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从数量与规模上经历了缓慢上升、逐步加快、迅猛发展三个阶段.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比例偏高,学生党员整体素质下降;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党员发展程序不严格;入党后教育跟不上.要保持党员"适度"发展,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党员发展比例,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加强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走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入党后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保持与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尚显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党员在校园中身份不够凸显、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显著、学生入党后教育管理制度零散。传统党支部结构模式、入党后学生党员标准模糊、党员有效管理体系缺失、支部活动缺乏创新是其制约因素。探索建立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体系,提出"党员星级管理"模式,促进大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指出了大学生党员中还存在"组织上入党,思想上未入党"的观点,深入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要高度重视党员质量、大力创新教育方法、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和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党员发展质量已是大学党建工作的核心议题之一。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党员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必须在有效机制前提下,既要规范化、程序化,又要科学化。笔者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三早"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阶梯式"培养机制,为示范高职院校提升"三早"培养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彭东丽 《大学教育》2015,(5):181-182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精英之才、党员中的先进力量,是未来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功利入党,思想上难以入党的情形,导致一系列畸形党员形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此,适当控制大学生党员数量,通过建立健全"入关"机制并严厉执行、健全学生党支部管理机制,建立对正式学生党员的监督与考核等措施,以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确保大学生党员发挥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青春。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入学为高校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学生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大学新生如何在入党过程中真正做到思想和行动同入党,熟知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的高校辅导员在遵循党员发展原则基础上,结合高校党建要求、新媒体发展态势、大学生特色需求等方面,开展"‘三微三讲’重入党启蒙教育,‘线上线下’促党员质量发展"活动,提高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党章是指导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武器,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则是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以十八大新党章为指导,明确大学生党员的入党条件和能力素质要求,反思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现状及党员质量问题,根据高校及大学生的实际推进党员质量建设的对策为:一是要严把大学生党员"入口关",二是使大学生党员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三是打造"大学生党员"品牌,以社会影响力确保党员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进性考察评价新形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开放性动态活动进行考察,结合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和考察,正式党员的教育和考察,建立"开放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评价形式",可以有效开展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建立先进的学生党员队伍,保持学生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广西大学推进大学生党员全程化教育培训工程"大学生党员全程化教育培训工程"包括大学新生入党启发计划、入党积极分子头雁计划、预备党员锻炼计划、正式党员先锋计划、毕业生党员旗帜计划等五个项目。广西大学全程化、全方位地对大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新时代对高校培养德才兼备、专业素养与政治素质双过硬党员的根本要求,文章拟从立德树人的视角,着眼于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将"专业能力与党性修养"培育目标相融合;着眼于发挥学生党支部核心作用,将"推优入党与入党塑优"培育过程相融合,通过贯通式党员培养平台、链条化党员培养路径及一体化党建工作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探索实践"双融合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龙  韩静 《文教资料》2012,(25):89-90,99
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质量,加强培养教育,是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源头工作。始终坚持民主选拔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构建过程管理的淘汰机制,使得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源头水"活起来;整合校内外有效的党史教育资源,加强校、院两级党校建设,搭建校内外实践教育平台,不断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性锻炼,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效果。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源头"工作研究,对于推动大学生素质工程、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努力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怎样努力从思想上入党呢?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意识是解决新形势下党员从理想上党问题的前提;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是解决新形势下党员从思想上入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严格坚持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门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本文以医学研究生为群体,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目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途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为目标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党支部层面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的关键工程,但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责权不明、入党标准存在偏差、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形式较单一、学生入党后继续教育工作较为薄弱等问题。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建立与生导师制相结合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明确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的责任与权力,掌握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关键点,并重视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环节。当前,在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中,"重选拔、轻考核"的现象仍然存在,导师未能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党校培养等活动平台缺乏一定实效性,党员引领机制有待完善。在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中,必须从当前研究生的特点出发,不断创新培养理念与健全考核标准,进一步丰富培养方式,优化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党员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有些大学生党员入党前,表现突出,群众基础好,乐于参与和组织集体活动,注重政治素质的提高,工作积极肯干,学习成绩优异,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生当中起到了表率的作用。通过组织考察,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真正的预备党员或党员,但入党后这些学生党员在思想、行为上发生很大变化,与入党前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17.
崔怀将  俞珊珊 《文教资料》2008,(14):219-221
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倾向,大学生在入党前表现积极,入党后出现"党票到手、气松一口"的现象,与先进性的时代要求和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实施责任目标考核制,可以对大学生党员起到目标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教育改进作用,是促进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的一种有效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要抓住加入党组织之前、接受党组织全方位考验的这段关键时期,可采取的措施有:注重利用"网上党校"、"空中党校"、党建带团建等拓展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的教育渠道;推行"入党承诺制度"和"成长护照",明确对学生入党动机的考核标准;打造温情"红色公寓",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组织归属感;实行党员导师制度、论坛交流制度等,促进入党积极分子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高等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党员队伍的壮大,学生担任党支部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党员在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专职党务人员欠缺,大学生入党程序规范化不够,入党前教育与入党后教育管理衔接不足等,依然制约了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整体质量。为此,从问题中找原因,从强化大学生党支部工作引导与监管上开展对策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既关系到高校党建和人才培养质量,又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促进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针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自身特性和总体基数大的现状,如何有效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是支部党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借助"馆校合作"机制,创新设计"博物馆义务讲解员"服务团项目,组织学院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运用专业优势,以"服务社会、提高素质、磨炼党性"为宗旨,积极参与展览讲解、社区宣讲和志愿服务等工作。通过实践,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练就过硬本领、提升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