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写下这些文字只为和网球爱好者分享心中那份对网球的执着,也希望我这份执着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网球,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我的父亲是一名业余网球选手,他是在我6岁那年开始打网球的,于是我也从那么小就开始接触网球了。当时,小小的  相似文献   

2.
艾思 《网球》2010,(6):85-85
我很喜欢网球,虽然羽毛球、乒乓球也都玩得不错,但是网球是最爱,因此也嫁给了一个网球发烧友,因为在学校里,只有他能赢我。我们在没结婚的时候就想过,自己将来有孩子,一定要让他打网球,最好能成为网球明星,不光我们俩有这个想法,我周围的人,他们知道我们的爱好和经历,也很期待我们的孩子将来能成为网球明星。  相似文献   

3.
《网球》2008,(8):129-129
Q拜托!请不要穿得像个大号网球你们见过全身上下的行头像个大号网球的人吗?我就在前两天参加的一个单打比赛中有幸见识了一次。这人衣服的颜色几乎与网球相差无几,因此,在他发球的时候我很难看清楚球的飞行线路。我能申请让他换一件正常点的衣服吗?  相似文献   

4.
靳晓楠 《网球天地》2013,(12):91-92
和许多中国孩子一样,我与网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父母之命”。感谢我的母亲,她虽然从未打过网球,但却被网球场上那些充满技巧与美感的运动场景所吸引,笃定我应该去学习这项高雅的运动。也要感谢我的启蒙教练张云明老师,是他的循循善诱、教导有方,让我在游戏中体验到了网球世界的乐趣,也让我和一群小伙伴们在共同训练中成长,在共同成长中结下一生都不会改变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5.
《网球》2007,(4)
罗杰·费德勒,瑞士的网球天才。从我的角度看,与其说他是网球天才,还不如说是移动天才。罗杰的步法敏捷、优美……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才贴切。很多专业人士一直在强调,步法与网球技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费德勒的成功让人们再次意识到了步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新林院的林间有一处网球场,是老年人的乐园。每天,钟爱网球的人们在此相聚。看着那些已年过六旬的老人竟也潇洒地大力发球,网前左扑右挡,底线大角度抽杀,真的让人感慨、让人激动……是网球让他们与岁月赛跑,是网球让他们感悟生命的绚丽。 我通过电话与清华老年网协的理事李隆年教授约定了采访,按照事先他给我描述的地点和路线,我毫不费力地找到了这个四周绿荫环抱的球场。我刚进入场内,从球场旁的休息凳上站起一个高大的老人,头发有些稀疏,而脸庞却显黝黑,一看便知他是网球运动的钟爱者,他就是李隆年教授。采访在他们自建的会议室进行。担任协会理事的几位老人一块儿回忆起了网协走过的历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思绪似乎一下子回到了从前。  相似文献   

7.
李元元  陈功 《网球》2008,(9):104-108
对于1990年前后开始关注男子网坛的球迷来说,韦恩·费雷拉应该是个不太陌生的名字,因为他曾经先后6次击败桑普拉斯,让老球王不得不承认他是"最难应付的对手";他是15年前的詹姆斯·布雷克——被媒体和球迷誉为"ATP巡回赛中最亲善的人";他的单打和双打世界排名全都进入过TOP 10,并且为南非赢得历史上第一块奥运奖牌……现在,韦恩·费雷拉作为网球大师超级明星赛的使者,坐在《网球》杂志记者面前。他是位亲切的草根名宿,毫不拘泥造作,很自然地将自己与麦肯罗、阿加西以及费德勒的故事娓娓道来。我希望能更了解他,而他则希望我能让中国的球迷,更了解网球大师超级明星赛。  相似文献   

8.
不要富爸爸     
姚昆 《网球天地》2010,(1):58-60
如果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就让他去打职业网球;如果想让孩子碌碌无为,也让他打职业网球。网球是普通人家子女迈向成功的一条捷径,而对于出身高贵的“富二代”们来说,踏入职业网坛有可能不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3月底,亚洲青少年网球锦标赛在深圳越通(东湖)网球俱乐部激战正酣,这一天,ITF网球发展部总监戴夫米利一大早就从北京赶到深圳的比赛现场,从戴夫在ITF的分管的业务来说,青少年网球的发展正是他的职责范围。于是,他一到赛场就开始忙碌,很像一个钦差大臣,找赛事总监谈话、观看小选手的比赛、参观俱乐部的基础设施,一刻也不停,我们原定于下午的采访,只好推迟到晚饭之后。晚上9点多的时候,戴夫终于坐到我的对面,想着他这一天从北京到深圳一直没空休息,我还有些担心他会不会太疲劳,但戴夫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就滔滔不绝,这也让我消除了多余的担心。  相似文献   

10.
秦尼 《网球》2010,(5):88-91
3月底,亚洲青少年网球锦标赛在深圳越通(东湖)网球俱乐部激战正酣,这一天,ITF网球发展部总监戴夫米利一大早就从北京赶到深圳的比赛现场,从戴夫在ITF的分管的业务来说,青少年网球的发展正是他的职责范围。于是,他一到赛场就开始忙碌,很像一个钦差大臣,找赛事总监谈话、观看小选手的比赛、参观俱乐部的基础设施,一刻也不停,我们原定于下午的采访,只好推迟到晚饭之后。晚上9点多的时候,戴夫终于坐到我的对面,想着他这一天从北京到深圳一直没空休息,我还有些担心他会不会太疲劳,但戴夫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就滔滔不绝,这也让我消除了多余的担心。  相似文献   

11.
《体育博览》2010,(11):128-128
《网球画报》的编辑们好。我特别欣赏费德勒.多年来只要有他的比赛我一定守在电视机前。如果实在有事不能看,我也会让老婆帮忙录下来,等我有空再仔细欣赏。其实不仅是他的比赛,关于他的任何事我都很有兴趣了解。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网坛,有一位教练名满天下,在他创办的网球学校里,曾走出过阿加西、贝克尔、皮尔斯、辛吉斯、库里埃、库尔尼科娃等一批耀眼的网球明星,他就是网坛"教父"尼克·波利泰里尼。从2003年第五期开始,尼克应邀在本刊连续开辟专栏,字里行间,让我们细细解读他对网球独到的见解和认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高更远。罗杰·费德勒是网球运动史上最好的球员,我甚至已经没有多少形容词可以描述罗杰的能力和技术水准了。  相似文献   

13.
《网球》2006,(10)
"是找我教球的人让我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杨涛这样回答着大家的惊讶与不解。这几年的教球经历让他接触到了社会上的各类精英,在这些客户面前,他发现自己除了能与他们谈论网球,就再难有其他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早上7点,交通运输部的王伟群赛前一小时匆匆赶到奥体中心网球馆,他肩负着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我把今天我们队员要参加比赛的场地安排和对阵形势发给网协秘书长蒋丽萍,再由她群发给参赛队员,好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王伟群是一名网球爱好者,此前也多次参加过中央国家机关的网球比赛。不久前,他的肩周炎发作了,这让他原本参加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网球单项赛的计划落空。但他想到了用另外一种方式融入比赛——为队友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队友比赛时,他左手拎着水,右手拿着“能量棒”,  相似文献   

15.
最先接触的是从新疆克拉玛依寄来的几张刘恺的照片。照片中的刘恺十分可爱,那双乌黑的颇具灵性的大眼睛,下巴中间一颗圆溜溜的黑痣,调皮中又透着几分老练的神情。随照片寄来的还有一封简短的信,写信者是刘恺的父亲,虽只有只言片语,但却渗透了这位父亲对孩子的希望、信心和自豪,以及对大西北网球运动的热情,对中国网球的坚定信念。 父母评说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设备科职工 刘恺父亲:近几年我们才刚刚认识了网球,我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打网球。如今打了几年已小有成就,于是就开始组织一些网球爱好者来进行练习。刘恺七岁的时候就跟着我到网球场,那时候我对他学网球并不在意,让他拿支成人拍子在边上玩儿。奇怪的是他竟然能对着墙连续不断地击球,惹  相似文献   

16.
火车 《网球》2010,(12):12-12
我真正详细观看网球班教学,是六年前的事。那年儿子五岁了,我教他打网球,他就是不学,于是,我替他报了市府举办的暑假网球培训班。  相似文献   

17.
自我告白:我的最大理想是成为网球明星(世界排名前10),我想会有50%的希望去实现,因为教练说我身体条件不错、很灵活、能跑,关键是我喜欢上网,网前意识突出,自己在网前得分的把握比较大。 父母报告:闫尚的身体条件比较适合打网球,目前他每天下午自己骑车去体校训练,网球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帮助。闫尚练球的几年里,有一件事让我们印象最深刻,起初他打短网时几  相似文献   

18.
规则问答     
《网球》2012,(9):121-121
汗球 在前不久进行的一场单打比赛中,我遇到一个让我有些不爽的对手。他在每次发球之前,都会用手中的网球擦去自己额头上的汗水。这样做不但仅让我感觉有些恶心,因为我有些小洁癖,觉得汗液里带有很多细菌。  相似文献   

19.
郭跃年 《网球》2013,(8):101-101
2006年,《网球》杂志社准备在国内引入尼克·波利泰尼经典的视频教材,当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付饶在《网球》杂志做编辑,他找我和他一起做中文版的责任编辑,主要是负责翻译和校对。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这个国内最大的网球类期刊的编辑部,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总编吴昊。共11集的教程,任务量很大,编辑部的轻松气氛和各位朋友的幽默,让我从未觉得辛苦,而且受益匪浅。后来,杂志社安排当时在北京队任主教练的孟强华为我指导反手,同样  相似文献   

20.
十年共度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对网球有着执著的爱,他们把这 份热情爱屋及乌至关于网球的一切,这种近乎偏执的爱着 实让人感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全明星猜想》做了一期节目叫做《网球嘉年华》,记录的就是这样一些网球收藏家。其中 有一位嘉宾不得不让人惊奇,他在家中建立了一个网球资料馆,这里不但有录相带和移动硬盘记录的上千场比赛,还有我们创刊 10年以来的所有期刊,整整100期。 他就是北京体育大学的网球教师孙卫星,作为国内知名的网球裁判,从事网球20余年的经历让他有太多的故事来讲述。脚 印是一步步踩出来的,他对网球也经历了从懵懂到深入的过程。1981年,北京体育大学建成了第一片网球场,这惟一的一片红土 场却成了这些刚刚接触网球的人们的乐土,孙老师把这种单纯的爱好一直断断续续地进行了10年。90年代初,北京建成了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