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建立过政权。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它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不仅是政权之间的关系,更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尽管有不同类型,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民族数不胜数,建立过大大小小政权的也不在少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和谐包容的大家庭。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民族发展的历史,本文从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融合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内容比较复杂。这段历史既有短暂的统一时期,又有较长的分裂时期;既有汉族地主建立的政权,又有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政权。这段时期先后出现过近三十个政权。不仅学生学习这段历史感到困难,就是历史教师讲授这段历史也感到吃力。为了讲授好这一时期的历史,使学生易于接受,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两点体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世族地主政权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政权形态,它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特点是掌握政权的不是一般地主,而是一些占有大量土地和世代当官的大地主,亦称世族地主。世族地主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能能够建立世族地主政权?世族地主政权在我国历史上起过哪些作用?这是本文准备探讨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鲜卑是我国最早建立政权并且列为正统王朝的北方民族,继匈奴之后再一次统一蒙古高原;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中第一个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以显赫的声名载入史册的部族;它的各部建立了诸多政权,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的制度、习俗被后起的北方民族所因袭。内蒙古是鲜卑民族发源、发展、壮大的主要历史舞台。把鲜卑的历史研究清楚,对于解决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上的许多问题无疑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政权,也有开科取士的。明末张献忠的大西国,清代的太平天国,都曾开科取士,并且都曾点过状元。这两个农民政权的科考,都有过历代正统封建政权的科举所没有过的现象。崇祯十七年初,李白成建立大顺国并攻入北京以后,张献忠率军入川,于同年十月建立了大西国。大西国虽只存在了两年零一个月,却举行过两次乡、会联试和一次特科考试,不过两次都是以屠杀结束的。  相似文献   

7.
巴黎公社是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在巴黎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是工人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伟大尝试。《历史与社会》(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九年级全一册中对巴黎公社有这样几段表述(教材第80页到81页):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5月)28日,公社战士坚守的最后一个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20世纪的史册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其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就是许多性质不同的政党通过艰苦斗争、带领本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政权,并在长期的执政与建设过程中成绩斐然。遗憾的是,当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长期执政的一些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政权,如苏联东欧共产党的陨落、大权旁落的  相似文献   

9.
自从秦始皇建立起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的封建王朝以来,具体的王朝在不断更替,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权形式却得以长期存在。是什么样的经济关系结构使中国封建国家政权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形式?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在历史上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这便是本文所要试图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郭超 《天中学刊》2004,19(6):108-110
1927年4月,杨靖宇和其他共产党人领导建立的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农工利益的县级革命政权,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建立的,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政权组织。这是同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建立的其他政权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它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革命政权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杨靖宇也是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早期缔造者。  相似文献   

11.
公元3世纪,东北西南部即有白种人部族,但他们是"自号鲜卑"并被中原人称为鲜卑的.这部分白种人出自被匈奴征服后被迫南迁的丁零人.匈奴西迁后,他们与匈奴余种一起加入到鲜卑族之中.东部鲜卑中的白种人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公元1世纪随匈奴余种迁入辽东的丁零人,二是公元3世纪随慕容部东迁的丁零人.拓跋鲜卑中的白种人主要是其进入匈奴故地后与之杂居的丁零人.  相似文献   

12.
慕容鲜卑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重要的少数民族,她在中原建立的后燕为北魏所灭退据龙城后,政治呈现出明显的鲜卑化倾向,表现于政治势力的构成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这种汉化的"反动"与此前慕容鲜卑在中原建立政权时汉化的轨迹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3.
拓拔鲜卑统治者的心态与崔浩国史之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崔浩事件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国史不过是引发的导火索。从广阔的上考察,是北魏胡汉上层矛盾的反映。同时这种矛盾又不简单是胡汉上层之间利益冲突、政见分歧的矛盾,而是民族矛盾的一种反映。其发生的深刻根源在于胡汉民族间的化、心理隔阂,以及化落后的军事征服拓拔鲜插在执掌国政时面对经济化比其高的汉族、汉族士人,特别是士族高门而产生的并深埋于心的卑怯心理。崔浩国史的纤细过失引发了这种卑怯心理的恶性变态,从而导致拓拔统治疯狂地屠戮崔浩干族高门。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国家理念从哲学层面上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部落主义理论和卢梭的契约式政治哲学;它作为西方现代社会的产物在黑格尔哲学那里得到了最系统、最深刻的表达。由于民族和国家并不是永远同一的,而且现代性的进程也必然扬弃民族国家形式,因此,民族主义国家理念就成了一个悖论,对该悖论的最好批判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5.
铁弗匈奴兴起于公元三世纪束、四世纪初,其始祖可追溯至南单于之后裔刘虎。考其族源,这是一支匈奴与鲜卑婚媾,而以匈奴为主的民族共同体。对其族源的探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南北朝时期北中国民族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古和夷部族迁移路线、开明人及开明国史、三星堆等三个不同的民族、地城和国家进行了思考。古和夷部族的南迁,应该是五帝时期或之前已抵达古南海的西南面地城,在此过程中,和人部族完成了游牧民族向农业民族的转变。尧舜之前,和人部族已迁至峨山一带定居,并成为一文明强盛的大民族。直到夏代前期,和人部族被迫再次南迁,从此失去了与中原民族和中央政府的联系。开明人对古蜀地域文明的影响,因春秋中叶开明人西迁入古蜀地城而起。大约周桓王或周庄王时,开明人在古蜀地域建国,始有开明国。不久,开明王国就取代杜宇王国成为古蜀地城最强大的国家。开明王国延续了12代王朝,约三百八十年,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开明国。中原史家称之为“灭蜀”。目前,三星堆出土文物被学术及非学术界认为古蜀人蜀国的遗物。事实上,诸多证据表明,三星堆并非古蜀人遗址,而应是苗族先民即当时的三苗部族在南迁过程中最后一个三苗国的遗址,它是两千多年三苗国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在上古时期有一个古老的氏族大隗氏(鬼族部落),居于中原溱洧流域大隗山一带,炎黄时期曾与轩辕黄帝联姻。大隗氏后因战争等原因向北、向西迁徙,作为“鬼方”成为三代时期的一支重要力量,因长期与商周对抗而名载史册。  相似文献   

18.
嘉道年间著名学者龚自珍、魏源、何秋涛,发扬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长期致力于研究边疆民族问题,对清代实现多民族统一局面进行及时的总结。他们的出色贡献是,强调清代在康雍乾以后,“中外一家,与前史迥异”,应当大力加强中央与边疆的关系;论述国家统一带来边疆地区老死不知兵革,民户休息更始的新局面,谴责违反民族和好的错误论调和破坏行为;高度评价土尔扈特部历经一百多年曲折,最后回归祖国是“自生民以来未有之盛举”,赞颂中华民族统一的巨大向心力。  相似文献   

19.
拓跋鲜卑早期的权力继承关系,史学界已有基本看法,似无疑义。然而细究史料,发现在处于社会形态变革中的盛乐时期,拓跋部落酋长权力的真正获得,始终深受其母系社会传统遗留下来的政治承继习惯的影响,而此后北魏王权的逐步形成则正是沿革并克服这一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回顾新时期以来围绕蚩尤与炎帝、黄帝并称为中华民族三祖所存在的纷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中华民族文明形成的广阔视野,分析了蚩尤部落集团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史料和民俗材料相结合,阐述了蚩尤所产生的久远而广泛的影响,从而论证了将蚩尤与炎、黄并称为中华民族三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既是民族平等的必然逻辑,也是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