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暗中的笑声>是俄裔美国试验小说家纳博科夫的早期作品.在小说中,纳搏克夫以"笑"为切入口,从"笑读者"、"笑人物"、"笑自己"等三个方面揭示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这部小说的后现代特征."笑读者"旨在揭示小说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的游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读者所期待的真实;"笑人物" 是让作品充满荒诞和滑稽,引发读者对人类自身境地的思考;"笑自己" 则透露出纳博科夫的自我解嘲,揭示出后现代小说所特有的绝望又诙谐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纳博科夫创造的独特的小说写作模式及其实验主义精神诠释着小说艺术的后现代写作特征,其作品中的元小说写作模式和道路小说范式折射出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后现代转向。纳博科夫试图在"文学枯竭论"的后现代论争中超越与建构,阐释着后现代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去观照纳博科夫的小说艺术,读者不难发现其小说试图建构的是审美愉悦背后的道德力量和深刻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3.
南非作家库切的《等待野蛮人》,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段某帝国对某游牧部落野蛮侵略的殖民历史,带有明显的后现代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通过断裂的情节和无序的拼贴反映出了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同时,小说中人物身份的不确定及不确定叙事的运用,允许读者对文本隐含意义进行解码,加深了读者对于文本的体验,揭示了后现代社会人类无序、矛盾、虚幻、分裂、随意和充满不确定性的真实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麦克尤恩小说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伦理向度,从后现代伦理视角分析麦克尤恩小说中的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和伦理重构,能够直面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艾登·钱伯斯小说主题与形式的后现代性使他成为英国后现代青少年文学的领军人物,因其对青春期体验真实而细腻的描写、对青春期话题大胆而富有挑战性的表现使他被看作青少年思想和情感的代言人。目前国内对钱伯斯的研究较少,但他是世界青少年文学研究者不应忽视的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6.
刘玲 《文教资料》2011,(5):22-24
纳博科夫被奉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之一,其最广为人知的小说《洛丽塔》更是被评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山之作。戏仿之手法在小说中比比皆是,而本文则从人物形象、叙事结构、魔幻色彩三个方面侧重分析它对童话故事的戏仿,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后现代特征,体会小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唐纳德·巴塞尔姆以其对小说创作技法的大胆创新,和对传统小说风格的颠覆成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后现代作家的新一代之父"。其代表作《白雪公主》因其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而被奉为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该小说的人物,情节和语言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所采用的不确定的叙事策略和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8.
一种后现代:语言寓言--兼论东西的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是三种重要的文学形态。现实主义关注的是人的社会状态,表现社会的共同性;现代主义关注的是人的内心状态,表现人的共同性;后现代关注的是人的文化状态,表现文化的差异性。陌生化的语言既是后现代文学的形式,也是后现代文学的内涵,东西的小说由于具有对后现代精神深刻独特的理解而被认为是后现代时代的语言寓言。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通过改写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别具匠心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常用的戏仿手法.成功地传达了后现代的精神.同时,小说也凸显了后现代文学的互文性和颠覆性等特征.为后现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当代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P》通过改写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别具匠心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常用的戏仿手法,成功地传达了后现代的精神。同时,小说也凸显了后现代文学的互文性和颠覆性等特征,为后现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美国后现代小说是在打破传统的后现代文艺思潮影响下诞生的,具有反体裁、反情节、内容晦涩等特点.通过探讨其创作形式、表现手法、叙事顺序的“荒谬”性,来揭示后现代作家的真实写作目的.其旨是激发读者深刻地思考,以便更清楚地认识现实.这对正确理解美国后现代小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在中国尽管已登陆 2 0多年 ,但它究竟意味着什么 ,许多读者不胜了了。这一方面是由于中西在文化心态和审美习惯上有着巨大差异 ,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尚缺乏对具体作品细致的揣摩 ,设身处地的感受 ,进入艺术境界的领悟 ,即缺乏微观方面的研究。本文从评析四位美国后现代派代表作家的被视为“现代经典”的四篇后现代派小说出发 ,探讨了美国后现代派文学进行小说写作技巧及语体创新的种种因素 ,认为其发端和发展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传统的依托 ,它并不是对传统文学的全面颠覆 ,而是传统文学的延续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小说《丽赛的故事》中,通过对女主人公丽赛与其亡夫在生死两隔的异度时空之间自由交流的情境展开后现代叙述,为读者悉心打造了一个充满深爱、悬疑而又血腥的恐怖的情感故事。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手法与恐怖小说创作手法结合,既能增加恐怖效果,又能以"恐怖"的方式推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他人的书信》的主人公与俄罗斯传统文学上的小人物、卡夫卡小说的主人公存在较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作家与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变化。《他人的书信》中主人公是一个在后现代写作背景下的作家笔下的形象,作者对他有着疏离感,而疏离感正是后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纳博科夫《微暗的火》是典型的后现代实验文本,它以文体混杂、情节零散和意义含混等反传统的文本表现形式,将后现代小说中的“反小说”现象、故事情节结构的断裂以及终极意义的不确定性推向极端,使后现代小说成为自我解构的文本.以《微暗的火》为代表的后现代小说将传统文学的“可读性”转向“可写性”,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本的封闭性.它大胆尝试,广泛创新,鼓励读者积极参与,使得后现代文本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欲望化叙事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无法阻挡、不容回避的文学现象,它之所以成为90年代以来小说文本的重要特征与核心主题,是与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西方后现代文艺思潮的渗透,作家精英意识的消解和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解读乌拉狄夫·纳博科夫的小说《防守》、《绝望》,可以探究他是怎样打造后现代派小说文本的虚构性的,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后现代派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5,(7):65-68
欧美文学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上产生了后现代写作思潮,荒诞、表现主义以及垮掉一派等。世界荒谬的现实状态,人的价值观已经不能给现实社会带来指导意义,新现实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约翰·契弗就是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美国郊区的契科夫"。他在借鉴现代主义写作手法的同时,还在传统现实主义中拿来精髓,甚至加入了现实魔幻主义色彩。通过对约翰·契弗文学作品的解读,抛弃后现代对于价值观的解构,将情感的零介入和原汁原味还原生活为主,力图将语境即世界还给读者,从而带来真实的阅读冲击力。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力作《赎罪》被誉为"当代叙事经典",其后现代叙事手法解构了"犯罪-赎罪-新生"的基督教传统。从叙事伦理视角深入分析《赎罪》叙事文本中"作者-叙述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多维度对话,有助于我们对其"赎罪"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析。《赎罪》所揭示的文学"对抗遗忘和绝望"的社会责任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后现代世界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博尔赫斯的创作风格和小说表现技巧在对拉美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文学形式上的创新实验亦发生着示范滋润作用。博尔赫斯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想象力、叙事的非逻辑性和迷宫式结构,都成为中国当代的先锋作家和后现代风格追随者们效仿的对象。这些具有后现代创新精神的中国作家在自己的小说实验中,彻底打破文学思想上的禁锢,用从博尔赫斯等后现代作家那里借鉴的小说创作元素,并以自己对这些文学元素的独特理解,开拓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后现代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