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解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为学校进一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中职1~3年级、高职1~2年级医学专业学生,自行设计问卷,以匿名式自填问卷的方法,当场填写并整体回收,调查共发放问卷1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091份。被调查学生对"共用注射器是否会传播艾滋病"(93.30%)、"输入含HIV的血液是否会感染艾滋病"(92.30%)、"艾滋病病毒是否会母婴传播"(91.66%)三个问题知晓率较高,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41.61%)。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依次为大众传媒(90.6%)、学校教育(83.7%)、书籍(73.0%)、医务工作者(64.7%)、同学朋友(56.5%)、家人(22.9%)。对于艾滋病患者,表示愿意与其继续交往的学生占51.7%,表示愿意与其共同进餐,共同学习的学生占30.9%。该院学生对不同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不理想,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待改变,需要继续加强艾滋病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偏远山区村民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制定偏远山区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对慈化镇花园村村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有35.68%知道目前尚无可治愈艾滋病的药物,67.50%知道目前尚无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分别有61.14%、38.18%和39.32%的被调查者知道艾滋病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垂直传播。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与被调查者的知识水平呈正相关,初中及以下组明显低于高中及以上组,两组被调查者对9个与艾滋病相关问题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者中有75人(17.05%)有冶游史,其配偶或同居者有吸毒史者有29人(6.59%)。结论:在偏远山区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作者多年来针对女性性工作者的实地调研与艾滋病干预工作经验,归纳了与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风险相关的各类因素,构建出"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框架。其中,"结构"包括:扫黄政策、艾滋病防治政策、经济与贫困、社会歧视、性与社会性别文化、社会流动等;"关系"涉及:性产业的组织形式,小姐与妈咪、客人、邻居、警察及小姐之间的权力与互动关系;"主体"则是关于小姐个人在专业知识、工作实践、认同方面的能动性与主体性。相比于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框架,本文提出的"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框架关注到小姐人群所面临及关心的健康问题远远不止艾滋病,而是更为宽泛的包括暴力、一般妇科问题、社会歧视、心理健康、性病与艾滋病在内的"职业健康"问题。这个框架不仅扩展了对"艾滋病"的社会学想象,更有利于指导实际的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4.
张焱 《时代教育》2010,(5):129-129
本文根据笔者在沈阳技师学院实践工作的田野调查资料,以加拿大能力本位模式(CBE)、就业技能合成模式(MES)及双元制模式(DYS)为理论依据,尝试分析与探讨职业教育基础课人格领域的课程结构体系安排问题,和基础课与专业课之"关系"问题.进而反思,以行政性区隔,规划教学设置格局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对艾滋病的影响、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进行整理与分析,对艾滋病防治以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探究,总结了艾滋病防治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田野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应用于职业教育研究领域,是对职业教育研究方法与成果的丰富与发展。通过笔者所在团队所进行的"工业机器人技术项目课程开发"这一案例的田野调查发现,职业教育田野研究剖释的是职业教育的真问题,追求的是对研究对象心理状态、行为模式的理解与把握,体悟的是在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特殊调试与应用限度。在归纳职业教育田野研究的"案头""调查""分析"等程序之后,对田野研究进行职业教育本土化的推演与试炼,最终形成职业教育立场下的田野研究,即行动型田野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成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校2014及2015级的大学生总共18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的调查方式手机学生的信息,分析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以及预防控制能力。结果: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低于医学专业学生,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治疗方式的掌握程度只有44.48%,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率78.76%,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掌握程度只有58.50%。结论:当前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仍然有发展和完善空间,应当急躁提高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感染了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已将近7000万,因患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已达到2000多万,艾滋病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趋势也从高危人群蔓延至普通人群.尽管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国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对于青少年的防治艾滋病教育工作仍存在较多不足.商丘市属于艾滋病高发区,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商丘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商丘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顾娟 《考试周刊》2007,(52):128-129
目的:本文根据盐城地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43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B)调查。结果:大学生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严重缺乏;绝大数学生对艾滋病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趋向开放化。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在大力加强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同时,应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正确行为的建立,阻止艾滋病进入校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戒毒所内吸毒人员开展减低毒品危害,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相关信息,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7年1月—2007年3月在云南四个地州市的强制戒毒所的324名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戒毒人员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以20-岁的青壮年未婚初中文化者居多;30-岁注射吸毒比例较高,参与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培训率低。结论:加大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的覆盖范围,开发适合该人群的培训教材,培养大量的同伴教育工作者,落实减低危害预防艾滋病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5月16日晚,由中华红丝带基金会主办,主题为"请给我一个拥抱"的国际艾滋病烛光日(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公益活动在北京欢乐谷举行。艾滋病预防宣传员濮存昕、蒋雯丽、白岩松等冒雨出席了当天的烛光晚  相似文献   

12.
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以湖北农村的调查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湖北部分农村艾滋病患者处境的调查研究,可以分析农村艾滋病患者在制度、法律与政策、经济、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遭受社会排斥的状况.由于社会排斥对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庭及子女、社区以及艾滋病防治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应该制定消除艾滋病患者社会排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18,(3):12-19
"职业性别隔离"是指单一性别群体集中于某类职业领域的现象。基础教育领域女教师的高聚集度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教师队伍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而是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者通过田野调查,对基层学校中"职业性别隔离"的现象进行一种在地化、阐释性的分析。教师队伍"职业性别隔离"的形成与劳动力市场中工作性别的标识化(社会制度)、"教师/母亲"、"学校/家庭"的话语实践(学校规范)、"教师对职业选择的结构性认同"(个体互动)有着深层的隐秘联系。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综合症.本文介绍了艾滋病的传播、预防、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有关知识,同时也介绍了"世界艾滋病日"的由来和历届"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安徽省部分市厅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防治艾滋病相关知识、观念和政策行为的调查和研讨活动结果的分析。调查和分析显示,在党校开展防治艾滋病的培训和研讨活动能有效地提高领导干部对防治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改变他们的相关观念,从而推动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偏见与歧视,携手并肩,众志成城,共建美好家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对澜沧县上允乡村民防治艾滋病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患者产生歧视的问题和主要原因;为探索基层卫生防疫部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患者消除歧视的教育宣传能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和行为意向以及态度,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教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46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采用自填式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为100%,对艾滋病有效传播途径的认识较清楚。结论: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严重性、传染性、易感性、传播途径、致病机理以及预防等知识的认知水平较高,以及对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有较清楚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吸毒的危害有很好的认识;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依然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及对经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人群的态度.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广州某高校二至四年级本科生,匿名独立答卷,Access数据录入,SPSS10.0统计分析.结果:实际应答261人.医学生对传播途径的正确认识率均较高.在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中,对蚊虫叮咬及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一起洗澡、游泳的认识较低,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正确认识率在80%以上,在感染途径的排序中,最值得同情的分别为母婴传播(98.5%)、输血(98.8%),最不值得同情的为静脉吸毒(1.6%).班级、性别、生源地等学生对感染途径的态度无差异.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带有感染途径的烙印,对吸毒和卖淫感染艾滋病依然存在消极、误解及岐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大家一般都知道有个“艾滋病日”(12月1日),也可能听说过“麻风节”(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这是两个涉及重大疾病的世界(国际)性节日,全称分别是“世界艾滋病日”和“国际麻风节”。为这两种令人恐怖的疾病设立“节日”,人们可能会感到滑稽:难道国际上要在此日倡导、庆祝或纪念艾滋病(或麻风病)的传播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地区学生家长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探讨他们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学校关爱与支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级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当地艾滋病疫情程度进行不同分层整群抽样,于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选取云南、河南2个地区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家长1108名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地区、性别、文化程度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态度与非传播途径知识、传播途径知识、预防知识、常识得分呈正相关(P<0.01);与男性家长相比,女性态度更易趋于负向;与河南家长比较,云南家长态度趋于负向;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文化程度越高态度越趋于负向;非传播途径知识、预防知识、常识得分越高者,态度越趋于正向.结论:学生家长艾滋病知识有待提高,家长性别、文化程度,以及缺乏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预防知识和常识是影响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态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