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0-241
由上海美术馆主办的“解冻——上海美术馆藏1985~2010中国当代艺术展”于2011年12月29日~2012年2月8日在上海美术馆举行。此次展出上海美术馆历年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分为“自省/重构”、“观念/强化”、“自我/解构”3部分,从上海美术馆的视角审阅了近3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从地下到地上、从输入到输出、从实践到实验的摸索与革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杨圭臬 《大理文化》2012,(10):74-76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古城.到大理古城,首先经过的是文献楼,门楼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这是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5年)云南提督偏图深感此地人文兴盛,报请清政府颁发的.  相似文献   

3.
“福利邮票”是西德从一九四九年开始,一年一度发行的一种特种邮票,每套共四枚。“福利邮票”与众不同的是除了印有该邮票的面值之外,还印有附加值。这笔附加收入归独立的福利事业所有。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五年,“福利邮票”的发行量总  相似文献   

4.
从1935年在《中学生》杂志发表《万县》到1959年《四川文学》发表《老三姐》,马识途文学完成从学生到革命家再到作家的创作嬗变。他早期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兼具小说、杂文,创作初期从西方小说以及中国古典小说和传奇中汲取营养,同时深受家乡四川民间艺人“摆龙门阵”手法的影响,具有“恋地情结”的地方性写作成为他最具标志性的个人风格。还原时代,溯及他与时代的“搏击”,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马识途早期作品的艺术变迁及其创作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从康拉德偷学来的一些“招数”─—老舍《二马》解读王润华“康拉德在把我送到南洋以前,我已经想偷学一些招数”老舍在1924年夏天乘船到伦敦,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国语文,1929年夏天离开。离开英国後他先到欧洲去旅行,①然後到新加坡教书约半年才回国。②...  相似文献   

6.
2012年10月17日至11月28日,中国国家话剧院第五届国际戏剧季“华彩欧罗巴”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两年一度的中国顶级国际戏剧盛宴,国家话剧院的“国际戏剧季”此前已举办四届,从首届的“永远的契科夫”到后来的“永远的易卜生”“永远的莎士比亚”,再到上届的“华彩亚细亚”,每届都凭借鲜明突出的主题吸引着国内外戏剧迷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7.
张宝明 《寻根》2004,(6):88-92
作为新文化元典的《新青年》,引领中国语言文学从传统走向了现代:从“文言”到“白话”,从“句读”不知到“标点”分明。本来,从“竖行”到“横排”也应该是《新青年》的一大举措,但它始终都只能坐而论道,致使“左行横迤”的倡议坐失良机,最终成为新文化元典一个永远的遗憾。这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社会,针对女子教育的读物最常见的是“女四书”,即《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宣扬“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之久。到了近代,女子教育问题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宋恕、康有为、梁启超、经元善、康同薇等维新派人士曾为之奔走呐喊。20世纪初,中国人自办的女学堂数量从1903年的6所增加到1908年的512所,女学生人数也从1903年40名左右增加到1908年20557名。根据清政府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女子高等小学堂要求开设“中国历史”,“其要旨在使知中国历代重要事实,兼养…  相似文献   

9.
一、大雁塔塔名的演变西安市南郊有一座中外闻名的佛塔———大雁塔。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为妥善保存玄壮大从印度取回的经像,经皇帝批准,由玄壮大主持,在慈恩寺建造一座佛塔。从建塔到唐末,塔的名称很多,如“慈恩寺塔”、“慈恩塔”、“慈恩寺浮图(屠)”、“雁塔”、“宝塔”、“瑞塔”、“香塔”、“仙塔”、“华塔”、“飞塔”、“涌塔”、“化塔”、“人王塔”等。“慈恩寺塔”、“慈恩塔”与“慈恩寺浮图(屠)”是规范的专有名称,使用最多。因为它建在慈恩寺内,是按照“塔以寺名”的规律(习惯)而取的。在庄重的场合、在诗文的题目中,…  相似文献   

10.
刘晨 《世界文化》2014,(5):44-46
提篮桥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东南部。提及“提篮桥”,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提篮桥监狱。在上海人的口语中,“提篮桥”就是监狱的代名词。提篮桥监狱被称作“远东第一监狱”“东方巴士底狱”。但是,从1933年第一批犹太难民到上海,直到1949年前后他们陆续离开,上海虹口的提篮桥地区成为犹太难民最主要的聚居地,并在这里创造了别样的“维也纳风情”。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3日,“中国国际时装周”落下帷幕。来自法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以及国内知名品牌和设计师们藉时装周T型台争相展示时尚。自1997年首届服装设计博览会以“设计与产业结合” 的主题到本届国际时装周的“民族文化与国际时尚刃 接轨的趋势,“中国国际时装周”走过了5年主题引导的阶段。在时装周的影响下,时装设计师从眼装艺术的舞台展示转向产业实践;服装企业也从成衣加工转向品牌经营。 ——编 者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宝鸡得名研究,刘宏岐、辛怡华、霍彦儒、王宏波等先生近年来先后有宏论发表(霍彦儒主编《宝鸡历史文化》附录,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笔者在研读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角度,就“陈宝”之“陈”到“宝鸡”之“鸡”的意义关联试作探讨,以求教于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13.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许多信件和书稿上的署名都是“帕帕”(Papa),有不少人以“帕帕”称呼海明威。那么,他从何时何地又何以被唤作“帕帕”则很少有人知晓。101岁的古巴老人格雷格里奥·富恩特斯曾是海明威的“皮拉尔号”渔船的船长,他从1935年到1960年一直以船长的身份陪伴着海明威。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老人与海》中捕鱼老人的生活原型。他在晚年回忆了与海明威相识相伴的岁月,也透露了“帕帕”一名的由来。下面是老人对往事的一段回忆。我是一艘古巴渔船的船长。有一年,古巴人派我去美国的新奥尔良。渔船在航行途中遇上了…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镜文化的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克让 《寻根》2007,(6):34-38
在浩瀚的《全唐诗》五万余首诗中,涉及“镜”、“鉴”的诗篇竟达两千余首,从皇帝到平民,从各类官员到文人寒士,从儒家诗人到佛道诗人,均对铜镜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许多大诗人更是借镜之题抒发出对人世间的种种感悟。  相似文献   

15.
张燕根近年的雕塑艺术形式,正经历从具象的变形到抽象的“无形”过程。这意味着他对世界、对艺术的思维也正经历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抽象,是一种表达生活本质的境界。抽象艺术是对生活本质的一种表达形式,它更容易获得不同文化背景者的共鸣。1998年3月,张燕根为广西北海银滩公园创作的《海门》,可谓用抽象语言小试牛刀。如果说1998年他应邀参加中国桂林国际创作营的《海之印象》还在“变形”与“抽象”之间徘徊犹豫的话,那么1999年10月他获广西美展一等奖并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的大型木雕《无题》(现安放于广西艺术学院会演中心入口正面墙上…  相似文献   

16.
所谓“老爷车”是指古巴革命前就在行驶并一直开过半个世纪的美国产的小轿车和部分前苏联生产的伏尔加、拉达等小车。从]898年到1959年,古巴曾长期处于美国的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17.
我们有幸赶上了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并且时时享受到科技进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诸多舒适与便利,那些先人充满丰富想象力的许许多多的神话,已经演变为今日随处可见的种种舒适与便利,并且与我们的生活须臾不离:从“千里眼”到电视,从“顺风耳”到电话,从“飞毯”到喷气飞机……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正在重新塑造地球,重新塑造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从公元1603年到1867年这段时期,称做江户时代。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将军住在江户(现在的东京),统辖着整个日本。这个时候,武士的孩子在“藩”(各个诸候)的学校学习,可是“町人”(江户时代住在城市里的商人和手艺人)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学习呢? “町人”的孩子上学的地方叫做“寺子屋”。江户时代以前,寺庙负责教育孩子,因此上学的孩子叫“寺子”,以后就出现了“寺子屋”这个名词。寺子屋的老师是有学问的武士、僧侣、医生和町人等。一般的“寺子屋”只有一位老师,学生的人数顶多二、三十人。  相似文献   

19.
丛新强 《寻根》2005,(5):13-17
李泽厚先生在其《美的历程》中,将“龙飞凤舞”喻为“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飞扬着的史前期的两面光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图嘴旗帜”。从烛阴、女娲的神怪传说,到甲骨文、金文中有角的龙蛇字样;从青铜器上的各式夔龙再到《周易》中的“飞龙在天”、“或饮于渊”、“见龙在田”,一直到汉代艺术中的人首蛇身诸形象,“龙”这一特殊的图嗨佯式以其神秘的力量长久地吸引、凝聚蕾华夏民族,乃至成为立国之象征。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20.
缂丝,千百年来素有“织中之圣”和“千年不坏艺术织品”的称誉。追溯过往,从唐人的日用包到明代的皇帝龙袍,再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缂丝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