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做教师的在教育学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说要好好学习,他偏不感兴趣;你说这事不能做,他偏要做;你说这书不能看,他却偷偷地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叫“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闫进伦 《成才之路》2010,(32):64-65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脾气倔强的学生专跟教师"作对"。学习动作时,教师要求这样做,他却不理睬,偏要那样做;犯了错误后,你对他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他不但不听,反而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跟你唱对台戏等等。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逆反心理。这种心理是指一种较为稳定的、对外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的或相反的情绪体验的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3.
大凡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验:原本乖巧、听话、易于调教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忽然变得不那么驯顺了。你要他干这,他偏要干那,你要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对大人的教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有些学生专门跟教师“作对”,比如练习动作时,教师要求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出现错误时,教师对他提出批评,他却不但不听,还与教师顶嘴,令教师十分头疼。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它是个体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的一种与一般人相反情绪体验的心理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如粜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消除不利因素,防止这种消极心理反应的发生。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复杂的。由于  相似文献   

5.
有的老师常常苦于后进生的对立情绪: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殊不知,在后进生这种表面对抗的假象后面,隐藏了他渴求老师爱抚的微妙心理.要求得到老师的爱抚,这是小学生普遍的心理要求.有时,老师爱抚地摸一下学生的头,或深情地望他  相似文献   

6.
小议学生的逆反心理王培利班主任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要求学生这样做,学生却偏要那样做。这种学生与教师意愿相反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好奇心。比如,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到批评,学...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你越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可有的学生却经常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你越强调有些书刊学生不能阅读,可有的学生却在同学中传阅;你越强调在学习时间不准玩游戏机,可有的学生偏偏在学习时间去玩游戏机;你越要求学生不准去网吧,可有的学生却经常泡在网吧里;你越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可有的学生却学习不动脑。总之,凡是你要求他不能做的事情,他经常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逆反心理在学生中作怪。对待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很恼火,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就冷眼相…  相似文献   

8.
高双景 《生活教育》2012,(17):22-22
有一位校长作报告时,讲到了这样一段话,让我的心中久久难以平静。每年学校都会调进一些年轻教师,在这些年轻教师即将开始自己新的教学生涯之前,这位校长都会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讲这样一段话: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  相似文献   

9.
每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的学生只因你批评他一次,就对你“敬而远之”,而有的学生你批评他一次却对你感激终身。同样是批评,却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原因何在?作为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对思想工作中批评的方式、方法深入地探究,科学地运用批评手段,使其产生最大的“效益”,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教师首先要做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楷模 对待批评往往有两种心理:一是认真倾听,持闻过则喜的欢迎态度,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一种则是认为受批评是不光彩的、使自己难堪、没面子等。作为教育工作者,你的一言一行对…  相似文献   

10.
许松华 《师道》2011,(10):15-16
要想取得好成绩,有时并不需要教师有多大学问,只要他们做“铁面监工”就行了。在学校里.你会发现有些教师学养并不高,但他的学生成绩却比学养高的教师教的学生强……说得难听点,他更善于榨出学生的最后一滴汗水。  相似文献   

11.
8岁的男孩阳阳,到了“狗也嫌”的年龄。无论做什么事,总试图同大人的意见反一反。你让他做功课,他偏要画画;  相似文献   

12.
管理的智慧     
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位校长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校长把教师当牛马,教师偏要挺直腰杆做人;但要是校长真心真意地把教师当人,教师却甘愿“做牛马”。此语虽有耸人听闻之嫌,却也一语中的。他进一步解释说,学校是一个知识密集、文化丰富的小社会,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内  相似文献   

13.
“当你想让他听的时候,他却非要说;当你要他说的时候,他又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课上不说话,瞪着眼睛使劲听,可一问三不知。”这既是教师的抱怨,也是教师的无奈。“我上课听得很明白的,可一做题就不会。”这是学生的无奈,也是教师的无奈。课堂听讲不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4.
蔡建红 《成才之路》2011,(33):90-I0015
一、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想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和热情,教师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于他的关心,让他明白你对他寄予的厚望,使学生从心理感到一种受重视的感觉。同时,教师要多给学生举一些他们身边熟知学生的奋发进步的例子,在学生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
刘凯 《快乐阅读》2011,(1):88-89
一、逆反心理的表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授的技术动作听不进去,练习也不积极、认真,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少数体质弱、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的学生表现就更为突出。你说东,他向西;你说南,他向北;你说好,他说坏;经常与教师顶嘴、唱对台戏,老师不让做的动作偏去做。上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6.
快乐加油站     
要对学生好有一个新任教师,上课第一天校长就把他请到校长室,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假如有学生考试得A,那么你要对他好,因为他以后是科学家,会对社会有所贡献;假如有学生得B,你也要对他好,因为他以后会返校当教师,可能是你的同事;假如有学生得C,你也要对他好,因为他以后会赚大钱,会捐给学校很多钱;假如有学生作弊被抓到,你更要对他好,因为他以后会竞选议员或总统,所以要对他更好。”  相似文献   

17.
家有婴幼儿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小孩任性:“他根本就不听你的话,到了商店要这要那,不给买就又哭又闹,躺在地上撒泼打滚,不抱起来哄他就没个完。”“我那孩子简直是你的死对头,你让做的事,苦口婆心费尽心思,他就是不做,你不让他做的事,你制止他,他偏要去做。”  相似文献   

18.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家人及社会应给予高度重视,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尤其是教师,应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积极寻找对策,做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及早走出困境。个别学生经常表现出烦躁郁闷的情绪,学习积极性差,经常逃学、打架、斗殴。跟他谈心,他会想方设法跟你反驳,对家长、教师的任何观点都持否定态度;极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表现的非常颓废,找他谈心总是逃避,不愿意跟家长说话,总是感觉自己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今高中学生出现的"谈恋爱"现象决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如果学校大张旗鼓、高调、公开处理"谈恋爱"学生倒成了一个大新闻.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落差,因此产生了诸多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坚持的原则和底线 面对学生"恋爱"问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要坚持点而不破的原则,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坚守的一条底线.因为:第一,恋爱问题是一个敏感性问题,虽然有个别学生会去谈,但是他们在心理上大多不愿让人们知道,往往存在一定的防备和抵触心理;第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你越是说他不能这样做,他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第三,"点而不破",通过委婉的方式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体会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施以真诚和信任,也体现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若能切身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就能自觉地回到学校和老师所期待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20.
说“逆反”     
在劝导性的宣传中,有些人往往对教育信息进行抵制,你讲这样,他偏要那样,你要制止的东西,他偏要试试看.这种内发的对教育者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现象,人们称之为"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现象在学校也常见,人们对此颇有微词.逆反心理好还是不好?究竟该怎么看?我以为逆反心理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积极性或绝对的消极性.对这种在一定条件下客体作用于主体所产生的反方向心理趋向,必须对主体、客体作具体的分析,必须从客观社会效果上去检验,才能作出积极还是消极的正确结论.就接受教育的主体来说,我们知道,青年学生除了具有一般人所共有的心理素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