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6. 协调链大力的击球不能仅靠手臂的力量,想要把球打得又快又重主要靠大肌群的发力,而小肌群则更多的是给予控制。所以,必须依靠全身的协调用力才能击出理想的球。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出腰、腿等大肌群的力量才能击出效果更好的大力击球。右边的表格即是对一次完整击球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三、青少年选手的培养网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项目,所以需要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职业选手的起始训练年龄为5~8岁,而且在选材时不能只考虑身体条件,更要注重他们的头脑灵活性及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将来能成长为一名…  相似文献   

2.
所谓“用身体重心打球”,主要指在向前挥拍击球时,应有意识地利用身体重心的移动来提高击球的力量和动作的稳定性。从技术动作的发展历史看,过去,击球主要是强调手臂动作,而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现在不仅要求运动员在击球时应速度快、力量大,而且要求动作的稳定性好,能粘住球。这样,身体重心在击球动作中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欲发挥身体重心在整个击  相似文献   

3.
一、技术方面 1.正反拍击球时,尤其是击快速球时,由于侧身击球的动作未完成。往往将球击出了对角线外而失分。同时,也由于侧身转体不够,很难击出直线球。 2.在还击对方打来的低球时,由于身体重心下降的低度不够,因而难于将球准确地击在球拍的中心(即甜点),以致造成失误。  相似文献   

4.
<正> 在网球运动中,身体各部位动作的正确性是使运动员完成各种击球技术和适应激烈对抗竞赛的保证。现就网球训练中的一些问题作为学习各种具体技术的前提知识分述如下: 一、击球点的选择所谓选择击球点,即球弹跳到什么程度时球拍击球和击出什么样的球。这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在练习击球动作之前,首先应了解球的飞行路线和球飞到哪一点击球。现在以底线击球的飞行路线为例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2-103
我们常说,击球时要注重身体重心的调节,要有重心交换,要依靠腰部的转动来发力.尤其是在正手进攻的过程中,要先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击球时要转腰,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这是正手进攻的基本动作。然而在比赛中,来球的落点是随时变化的,击球者几乎都是在跑动中击球,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成最“标准”的击球动作,此时就要靠运动员自身的调节,通过调整身体重心和击球动作,尽量合理地回球,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击球时充分利用下身的力量 阿加西的击球动作特点就是快而有力地挥拍以及较大的随挥动作。无论是对慢速球还是对快速球,阿加西的随挥动作都比较大。此外,他的击球瞬间的向内翻手腕对控制球也很有好处。 大的随挥动作可以有利于将击出的球压住。如果有意识地提高挥拍的速度,随挥动作自然也就比较大。此外,还要注意将下身力量作用到击球瞬间,在挥拍时利用身体的转动可以增加击球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升级     
《网球》2014,(2):14
重心降低好处多很多初学者在练球时,都会听到教练不厌其烦的强调"屈膝、弯腿、重心降下去"。那么,在网球运动中,将重心降低到底有哪些好处?可以说,这样做是百益而无一害的。首先,降低重心可以让身体保持更好的平衡;其次,降低重心可以在击球时用上蹬腿的力量;第三,在底线击球时降低重心起到了降低拍头的作用,比单纯靠手臂降低拍头打出的球更稳定;第四,在截击时降低重心可以保持拍头高于手腕的坚固姿态,并在来球很低的  相似文献   

8.
果岭边的切击球一般都是短距离的击球,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在挥杆击球的过程中,不需要身体重心的转移。果岭边的切杆,要达到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击球的准确性。具体的球杆选择则根据击球者需要将球击出的距离和球上果岭后的落点位置,需要的滚动距离而定:一般来说需要击球落点的位置越  相似文献   

9.
费德勒转体接发从图中费德勒的击球动作看,我们会认为他将回给对方一个直线深球,但他击出的却是较浅的反斜线球。通常,职业球员发球都会带有旋转,球落地反弹较高,所以当球上升接近最高点时,接发球者应在离球最近的高点位置由上至下击球(图9~12)。如果在回转身体  相似文献   

10.
网球比赛是由许多个短时间的剧烈运动和休息组成的运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网球技战术的基础,也是在当代网球比赛中充分发挥最佳技战术水平,夺取最后胜利的保障.网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项目,具有速度快、比赛时间长、移动范围大的特点.技术动作主要靠挥臂击球时上肢、肩带和腰腹的肌肉爆发力.在比赛中抽击速度快,要求运动员对来球全面观察,迅速做出判断并想出对策,然后迅速移动步法,调整身体重心和击球位置,进行挥拍击球.这些项目特征决定了运动员必须具备速度、耐力、力量、灵活柔韧性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东月 《乒乓世界》2000,(3):28-28
和欧洲运动员相比,中国运动员拉弧圈球的特点是速度快,前臂的力量用得很好。王励勤就是典型的一个。这是王励勤的一组正手拉球动作。(1)准备姿势:两腿左右分开。两膝微曲,身体重心稍稍前倾。(2)执拍手向右后方引拍,右肩下沉,重心移至右脚。(3~4)执拍手继续向右后方引拍,身体重心逐渐下降,腰、肩要随着身体重心一起转动。(5~6)击球后,大臂带动前臂向前上方挥拍,身体重心随之逐渐移至左脚,摩擦球的瞬间迅速收缩前臂。(7~8)击球动作完成以后,球拍随势挥至前额处,身体重心转移至左脚,然后迅速还原,准备回击…  相似文献   

12.
保持好“轴”请把安娜·库尔尼科娃的正手击球动作牢牢地印在自己脑海里。有意识地将头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保持好身体的“轴” 网球技术中,无论是哪一种击球动作,最重要的是维持住身体的“轴”。这个“轴”一旦被破坏.不但挥拍击球没有稳定性,而且不可能击出有威力的球。为了使挥拍击球时身体的“轴”不遭破坏.尽可能有意识地使头的位置不变。挥拍击球过程中,如果头的位置有上下或是有前后的转动,“轴”就会发生偏斜。 像照片上的卡洛斯·莫亚那样,头不动,仍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以充分伸展背肌进行挥拍击球动作,从而使身体的“轴”…  相似文献   

13.
分析网球击球的法则,认为网球发力击球的先决条件是正确合理的身体姿势和击球技术;合理控制球的技法,则必须合理选择击球位置、击球时机和击球点;有利于打回头球的技法是保持身体平衡、控制中场和及时转入新的击球动作。  相似文献   

14.
吴洪耀 《网球天地》2009,(5):138-138
上一期我们在这里讲过,网球运动中对力量控制的重要性。其实.整个网球运动的各方面处理,都需要运动员懂得对肌肉的控制.因为肌肉直接影响击球动作,而动作更直接影响击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认真打好每一杆球,它不是一个动作,而是规范击球全过程,认真完成每一项动作的概括总称譬如撞击球,是在正确站位、仔细瞄准、细致复瞄和平稳击球这四项动作中哪一项也不能出偏差的总要求。而更为重要的是平稳击球,它是完成撞击球动作最为关键的一项。击球时,眼光必须盯着槌头中心和自球中心,慢慢往回撤杆,此时,思想应全部转移到该用多大力度出杆,而后顺枰击出,这就完成了认真打好每一杆球的规范过程了。  相似文献   

16.
小红帽 《网球天地》2020,(2):108-109
网球场上,为了确保击出的球落在界内,旋转是底线对抗中占据优势并得分的有力武器。只要旋转足够强,即使发力击球,也能确保球落在界内,并在落地后远远弹开。高质量的上旋球往往兼备速度、旋转和力量,作为底线对抗中频繁应用的技术之一,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打好正手上旋球尤为重要。12月31日的球技宝典训练营上,来自B.I.T.A.国际网球学院的李贞锡教练带领学员们一起揭晓了正手上旋球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梦想像费德勒那样击球 费德勒的正手击球非常漂亮。球拍像鞭子一样甩出,球被啪地一声击出很远。打出这样的球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网球教练将之称为“拍头飞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凡有过与高手对抽球经历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高手击出的球直冲而至,又重又快,既来不及引拍,又震得手臂发麻,勉强接过后连肘关节都会有疼痛感。然而如此重磅击球,从动作上看对方好像并不费力。可当自己也想击出有力的球时,尽管加速挥拍,用很大的力气,击球效果却并不好。奇怪!身体并不强壮的人为何能抽出重磅的大力球呢?告诉你5个诀窍。  相似文献   

19.
王英 《新体育》2024,(2):16-18
正手击球技术是网球击球技术的基本击球方法之一,据统计运动员正手击球技术在比赛中所占比重超过70%,因其具有速度快、控制力强、力量大等特点,成为多数运动员用以得分取胜的主要手段,而力量和身体平衡性是正手击球技术当中两大基础素质。本次研究共选取某高校体育学院网球专项班20名男子,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网球正手击球深度、力度及精准度经过核心力量训练6周后与训练前相比有较为显着的提高,对照组接受传统力量训练6周后网球正手击球深度、力度及精准度改善情况低于实验组,表明核心力量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更能促进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打乒乓球,持拍手的作用显而易见,人们多有论述,但对非持拍手的作用许多人认识不够,众所周知,乒乓球击球的基本环节有四部分:判断来球,移动脚步,挥拍击球和迅速还原。其中迅速还原指的是挥拍击球后球拍的还原,身体重心的还原和基本站位的还原,以便为下一次击球做好准备。尤其是击球后身体重心的还原,几乎是每次击球后所不可缺少的,否则下一次击球就难以进行,更谈不上击球质量。要使身体重心及时还原,重要的一点是:身体重心,由一腿交换至另一腿时,承受重心的腿犹如弹簧被压缩似的。当击球的动作一结束,前脚掌内侧轻轻一蹬就将重心反弹回来,这样为下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