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教育的教师权威论,折射着现代教育民主意识的缺乏。应该明确的是,教师权威不可动摇是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而现代教育应把对人性的尊重植入教师的大脑。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对人性的尊重,教育是人们寻求个性解放,从狭隘走向广阔的一个过程,是成长的需求,是生命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试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回归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教育应循着人的素质出发,充分发掘和调动人作为生命个体应有的人性、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大脑和智力潜能。在这样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应该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以生态学的理念创设的富有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3.
从语课程的内在角度来看,语实践活动就是特定社会历史化下的一种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活动,而人性则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语课程的人性,是指语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根据语课程人性的本质特征,可以从以下五个策略实施语课程人性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宽容是教师的重要德性,它包含了教师对学生、自我和同事等的宽容。而其中对学生的宽容是教师教育中宽容的最重要形式。教师对每一位成长中的学生给予宽容实质包含了其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和人格的尊重。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得到教师宽容的权利。当美国人对枪杀三十二名学生的韩国凶手赵承熙给予同样的哀悼与立碑时,这无疑蕴涵了一种“无私”的宽容精神。既然人们可以对一个造成伤害的凶手给予宽容,那么,我们的教师又有什么理由不能给自己的学生以宽容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朱静萍 《今日教育》2006,(5S):20-20
在我看来,学校就是一个家园,是教师与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生命共同成长的家园。站在四公里小学几十年文化积淀的基石上,应和新的集聚时代气息的教育改革,我们深思、实践、探索、追求:营造学校教育一种植根于本土。而又带有鲜活时代气息,人文化、个性化的成长氛围,让师生的生命成长异彩纷呈.在尊重与期待中被点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命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现代教育进一步深人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趋向。生命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作为职业学校,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从需要成人监护、抚养的弱者,成长为能为社会、家庭做贡献的强者。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徐阳杰 《教育》2013,(8):54-55
课改的关键在课堂。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现代教育大力倡导的卓越教育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营造和谐的活动氛围,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创新教育时,人们往往侧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相对忽视教师的价值取向。然而,教育的诸因素中,最基本的两个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任何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做法,都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推进创新教育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也要发展教师;而且,从对人性的尊重角度出发,让教师感受的不应只是艰辛的付出,还有其中的乐趣、享受与生命意义。一、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造就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和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在场是生命课堂的必然要求,而这种在场又必然伴随生命的天性而存在。因此,从智能课堂转向生命课堂,教师要尊重生命天性,彰显生命个性。这需要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本身应有的权利。善于倾听,尊重学生表达的权利生命的成长与社会密不可分,也就必然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交流和表达是生命的天性。因此,教师须善于倾听,尊重学生表达的权利。倾听,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尊重;被倾听,是一种鼓  相似文献   

10.
对话教育是在反思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话教育倡导民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教学的生成性,这种理念对传统的教师权威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在分析以上三个方面对传统教师权威提出挑战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教师在新形势下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构建新型的教师权威,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终身学习的学习观,特别是要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以便把形式权威转变为实质权威。  相似文献   

11.
程元英 《现代教学》2007,(12):18-19
读完市八中学乐黎辉老师“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一文后,感到乐老师是一位注意在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师。她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生命教育,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针对解剖实验的即时当堂教学,有由此引发的有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教育。其主题教育的方式是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其内容涉及到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还有“红心鸭蛋”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生命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整体”。从这一命题出发,教育自然“要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要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要致力于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教育必须重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很多学校更多强调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忽略轻视教师的精神世界。没有教师的生命成长,就没有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3.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亦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新的教育理念能否真正作用于学生,新课程改革能否真正被践行、被落实,都与教师文化极为相关。课堂是解读教师文化的最佳场域,教师的文化样态可以从教师的文化批判力、文化智识,教师的课程观、学生观等多方面察析。通过观察、透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肖家芸《向生命鞠躬》一课的教学,可以体察教师的教育智慧,可以解读蕴含于其中的教师文化。而无论是"尊重教师生命,关注教师个性",还是"尊重学生生命,尽显人文关怀",都是"好的"教师文化的显性表征。前者可以帮助我们体认教师的文化批判力和文化智识,后者可以帮助我们体察教师文化中的尊重、平等、全纳、民主等特质。它们直接作用并影响课堂文化品质,进而作用并影响学校文化品质、教育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4.
濮涛 《生物学教学》2006,31(11):21-22
教育真正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整合生命教育的不同层次,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下面谈一谈作者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体验生命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权威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成长在真正权威的保护下得以连续,自由在真正权威的庇护下得以成长,精神在真正权威的维护下得以丰满。教育中的权威内聚着教育的价值,诠释着教育的精神。只有在真正的权威下,个体才能获得信任,自由得到形成和净化。雅斯贝尔斯对教育中权威与自由的论述、分析,对于我们今天教育中的教师权威和学生的自由问题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尊重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是要尊重教育规律,特别是人才成长的规律;强调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他们的人格人性,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尊重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反映了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教育理念提出以后,在师范院校及基础教育领域引起很大反响,一些中小学受到这一理念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生命质地,一种本真人性的流露。而一旦有“爱”做底色,教师的职业道德才会有生命的根基,才会有人性的温度,而不再是生硬的概念和条文。  相似文献   

18.
尊重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情怀,一种力量。从人的角度来看,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格尊严辩证否定的发展史。尊重,就是尊重人的自然生命,尊重人的社会生命,尊重人的精神生命,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尊重,尊重他人是快乐的,被他人尊重是幸福的。尊重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性。  相似文献   

19.
人性教育,是一种对生命充分尊重和敬畏的教育,是引领学生将自身生命与周围生命、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性是美国教育的首要目标,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学生的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成长于这种环境中的青少年很难有一种人文的自觉,很难懂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尊重生命价值和尊严为终极目标;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和人的现代化要求的新型的人格。当前上海正全面进行二期课改的实验。二期课改的指导思想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意志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健全其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