界注意到。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对人们的感恩教育就必须上升到一定层次,初中生作为接受教育的群体,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其进行必要的感恩教育非常重要。本文对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感恩教育进行简要的论述,主要从在课堂上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面对道德滑坡、社会公信尽失现象,构筑道德堤坝,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当今社会,青少年感恩意识淡化是不争的事实,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忧虑。本文深入分析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的深层原因,从经济、文化、教育现状提出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践行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促进高校贫困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殷切呼唤。培养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助于矫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融洽大学生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同时,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践行感恩。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孝、忠、信"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昭示的就是要通过"孝"、"忠"、"信"来感谢报答父母、朋友、社会和国家之恩的感恩思想。在当前多元文化思想背景的冲击下,更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重视感恩的认知教育、加强感恩的情感教育,强化感恩的践行教育,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有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16.
白利芬 《教书育人》2009,(10):90-91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其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要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感恩教育,高校德育部门和人员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感恩认知水平和感恩行为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正确的感恩教育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风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盛行使得感恩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小学语文教学对感恩教育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促进感恩教育的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促进感恩教育在学生的心中发芽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给予积极重视的重要问题。在此,笔者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教育的及早性。面对人们感恩之情、感恩之德、感恩之心、感恩之行的缺乏.人们呼吁要把感恩教育列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补感恩教育这一课。我们不禁反思:感恩教育靠补是否可行?对于孩子来说,儿童期是培养价值观念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各界的重视,随之也出现了大量关于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讨论。此时,研究感恩心理的发生、发展等心理规律就变得举足轻重。因为,了解了感恩心理的产生、作用机理才能在日常的感恩教育中做到有的放失。人要形成感恩的行为,必须首先形成感恩的需要,继而转化为感恩的动机。而作为研究人的动机的重要理论之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比较全面和科学的阐述了人的需要特点。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联系,笔者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试图揭示感恩心理的产生与作用机制,以期对当代感恩教育的实施产生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学生有了感恩之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从此养成,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如今高年段学生感恩意识薄弱,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迫在眉睫,所以小学高年段感恩教育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