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镜花缘》是我国清代一部关注女性命运,探讨女性问题的优秀小说.明清之际,社会中伦理与道德方面的新发展,使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女性文化,同时也更加深刻地分析当时社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发展主题.小说家李汝珍十分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也从自身学问中寻找出发点,以独特的视角写下了《镜花缘》这部旷世奇书.因此,通过对《镜花缘》中女性观的分析,可以透视李汝珍的社会思想,及其对于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与《红楼梦》都对女性着墨较多,已引起了学者对女性意识问题的研究,但并未涉及女性意识的比较研究。因此,从偷情情节出发对两部著作进行对比分析是有意义的。偷情情节的描写反映出女性在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有无及程度。《金瓶梅》女性面对自然肉欲,或沉沦于自然本能,或消融于社会中。《红楼梦》将女孩与妇女区分开来:女孩有主体意识的自觉,但最终在封建社会下走向悲剧命运;妇女们或变身为欲的符号,或售色易财,并无自我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3.
李渔和艾衲居士是清代最出色的短篇白话小说作家。《十二楼》及《豆棚闲话》是清代短篇白话小说成就的最高代表。二人类似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特征,使其作品都体现出一种"社会反论";不同的创作目的和创作心态使他们的"反论"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再生缘》中的女性遭际来分析女性贞节观在清代的发展。作为当时女性的群体价值观,贞节观的坚守说明她们的人生是根植于传统社会的;而对贞节的不同理解,则体现了清代女性试图将守节这一行为从外力的强制性约束转变为内在的主动选择。从而揭示出清代妇女的独立意识的渐渐萌发。  相似文献   

5.
《诗经》向人们展示了周代社会的广阔画面,其中不乏有关女性生活的内容。从这些原汁原味的记载中,可以发掘周代各个阶层女性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对女性美的界定及其所反映出的不同流派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最后一个渔佬儿》和《沙灶遗风》中,李杭育重点塑造了福奎和耀鑫两个"最后一个"形象。但他在表现这两个"落后者"形象的同时,并未将阿七和阿苗等新人物简单地置于"落后者"的对立面。李杭育通过时代发展下的落后者和新人物来表现当时社会发展下复杂的新旧关系。这种新旧关系的书写与作者当时孤独的创作心态有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复杂的"心理情结"。这是《最后一个渔佬儿》和《沙灶遗风》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此后,李杭育的"葛川江文化"逐渐成形,进而推动了寻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再现了魏晋风度。谢安是《世说新语》重点记述的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谢安的形象来领略魏晋名士风范,并对谢安的隐居与出仕行为所反映出的魏晋士人心态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8.
运用史比较的方法,论述了《红楼梦》与《史记》、《离骚》之关系。曹雪芹在开篇中即表明,《红楼梦》在创作动机、目的以及方法等方面受司马迁的影响很深。《红楼梦》对各种花(女性)的描写及其态度。与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都是主体对象化的结果,化符号的趋同,反映出对现实的怀疑与否定的思想。同时也寄托了作们的美好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江苏卫视推出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曾一度掀起了国内相亲节目的收视狂潮。这样的婚恋相亲节目在美国也是非常流行的,例如《单身汉》、《单身女郎》、《恋爱达人》等。这些婚恋交友类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在中西方社会中美女性的思想状态、价值体系以及社会地位等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世说新语》中“阿”、“老”、“第”、“子”、“儿”、“头”等词的用法,发现这些词在《世说新语》所反映的时代(东汉末至南朝初)已出现了由实词虚化为词缀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文字学专著,记载了丰富的上古语言材料,从不同侧面映照出了早期华夏先民的文化观念。其中,女部是《说文解字》中庞大的部类之一,反映了丰富的古代女性文化。本文在"男"部与"女"部汉字失衡的基础上,以《说文·女部》为基础材料,通过分析"男"部与"女"部汉字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展现女性社会地位由高到低的历史变化过程,最终揭示出男性话语权对汉字构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雷佳 《文教资料》2012,(21):10-11
《傲慢与偏见》反映了作者追求女性平等与解放的理想,也反映了作者的婚姻观。笔者认为作品中体现了女性的自主意识与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但对女性主义的坚持不够彻底,体现对传统的男性社会的妥协。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对女性主义的体现与妥协。  相似文献   

13.
《南迁》与《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一个描写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一个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法国,两者在时间上相隔近一个世纪,但是两者描写的内容却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将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从人物与结构和艺术手法这两方面,对郁达夫的《南迁》与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进行比较,来论述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相异之处以及为什么相异。  相似文献   

14.
《再生缘》是清代女作家陈端生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弹词作品,作品中塑造了孟丽君等多位女性形象,在她们的身上体现出了很多与传统观念不同的女性意识。为反抗压迫而易装的孟丽君、卫永蛾,表现出渴望与男性一样平等的女性意识。闺阁侍女为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做了一系列的抗争,表现了闺阁侍女追求自身自由的价值。《再生缘》中女性意识就对传统观念的挑战突破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探讨女性性别意识觉醒后的重新审视以及相应带来的种种困惑。从而管中窥豹的了解中国女性意识的发端及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小城畸人》中,舍伍德·安德森生动地描写了一群心灵扭曲、生活压抑的女性”畸人”,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西部由手工业向资本主义工业转化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男女关系的变化。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小城畸人》反映的女性的社会生活、赋予的女性的社会角色和折射的艺术家身边的女性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可剖析出舍伍德·安德森男权本位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部继往开来的伟大著作,它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形式,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诸如刺客形象、商贾形象、女性形象、医者形象等,研究这些下层人物形象,有助于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了解《史记》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样性,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座不朽的文学丰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说领域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一代人阅读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在《白鹿原》中女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女人的形象也彰显出了一种社会背景。本篇文章以白灵形象为主,着重分析了以白灵为代表的各名女性的悲惨命运,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作者所赋予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相似文献   

18.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而独特的地位。《诗经》中关于女性的作品非常多,约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作品反映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情感的初步诉求,体现了周代社会的女性观。文章试图通过对《诗经》中众女子的外在美、内在美等方面的分析,来透视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群芳亭》与沈复《浮生六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的《群芳亭》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印痕的长篇小说,主要内容与清代沈复《浮生六记》有许多相似之处。赛珍珠可能藉由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著作的启发而关注到这部清代随笔。《群芳亭》在情节基础和人物性格设计上虽受该作启发,但人物身份地位、生活目标和生命轨迹都发生了现代性转变。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要为中国传统女性探索一条通向现代的自救之路,体现了她特殊的东西方文化观,但人物形象难免因观念先行而有失自然真实。  相似文献   

20.
《绿野仙踪》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李百川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描绘了温如玉、周琏、罗龙文、胡监生、苗秃子、肖麻子、金钟儿等众多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作品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一幅幅生活画面,表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与炎凉浇薄的世态人情,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