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公开课教学成为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及一线教师持批判态度,其原由主要是公开课的虚假、表演与做秀,当然为此辩护者亦有之。笔者以为双方各有其道理,不能一概否定,关键是教师及评课人如何看待公开课,以什么理念去要求公开课以及评课人给公开课教学的教师以何种导向。笔者认为,求真是公开课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朱水根 《广西教育》2010,(10):11-13
评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方式有两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一是评课的有效性,二是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评课的有效性而言,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开课,评课的重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公开课有示范课,以推介先进理念和经验为主;有研讨课,以探讨研究热点、难点问题,改进教学为主;有汇报课,  相似文献   

3.
<正>备课、上课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上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听课、评课是教研员最日常的教研方式之一,也是教研员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作为教研员,笔者一直都在思考:教师上公开课的目的是什么?评课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该坚持怎样的评课立场与视角?采用怎样的评课方式?本文试图结合实践回答这些问题,以求教同仁。一、教师上公开课和教研员评课的目的是什么在我国,上公开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和途径,由来已久,其作用也逐渐获得国际教育界的认可,各种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公开课中教师的讲与评存在着重点演而疏于真、重点练而流于表、过度精而异于常、重点批而忽视学等问题.评课是公开课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对公开课的定位和走向有重要影响.评课应倡导相互学习借鉴,促进深入交流理解,鼓励平实的课堂教学,评课内容应重点指向教学经验.从知识基础、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达成以及教学有效性等方面深入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公开课科学评课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评课活动是中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学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课评课如何进行,进行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评课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实施,它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示出来。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评课活动中没有学生的参与。传统的公开课评课,参评的对象是主讲教师和其他的听课教师,而没有学生的参与。这种评课通常是主讲教师谈本节课的设计,重、难点以及采取什么手段来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其他听课教师根据主讲人的…  相似文献   

6.
一线的教师每学期都会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听评课,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有的教师上公开课,还是有点小紧张的,如何让教师上公开课变得轻装上阵,游刃有余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公开课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到达“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目标.笔者认为应有如下准备: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主管区域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培训、教研工作多年,听评课是重要的教研和培训形式。有一位老师曾以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知识助我成长》开设区级公开课两次和常态课一次,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笔者就这三次课谈一点感触。两次公开课是计划中安排好的,常态课是在随机教学视导时听的。  相似文献   

8.
评课是教学研究活动的形式之一。它是由教学实践到科学分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增强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交流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评课是听课教师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艺术、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全面的理性分析。它对教师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由此可见。准确评课的意义非同一般。从共同提高业务能力层面上看,评课的价值比上课的价值更大.因为评课既是教者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又是听者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如今,多数学校的公开教研活动的评课大多是不着边际的几点优点、一处瑕疵,评课与不评课似乎没有什么区别。这样,我们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耗时的评课有何意义!本人对学校内公开课的评课活动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备课-上课-评课是当前历史教研活动尤其是公开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备课就是教学前的准备活动:上课就是集中展示其准备的成果,这个活动既有教师的问题预设,也有教学过程中预设生成和动态的生成:评课则是这个活动的总结,它包括对一节课优缺点的点评和探讨所发现问题的解决策略或建议。这种模式的确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使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但当前评课这一促进教学的有效环节却出现了空泛化倾向,即内容空洞浮泛,不着边际。笔者结合近年来自己参与的课堂教学或观摩活动,认为目前的历史教学评课有这样几种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一)新课程有许多新理念、新教法、新思维、新问题需要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学习、探讨;公开课更加显示其重要性。公开课是展示教学能力和教研成果的最佳途径,是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最佳方法,能使全体教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尽快提高。在听课中,各位老师熟练的教学技艺,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的充分运用,使我受益颇深;在评课中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大家讨论,以便得到大家的认可,共同提高。通过听、评课活动,使自己感到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业务学习要常抓不懈,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二)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师是兴校的关键,教学…  相似文献   

11.
公开课是学校每学期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常规活动。如何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评课活动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笔者认为,评课最好做到“三要”与“三不要”。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评课活动是中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学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课评课如何进行,进行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评课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实施,它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示出来.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评课活动中没有学生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教学副校长和教育局兼职教研员,笔者参加过不少观课与评课;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也上过不少公开课、参赛课与研讨课。在评他人与被他人评的不断转换中,笔者对评课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那么,如何评课才能让授课者和评课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评课中的立场、角度与心态这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公开课是学校每学期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常规活动。如何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评课活动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笔者认为,评课最好做到“三要”与“三不要”。要不落俗套,有吸引力。评课不应是枯燥空洞的说教,而应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评课人不仅要与授课人进行互动,还应与其他教师互动,甚至与家长互动,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实行“一言堂”制度,评者尽管磨破了嘴皮子,听者也未必会真正买你的账,因为你妄自尊大,使评课活动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要知道,如果一次死气沉沉的评课与一堂索然无味的讲课效果完全等同,只…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评议公开课尚存在不少弊端,而评议公开课有引导教学、影响教师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师就听课评课的过程、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助于自身的成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公开课是由教师个人独立备课或群体集体备课,一位教师授课,众多同行、专家、领导等听课、评课的开放、公开的教学活动。与日常教学相比,公开课常常要经过设计、试讲、反思、再设计的循环往复过程,授课结束后会安排说课和评课活动,因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有益。但从实际来看,公开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有限.没有取得与教师为上课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相称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常限于授课教师,对于大部分听课教师来说,收效甚微。从发挥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益出发,公开课必须聚焦问题,通过对话反思性评课。架起教育行动与教育认识的桥梁。建构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促进教师走向专业性实践者。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教学副校长和教育局兼职教研员,笔者参加过不少观课与评课;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也上过不少公开课、参赛课与研讨课。在评他人与被他人评的不断转换中,笔者对评课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那么,如何评课才能让授课者和评课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评课中的立场、角度与心态这三个关键点。一、立场教师间和谐、健康、有效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评课者的立场。在各种类型的评课中,一些  相似文献   

18.
评课是一种重要的常规的教研活动,对教师教学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各个层次的研讨课、展示课、公开课的评课中,许多音乐教师仍用旧的教育观念来评课, 致使评课活动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达到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一种适应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的评课理念,使音乐评课活动真正成为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新理念新思想的传播站。  相似文献   

19.
评课作为基础教育科研的一种基本方式,存在许多误区。以云子老师公开课的评课为个案,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中的评课还存在许多问题。反思云子老师公开课的评课,我们呼吁应该重新确立公开课的标准,转变评课的方式和着眼点。评课应该是对课的对话式理解,而非对教师的单向式批判。  相似文献   

20.
王育香 《福建教育》2005,(11A):10-11
一宜因课置评。忌评人为主。公开课评价应重在评课,而不是评人。当前,各级教研活动中,评人重于评课,以评人代替评课的现象仍较为普遍。一些人热衷于甄别执教者的个人素质及教学水准,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分析、反思与解决,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交流,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探寻,反倒漠不关心,这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