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修辞理据的探索对修辞现象的分析和鉴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我们脱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同时对修辞研究也起着推动作用。在喜剧小品语言的修辞推理中,我们着[于说话人或表]者,通过概念理据和判断理据建构有效的潜在话语。  相似文献   

2.
《湘南学院学报》2018,(3):74-77
割裂造词是一种古汉语的造词方式,往往被认为是非理性、非解释性、非理据性的。从割裂造词的韵律要求出发,探求其成因及其理据,并从丰富词汇和隐含意义两个方面对割裂辞格的修辞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炼强的修辞学研究有三个方面:一是归纳和总结具体的修辞现象和修辞技巧,二是建构自己严密而实用的修辞学体系,三是对修辞学进行交叉研究.在这三个方面中.交叉研究成绩最为突出,而其中对修辞理据的探索、对修辞的认知考察,在学界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语词义除了一大部分具有显性理据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理据处于隐性状态或隐化过程中,形成原因多半与修辞有关。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的修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他有着“权变”、“辩证”和“和谐”的科学修辞观 ,其次是他对文学修辞的审美追求、语法程度、逻辑理据、心理机制和游戏意味有着独到的理解 ,第三是他的接受修辞理论颇多新见 ,如“活参”、“阐释之循环”、“考辞之终始”等。可以肯定地说 ,钱钟书涉及修辞学范围之广、建树之高 ,在中国修辞学界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翻译视角对修辞理据的都有不同的影响,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缺陷。通过对解释体从符号学的角度做深入分析,并同时结合语言符号的特点与性质来探究修辞理据的问题,可以得出解释体的特点决定语言符号的特点,即解释体就是修辞的根源的结论。解释体根据自身的性质决定着语言符号系统的性质和分类,并利用这种机制来确立其修辞的理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标记象似原则的角度,分析合成词、句法、语篇的象似性及其修辞功能。本文认为标记象似这一新的分析角度能使人们从新的视角去探讨修辞,从而为一些典型的修辞手段找到理据,为教学和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粟臻 《文教资料》2009,(5):40-42
修辞造词法作为汉语造词法的一种,对新词语的生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了新词语的六种常见修辞造词法,并对其造词理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运用修辞方法创造并使用新词语的语用心理因素,最后提出了应当正确看待修辞造词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9.
张春泉教授《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是修辞理据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明确指出:语用逻辑是叙事对话的重要理据,叙事对话是语用逻辑的重要外在话语表现形式。全书首先论述了"语义"是"叙事对话"和"语用逻辑"的重要枢纽;接着以语体为专题,分别探讨了谈话体、艺术体、事务体作品中的叙事对话与语用逻辑。该书在理论上,综合运用了叙事学、语用学、逻辑学有关观点、原则和方法,对修辞理据研究是一有力的推动;在实际应用领域,有助于文学鉴赏、法典运用和言语和谐的促进。  相似文献   

10.
着重分析了非主谓句、复合谓语句、顶真句、互文句、兼语句等几类特殊句式在近体诗中的运用规律和修辞作用,由此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带有一定普适性的修辞理据。  相似文献   

11.
别解造词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修辞造词的方式.其存在并流行的理据主要涉及两方面:语言本身内在的理据、社会文化方面的外在理据.语言理据包括语义别解、语法别解、语音别解、字形别解,其社会文化理据包括一定的逻辑基础、“陌生化”的美学特征、凸显个性的时代文化以及网络媒介的助推.在新词语规范中要注意避免别解造词的低俗化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的修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他有着“权变”、“辩证”和“和谐”的科学修辞观,其次是他对学修辞的审美追求、语法程度、逻辑理据、心理机制和游戏意味有着独到的理解,第三是他的接受修辞理论颇多新见,如“活参”、“阐释之循环”、“考辞之终始”等。可以肯定地说,钱钟书涉及修辞学范围之广、建树之高,在中国修辞学界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离散和连续这两个语言学概念出发,探究了人类的趋同、趋异和联结的三个认知方式在语言修辞中的表征;尝试性地提出了修辞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具有美学功能,而且它们当中有很多同时也具备不可忽视的认知语用功能,修辞方式实际上是人类认知和表征世界的手段.通过对英汉语辞格的分析,在修辞维度探究人类认识自身和世界的离散、连续认知方式以及常见修辞手段背后的深层的认知语用理据,旨在对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段有一个全面多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修辞性问句在交际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帮助说写者表辞达意及受话人听意会意的有效手段。探索修辞性问句的特点,并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修辞性问句的理据,能更好地理解修辞性问句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修辞思想值得重视。其主要特点: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辩证统一;注重理据的探索;注重修辞在美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融会贯通;注重古今中外的综合对比;注重语用及语用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国内开始模糊修辞学研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国内学者已就模糊修辞的概念、形式、应用及功能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但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如:人们对模糊修辞的定义及其涵盖尚缺乏一致意见;对模糊修辞及语用模糊的区分尚不明晰;对模糊修辞现象产生的认知理据研究还有待深入;对英汉模糊修辞的对比研究尚显不足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朱莉莉 《培训与研究》2006,23(11):21-23
修辞活动指语言活动中的语言调整行为。修辞学的同义选择理论认为修辞活动是一种同义选择活动。在网络语言中形成特色的主要是同义词语的选择。网络词语概念意义一般与日常词语一样,但它们的构词元素、语体色彩、表现风格、隐藏效果、新奇性更受网民的青睐。另外,青年人的心理特点、网络交流的条件这些主、客观语境限制也成为网络语言活动的修辞理据。  相似文献   

18.
方言歇后语的形成是建立在我们的认知机制上的,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为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理据。本文主要探讨隐喻在方言歇后语中的修辞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莆田学院学报》2019,(1):42-46
以当代修辞学理论为指导,提炼并阐释了庄子的修辞本质观,即在修辞活动中说话者(表达者)与听话者(接受者)共为修辞主体;同时梳理并总结了庄子关于修辞活动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条件,即两个修辞主体的存在境域相近、两个修辞主体的价值取向相类、两个修辞主体的心灵相通等。得出庄子的修辞观可为建构当代汉语修辞学提供必要的传统理论资源及参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符号学视野下,当前艺术电影在商业美学中的复杂面向,体现了创作过程的符号文本修辞术。陆川在《九层妖塔》中以神话象征系统为基础,有意落入具有较强理据性的历史文本,造成了空间对峙的修辞效果。电影文类的转型,并不必然导致艺术电影完全走向商业美学,一个成长的电影类型框架恰恰需要文本内符号元素的多元流动与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