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uIti-Agent可视化建模与Repas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纷繁复杂的系统构建于简易的主体和简单的规则。从简单主体和简易规则出发来研究系统的复杂性是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而Repasts则是基于Agent的建模工具中的杰出代表。Repasts可分为设计态和运行态。在设计态中,建模者可方便地使用RepastS的IDE来创建模型框架,构建模型运行语境,并对主体的属性、行为进行可视化设计。在运行态,可进行显示的添加、格式的设置、主体的编辑、数据集的使用、图表的输出设置等,并可以对模型的运行进行有效控制。RepastS因其简易性、规范性和人性化的特点必将在今后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多主体仿真模型的主体行为规则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安  田钢 《软科学》2008,22(3):14-19
主体规则的设计是多主体仿真建模的基础,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仿真模型的成败。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设计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提出了主体规则设计的三个原则,并运用刺激—反应模型对创新资源分配模型的主体规则进行描述,继而提炼出主体行为规则设计的基本程式。  相似文献   

3.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多主体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研究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多主体模型是用于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消耗,表达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适用方法。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为例,研究了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多主体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提取,农牧户及其成员多主体运行规则的研究和制定,生态系统服务压力指数的定义,地理数据的导入及模型运行空间的创建,模型参数选择及其初始化等。模型系统研发及运行结果表明,以本方法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多主体模型可以体现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的过程,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可视化、过程可展现、数据分析直观等特点,对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消耗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金融系统内部行为主体的属性进行刻画并构建相应的交互演进规则,然后运用多主体仿真建模与复杂网络的研究思路研究行为主体的策略选择与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最后运用Netlogo仿真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模拟,以期为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组织知识系统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的知识系统主体是组织知识创新的实践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复杂适应系统(Comp 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理论对组织知识系统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知识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进而研究知识主体的复杂特性,结合CAS主体模型,初步构建了基于CAS理论的知识系统主体模型,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处理三维建模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种管理三维地形模型的数据结构和方法,其中八叉树是最具有代表性和相对简单的一种数据结构.为了提高数据的可扩展性,本文结合C++的标准模板库STL和八叉树结构来组织地形数据,并采用了Delaunay不规则三角剖分法对构建的三角形进行了处理,最终保证了DTM模型的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7.
王猛  付韬  秦震 《软科学》2014,(4):121-126
通过构建基于知识观的原始性创新多Agent模型,剖析原始性创新支撑知识、发起与参与主体以及主体合作网络之间的联系,进而完成主体行为描述及其适应性规则设计,并且借助Swarm平台实施仿真。结果显示学科研究方向总数极小的系统,其原始性创新绩效最优。对于学科研究方向总数中等乃至稍多的系统,采用优先适应其他主体原始性创新的策略或者强强联合的策略都可以显著提升其原始性创新绩效,二者相比不存在绝对的最优。  相似文献   

8.
基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按照融资、建设、运营三个阶段对公共项目的一般结构和公共项目多主体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公共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主体内部之间以及各主体与外部环境间的信息流传递的方式、内容及特点,利用windows现有平台构建公共项目多主体信息模型的总体结构,并对此信息管理系统包含的招投标管理子系统、建设管理子系统、运营管理子系统和信息公布子系统进行模块设计.该信息系统框架可用于指导公共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或评估已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便于系统能广泛的应用于公共项目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9.
UML建模就是利用UML所提供的标准模型元素,并通过一定的扩展机制来组建整个系统的模型。本文结合我们在软件工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并针对软件工程相关课程的实践知识体系的设置,对UML在结构建模、用例和行为建模、数据建模、Web建模、设计模式建模及嵌入式系统建模方面的应用进行全面概述,希望对该应用领域的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仿真作为一种系统建模方法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系统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通过个体间的微观互动来考察涌现出来的宏观现象.进而了解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由于其独特的研究思路,仿真研究的价值已不仅仅局限于"预测"与"仿真",其在管理理论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回顾了仿真建模思想的演变,讨论了仿真研究在理论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重点介绍了最著名的研究组织适应度的仿真模型--NK模型,并使用一个将随机仿真方法和结构化仿真方法相结合的实例,来介绍如何将仿真方法应用于管理研究,最后就仿真建模步骤及其后续研究的开展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11.
以Deffuant有限信任模型为基础,运用复杂系统多主体建模方法构建了危机信息互联网传播中无政府参与的舆论演化模型和有政府参与的舆论演化模型,模型包括主体属性描述和交互规则。将天涯网钱云会之死舆论危机数据作为仿真初始数据,运用netlogo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重点模拟了政府的观点可信度、公信力、危机信息公开速度和危机事件透明度等参数改变对舆论危机演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政府观点可信度和公信力越高,危机信息公开速度越快以及危机事件透明度越高,越有利于控制危机事件的事态发展。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需要多主体协同应对,信息和知识是实现多主体协同的基础,建立多主体应急知识协同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应急能力有重要意义。基于知识协同理论对多主体应急协同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当前多主体应急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主体应急知识协同管理体系模型,并从概念模型、运作模型、实施模型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全面描述,最后,从组织、技术、法规制度三个层面对其保障体系进行了讨论。所构建的多主体应急知识协同体系模型全面、系统,体现了知识协同活动与应急管理过程的融合,该模型为面向多主体的应急知识协同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娟芳  刘幸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146-149,169
针对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评价的多目标、多层次等特点,构建了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一致矩阵,建立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过程简单,评价结果客观可靠,便于计算机编程,是一种评价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中研究人员都会选择运用Arc GIS老充当基础平台,以此实现三维可视化,但是这种三维平台模型并不没有非常强的真实性,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着使用三维建模软件来构建符合标准的三维模型。本文正是运用Sketch Up建模软件来进行三维模型的创建,创建完成后,还将模型转变为可以有效辨别的矢量数据格式,在此基础上,运用GIS软件中各项功能来设计三维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蚁群算法设计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自适应能力差,全局优化能力和搜索速度不好的问题,在传统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奖惩规则格栅建模的机器人避障规划算法。提出构建模型主体的行为规则和避障规则,通过在栅格环境中设置量子遗传进化的多个有效的行为规则,设计了信息素更新的奖惩规则,修改其路径上的信息素,改变量子本身携带的信息素,得到优化避障最小距离。最终获得了复杂环境下的最优路径。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在未知复杂环境下能够快速地规划出安全的优化路径,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相比传统的蚁群算法,其全局优化能力和搜索速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默  杨彬 《科技与管理》2011,13(6):76-79,93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组合决策流程的顺利实施,将多主体系统应用于决策流程中,构建了基于多主体的工程项目组合决策流程模型。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决策主体作为模型的核心单元,设计了决策主体的逻辑结构和行为推理算法,并将工程项目组合决策流程划分为企业战略评定、单个项目评价、项目组合选择优化、项目组合执行控制以及项目组合调整5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具体功能。最后通过模型在某建筑企业的具体应用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浅析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区域创新系统和知识共享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创新系统内主体间知识共享效率的内容,然后从知识共享的角度出发,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积分评价法行进综合评定.旨在通过探讨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问题来为判定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能力的高低程度提供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服务是加速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量的重要实现者。在服务主导逻辑下,剖析科技服务对科技成果转化异质主体实现合作行为的作用过程,通过知识、关系两方面的交互对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提升的作用机理,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建立科技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知识-关系"交互模型,并进行仿真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服务能够通过与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在知识与关系两方面的交互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与对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并以此为强化科技服务能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名牌产品企业在掌握零部件采购的定价权时对供应商的环境管理策略。构建供应商、名牌产品企业和消费者参与的计算实验模型,通过多主体建模的计算机实现,得到不同减排补贴力度和采购量分配规则下的供应商减排行为和主体收益的演化规律。计算实验结果显示,名牌产品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够对供应商的减排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采购量分配和减排补贴是名牌产品企业推动供应商减排的两种有效手段;当掌握零部件采购的定价权时,名牌产品企业在依据减排表现分配采购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减排补贴,通过设置合理的补贴力度能够既推动供应商提高减排水平又增加供应链主体收益。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的关系之后,对面向业务流程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定义,提出该系统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对业务流程知识需求的获取.使用Agent技术解决业务流程知识需求获取问题,并构建基于Agent的面向业务流程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INGENIAS方法提供的组织、代理、任务及目标、交互和环境五大模型,从五个不同的视角对所构建的系统进行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