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禁烟法规,不同时期的禁烟法规有较大差别.康熙时期是增税以禁烟,雍正乾隆时期是禁止销售鸦片及开设烟馆,嘉庆时期是禁止鸦片进口和种植罂粟,道光前期是严惩禁毒烟渎职官吏,清朝末期是禁种罂粟和禁吸鸦片等.清朝政府禁烟法规较为规范系统,立法执法经验可鉴,但在法规内容、毒品概念、打击对象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立法与执法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禁烟,对外实行“命令在华鸦片走私贩缴烟具结,以达到杜塞鸦片来源”的方针,遭到抗拒。义律把此矛盾运作上升为中英政府间的外交纠纷。林则徐认为鸦片走私属于个人行为,“与其国主无干”,希望在照会英女王、明宣禁烟新例时,通过换位思考、充分说理,争取英女王对中国禁烟方针的理解与配合。为了知己知彼、写好《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林则徐选择了国际法中“国际贸易规则中的例禁与违禁”、“外国商人的法律地位”、“战争的发动及其决定权”三个主题,组织、主持摘译,以供参考。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依据国际法倡导国际配合禁毒的探路者。  相似文献   

3.
1939年抗战时期西康宁属的“禁烟”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台北国民党党史馆所藏"国防最高委员会"档案为主,探寻1939年蒋介石为巩固川、滇、黔等西南抗战基地、控制西康,在西康宁属实施禁烟的历史真相。然而"禁烟"的背后却涉及中央、地方集团之间不断的利益争夺和冲突,以至烟患禁而不绝、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4.
宋亮 《教育》2015,(5):41-42
早在2014年1月,教育部就发文要求:中小学和幼儿园校园内一律禁烟。在此之前的许多年里,教育部和各地教育局,都曾经多次下发正式文件要求在校园内戒烟,一些地方的政府还发布了在学校周边一定范围内禁止卖烟的规定。但是在学校中全面禁烟,一直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任务。这一次,能完成戒烟的任务吗?一再要求全面禁烟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1号文件,是《教育部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份文件要求:凡进入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任  相似文献   

5.
林篪 《文教资料》2011,(14):113-115
清末的禁烟运动是指在1906年清廷颁布禁烟上谕以后至1917年英国完全终止鸦片贸易前后约10年的时间。基层民众是指罂粟种植者、烟馆老板、鸦片商和一些烟,以及一些民间改革家和有识之士。这一次的禁烟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运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跌宕起伏的,本文从基层民众对待禁烟运动和他们参与的禁烟运动的表现来看待这场清末的禁烟运动。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报》作为民国政府唯一官方报刊,记载中央与地方政要事务。北京政府初期谨遵孙先生禁烟遗训,以肃清鸦片为目的;1913到1915年间各地方在《政府公报》中上报禁烟章程,大体依照禁吸、禁运、禁种、戒烟几个方面着手,从而更严厉执行禁烟训令,使得禁烟取得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开展了禁烟毒的斗争。经过禁种、禁运与禁售、禁吸,中国大陆基本上消灭了烟毒,消除了中国社会存在了近两百年的恶习,成为举世闻名的无毒国。禁烟毒对解决其他社会问题起了促进作用;有力地证明了党和政府能行之有效地治理社会问题:使全社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决心与力量。  相似文献   

8.
禁毒史话     
南京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出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积极主张禁绝鸦片。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曾明确规定禁烟禁赌。3月6日,孙中山命令临时政府内务部,通告各省都督,严禁鸦片,以根绝百年毒患。由于临时政府仅三个月就夭折了,所以,它无法全面推行禁烟法令。不过,孙中山的禁烟主张,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掌握的广东、安徽、江西等省,一度得以贯彻,并取得相当大的成效。武昌起义后,胡汉民等建立的粤省军政府采取了有力的禁烟措施,禁种烟苗罂粟;严查偷运烟土,禁止烟膏入口,奖励海关缉烟有…  相似文献   

9.
禁烟在美国     
美国从60年代起就开展禁烟运动,规定香烟盒印上“吸烟有害健康”的警告字样;70年代开始禁止在电视上播放香烟广告;几十年来,联邦和各州政府不断推出各种禁烟法规,传媒不断宣传吸烟有害健康。应该说,禁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据悉,美国许多公共场合,包括国内的所有航班上,几乎都已禁烟;餐厅,已看不到随意吞云吐雾的现象;一些大餐馆、大赌场等,专为烟客设置“特区”,控制二手烟危害无辜者;许多家庭在作社交活动、探亲访友、特别是送婴孩入家庭托儿所的计划时,都考虑避免烟害问题,颇有谈烟色变之味道;待客敬烟、  相似文献   

10.
业内观察     
《四川教育》2010,(9):2-2
教育部和卫生部要求中小学全面禁烟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要求中职和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室内及校园应全面禁烟。高等学校教学区、办公区、图书馆等场所室内应全面禁烟。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内主要区域应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校园内不得张贴或设置烟草广告或变相烟草广告并禁止出售烟草制品。教师不得在学生面前吸烟,并要做到相互之间不敬烟。不劝烟。发现学生吸烟。及时劝阻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天津各界群众组织天津拒毒会,筹建分会,调查各地烟祸,协助政府抓捕烟犯,注重瘾民施戒,为推动直隶的禁烟拒毒运动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30年代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禁烟运动是一场全国规模的运动。这场运动是由道光皇帝亲自发动,以林则徐、邓廷桢为代表的广大地方官员积极配合,并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在禁烟过程中,“源流并治”、“宽严并施”等一系列正确的禁烟方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绥远烟毒泛滥,无论从种植面积、吸食民众还是运销规模都达到相当程度。省政府当局出于财政等问题考虑,无意坚决禁烟。这种情况给绥远社会经济环境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此外,绥远地区烟毒泛滥的原因也很复杂。  相似文献   

14.
透过林则徐禁烟运动的原因、过程、结果等系列现象,再对照我国今天的禁毒形势,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一.对“烟”的认识上要深刻。林则徐对“烟”的认识很深,他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了“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政治危机,认为鸦片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响之银。”而今天,我们尤其是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和吸毒违法性缺乏认识;二.禁“烟”措施上要坚决。林则徐采取坚决措施:颁布系列禁烟令;充分调动民众;重视舆论宣传和教育转化。我们国家也颁布了系列禁毒法令,但在充分发动群众。舆论宣传和教育转化方面仍缺乏力度。重提林则徐禁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光绪七年至光绪十年间山西的禁毒运动是张的禁烟思想的切实体现,政府与民间相辅相成的禁烟主体、禁种与禁吸齐头并进的禁烟策略、先难后易恩威并施的禁烟方法和富有延续性的禁烟法令构成了张氏借鉴以往、以示后人的禁烟政策的主体结构.正是在这种严密合理的禁烟理论指导下,晋省的禁烟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为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提供了可兹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毒品问题非常普遍,禁毒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研究中国的禁毒史,以史为鉴,对我们研究当代的禁毒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清末新政时期,中央政府实施十年禁绝鸦片的计划,地方政府也响应中央的号召,纷纷主张采取一系列的禁烟措施。清末(1907-1911)的贵州,是罂粟种植的泛滥区,也是烟民自种自吸与出省贩卖的重要省份,禁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刘义国 《师道》2008,(5):60-60
课程改革取得一些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问题的解释有很多。有种观点认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消极力量,是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这种观点客观上源自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主观上则源自对教师抗拒行为的片面理解。从已有的课程改革实践看,课程改革已对教师造成程度不一的冲击,抗拒与遵从在改革中都有体现,是教师应对冲击的不同方式。总体上看,教师对于课程改革遵从多于抗拒,但是抗拒也是客观存在的。一份调查显示,教师对课程改革持积极乐观态度、表示支持并主动适应者仅占41.3%。  相似文献   

18.
古有钦差大臣林则徐抗击外侵虎门销烟,今有小学生田竹青大胆“犯上”让爸爸戒烟。林则徐禁烟青史留名,田竹青“禁烟”……则只好自己书写了——听爸爸说,他的吸烟史要追溯到大学时。一天,一位学长递给他一支烟,“威胁”他说是支毒药也得吞下。重义气的爸爸就这样吸了平生第一支烟。从此,爸爸上了“贼船”,迷上了“喷云吐雾”这一行当。爸爸是教师,为人师表嘛,工作期间,面对着同学们吸烟能行吗?偏偏他的单位最近又争创无烟学校。因此,爸爸的烟瘾只好在家里犯了。只要爸爸在家,客厅里必定是烟雾缭绕。吸“二烟”的危害更大,我和妈妈经过反复讨…  相似文献   

19.
青年职业农民形成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证。但是,目前我国农民科学素养水平较为低下,尤其是职业技能缺乏。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农民尤其是职业青年农民的培养。青年职业农民是青年做出的理性职业选择。将青年农民培育成青年职业农民是一种长久的战略举措,目前而言,充分利用好现有教育资源,吸引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地方高校毕业生成为职业农民是一种现实选择。地方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多的就业压力,成为职业农民是一种职业选择。但要做一名合格的职业农民,需要一定的训练和技能,为此,地方高校必须实施针对性教育,使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农民做好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形式多样.教师抗拒课程改革的原因在于课程改革本身存在不足,抗拒满足了教师内在的心理需求并成为各方利益的契合点.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抗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策略性的.教师在抗拒课程改革中会寻求抗拒的合理性,但是无论抗拒具有怎样的合理性,都会给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研究者需要正确地认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行为,并与教师通力协作解决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