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职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工匠精神是优秀的职业精神,正切合这一理念。要使大学生具有工匠精神,教师应首先具备工匠精神。新时期工匠精神的概念、时代内涵和具体内容都有一定的变化。从立德树人、科研精神、工作作风、创新意识四个方面分析了教师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探讨了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价值体现:师资建设的灵魂、人才培养的保障、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通过从环境塑造、校企合作、考核评价、制度保障等方面探索构建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双创型"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和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受制于不同运营机制,企业很难深层次地参与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院校因自身原因也很难将"双创型"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落到实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与企业就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团队科学研究等方面落实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章将全面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概念以及价值,深入探究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学校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落实采用订单式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校企联合办学、项目合作培养等模式,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动因及机理的深入分析,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协同培养人才上,要采取改革院校组织机构;企业进校建厂,高校提供场地、技术及劳动力;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等举措,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性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运营的全面启动对运维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使命和担当。针对高职院校城市轨道车辆运用技术这一具体专业,深度剖析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由此提出“工匠精神”培养的三个阶段。对于各阶段培养目标,从课程教学改革、校企协同合作、校园文化渗透等方面着手,探索城市轨道车辆驾驶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6.
国家和地方经济的需要使本科院校由原来单一的研究型高校逐渐转变为研究型和应用型高校并举的格局。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和特点,如何做好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文章力图思考的问题。文章从新时代的特征、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异同,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应采取的措施四个方面集中讨论了新时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德树人的具体举措。校企协同育人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要求的必然选择。当前校企协同培育工匠精神存在着企业育人作用未充分发挥、缺乏系统性规划、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缺失、学生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影响了育人效果。建立课程开发协同、师资团队协同、基地建设协同、考核评价协同、文化氛围协同的“五位一体”育人机制,有利于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工匠精神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突出培养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实践教育、校企合作、教学理念改革等要求,提出了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实施需要具备较高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工匠型"人才支撑。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深化焊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地方本科院校要突出和强调自身的"应用型"定位,试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育人模式,重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打造校企互聘的"双导师"队伍,建立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承担起"工匠型"人才培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捷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应以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资源整合为前提,以构建校企良性互动机制为保障。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立足于社会需要和大学生个体的诉求,结合经济管理学科的特点,制定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满足职业、多元、个性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课程模式及具有“四化”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毛婷 《成才之路》2021,(15):4-5
“工匠精神”培养已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重点之一。文章分析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现状,探讨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教育维度与培养方式,指出要在职业院校的体系建设上、职业院校的制度建设上、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媒体和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已被广泛关注。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工匠精神的培育。高职院校共青团可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思想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等方面开展工作,这将有助于丰富工匠精神培育的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工匠精神由来已久,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工匠精神,但从全世界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近年来,我国与西方的一些制造强国相比,匠人文化正在逐步遗失。我国制造业要真正走向“高”“精”“尖”,就必须重拾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作为各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文章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要求,结合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实际,对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波 《成才之路》2021,(14):6-7
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成长为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且具备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从明确培养目标、重视人文情怀、开展实践活动、巧用学徒机制、借助榜样效应等方面入手,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培育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阻碍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的一些因素:一是学生文化素养偏低,学习观念不端正;二是学生政治思想觉悟不高,缺乏崇高理想;三是学生自我认同感不强,缺少职业规划。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虽然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但究其根本在于学校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因此,在我国职业教育中进行工匠精神培养,需从明确所学技能价值、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规范学练评价、加强技能比武等方面进行改进,进而为工匠精神扎根职业教育的土壤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工匠精神为思想引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陈锦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359-360
尚巧、道技合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而前瞻性、灵活性、整体性及实践性是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关键,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育与工匠精神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借助工匠精神在教与学、高职管理、精神文化方面的创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更好地打造一个人才高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针对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状况、其了解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工匠精神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工匠素质等方面对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切实可行的工匠精神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大国工匠”、培育“工匠精神”,是当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财经商贸类专业为社会培养各类服务人才,更需要植入属于本专业的“工匠精神”。文章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从财经商贸类专业工匠精神的认知度、内涵认知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探寻符合高职院校财经商贸专业的工匠精神内涵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工业4.0时代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为出发点,分析这一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指出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企业、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多层面发展的需要,基于这一必然性提出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省高职会计专业为例,研究如何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以顺应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时代潮流,助力"中国制造2025"。从会计的工匠精神谈起,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分析山西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现状,从4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培育具备工匠精神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