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对我党控制区的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栓  吴燕 《军事记者》2006,(6):53-5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的抗日战争开始了。中国迅速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各国记者纷纷云集中国,报道中国人民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情况。据统计,抗战时期来华的外国记者在50人以上,超过了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他们之中有许多记者冒着极大的危险深入我党控制区域(包括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活动的地区等)进行采访报道,其中包括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海伦·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斯·史沫特莱、伊斯雷尔等等。他们的报道真实地反应了我党控制区域军民的抗战情况和我党抗战的方…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到中国采访的美国记者曾经一度和国民政府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他们向美国国内发回了中国军民奋勇抗战和侵华日军残酷暴行的新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政府所暴露出来的腐败无能和消极抗战又促使这些记者对事实的真相做了毫不留情地揭露,再加上他们对延安解放区的正面报道,终于导致美国来华记者与国民政府的合作走向了决裂。  相似文献   

3.
外国记者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极其重要的通道,正是有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世界各国才能了解洞察到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红色中国的真实面貌。在抗战等特殊时期,他们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坚强不屈的中国形象,为中国的抗战营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4.
陶建杰 《青年记者》2009,(19):25-26
外国记者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极其重要的通道,正是有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世界各国才能了解洞察到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红色中国的真实面貌。在抗战等特殊时期,他们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坚强不屈的中国形象,为中国的抗战营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5.
1873年底,国民政府在日军侵入江南后退守汉口,西方新闻界在鼓励和支持中国坚持抗战的同时,也积极拥护国共两党组成的抗日统一战线,对促进中国抗战情绪日益高涨起到了明显的影响。一位西方学者说,“回想起来,这是中国战争年代最罗曼蒂克的时期,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热情应运而生,这种热情没有被严酷的战争现实完全磨灭。外国记者在这里享受到了中国首都里空前绝后的自由空气。”南京失陷后,因武汉作为华中重镇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故政府机关在最后迁都重庆前,这里成为临时陪都。“当时,日蒋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受英美支持的蒋介石也把工作转移到抗战轨道上来,国民政府抗日态度日趋积极。”同时,由于中日矛盾上升,  相似文献   

6.
外国记者对第一代中共领袖的报道,是他们的中国抗战报道一个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他们对这些风云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也反映了对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和评价.从传播效应来讲,有关第一代中共领袖的故事,是能够最普遍地对外国读者形成吸引力的新闻,它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中国抗战格局的一般印象和看法;可以说,抗战以来外部世界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新的认识和结论,都是从这些具有代表性人物身上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为做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宣传工作,3月27日,新华社北京分社、四川分社记者来到四川省档案馆,希望采访长期从事馆藏抗战档案研究的工作人员,了解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史实,为宣传报道收集素材。省档案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与新华社记者座谈。座谈  相似文献   

8.
9月18日,《陕西日报》推出的整版报道《九一八事变:东方反法西斯第一枪》,掀起了抗战胜利纪念报道的又一个高潮.自6月9日启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策划以来,《陕西日报》强化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围绕延安作为全国抗战总指挥部的地位和作用,梳理中国共产党积极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大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大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贡献;大力宣传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大力宣传八路军东渡黄河、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战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与中流砥柱;大力宣传陕西作为八路军对日抗战总指挥部和抗战物资保障的大后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举世瞩目的重要贡献.通过史海钩沉、记者寻访,追寻历史足迹,感怀英雄壮举,铭记抗战英烈,缅怀艰难岁月对中国人民给予无私援助的外国友人,以利今人以史为鉴,坚守和平,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记者宗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出版界涌现出各种视角和题材的抗战图书。中共党史社现已陆续出版了20余部纪念图书,其中《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抗战图志》、《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八路军》  相似文献   

10.
孙瑾 《北京档案》2018,(5):53-55
1938 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侵华日军大规模正面战术已经无法应付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活动,于是开始了频繁而疯狂的扫荡,犯下累累罪行,让中国人民饱受战争的伤痛.然而,面对敌人如此残暴的举动,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却丝毫没有动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将士和敌后群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直到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大地,让他们的美梦彻底落空.  相似文献   

11.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所掀起的新的反共高潮,他们制造分裂,镇压人民,在中国上空,满布黑云,并在“孤岛”的上海乃至海外,同时嗾使御用报刊造谣污蔑,以致人心惶惶,不可终日,造成抗战前途极为严重的危机。大敌当前,我们为了坚持抗战,必需把顽固派所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青年记者作为中国新闻记者中的主要活动群体,在新闻界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这种重视既来自于青年记者在抗战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来自于自身群体所存在的问题.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年记者,使其在抗战中更好地服务于抗战建国的方针,发挥其中流砥柱的作用,新闻界开始了对青年记者培养方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从今年五月开始,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在南京地区寻找到60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采用现场录音、录像的方法,请他们讲述当年参加抗战的经历,重现当年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并把这些珍贵史料作为“抗战老战士口述档案”永久存档。  相似文献   

14.
车飞 《出版参考》2023,(9):84-85
<正>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无论多少危险,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赴前线;无论多少障碍,他们总是第一时间现场报道;无论多少困难,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他们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更为了人民,随时随地与祖国同行,尽心尽力为人民发声。那些潸然落泪的瞬间,那些灿烂辉煌的时刻,那些满目疮痍的场景,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不管高山险阻还是天涯海角,都由他们,留在了14亿人民的集体记忆里。他们,是中国记者。《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就是一本记录“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作品集。  相似文献   

15.
由于搞对外报道的缘故,对西方新闻了解得稍多一点。看得久了,心里就不由地想,咱们中国记者应当从西方记者身上汲取一些有益的东西。早在1956年,刘少奇同志就指出:“要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通讯社记者的报道技巧。他们善于运用客观的手法,巧妙的笔调,既报道了事实,又挖苦了我们……”。我以为,有三点西方记者能给我们以启发。其一,简明、扼要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马颖  金少刚 《新闻世界》2010,(12):64-65
1944年6月,经历了长达5年之久封锁的延安及解放区,迎来了一批外国记者。记者们用笔为这片红色的土地打开一扇窗户,为全世界介绍这里的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顽强抗日、英勇杀敌的动人画卷,真实描述了不为人知的“另一个中国”,为中国的抗战宣传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筹备成立1940年10月,重庆已进入雾季,日机的空袭日渐减少,重庆军民的反空袭斗争进入了低潮,而此时正是日本"第五纵队"在缅甸、印度、暹罗等佛国地区进行反宣传的高潮,他们以虚伪的谎言欺骗东南亚各佛国人民,攻击和诬蔑中国抗战,以掩饰他们在华犯下的侵略罪行。为粉碎日寇利用佛教在东南亚散布旨在破坏中国抗战的欺骗阴谋,继1939年10月以太虚大师为首的"中国佛教国际访问团"东南亚宣传抗日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民族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馆以抗战文艺为主题,举办了"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该系列展由文艺与抗战展、延安电影团史料展、抗战木刻展、抗战摄影展、梁又铭抗战美术作品展五个展览组成,再现了抗战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文学艺术为武器,唤起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激励广大民众参加抗战的轰轰烈烈的抗战文艺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3,(21):71-74
埃德加·斯诺是20世纪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居留了13年,用勇敢、诚实而又敏锐的笔触记录下了20世纪上半叶有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实报道。其报道,给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人民、中国革命的窗口。本文从"埃德加·斯诺与鲁迅、埃德加·斯诺与进步学生、埃德加·斯诺与抗战、埃德加·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不灭的中国情结"等方面进行阐释,以展示斯诺与中国的深厚情结。  相似文献   

20.
西方记者对中国的报道,是外国报刊编辑和读者最欢迎的一类稿件。因为在新中国大地上的一切人和事,已摆脱掉旧的巢臼,正形成了使西方世界感到惊异的崭新模式。他们在通过这些报道研究和观察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