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庄松花 《成才之路》2009,(10):85-86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的开端。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而识字教学是一种枯燥而又毫无乐趣的课型,传统的教法,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累。尤其是今年我市全面改换教材由原来的“苏教版”换成“人教版”。小学语文人教版识字量更大,旨在多认少写,为小学生尽早独立阅读打好基础。针对现状,为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我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每一堂识字课都是一次快乐之旅,即“在快乐中识字,在识字中快乐”。  相似文献   

2.
张清 《山东教育》2014,(10):36-36
一、培养识字兴趣,使学生爱识字 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的教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引起他们的厌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应从教材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其中,给生字编编故事、猜猜谜语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很好的识字方法。  相似文献   

3.
发挥“归类”优势提高识字效率──第三册“归类识字”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庆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的“归类识字”,计14课,192个生字,占全册生字的1/2还多,是识字教学的“重头戏”.三个单元的“归类识字”主...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实行新课程的今天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科书,与老教材相比,变动很大,焕然一新,特别是识字量更大了。刚入学的儿童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识字.而且识字速度也较快。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但是我觉得只要方法得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发孩子更多...  相似文献   

5.
<正>韵文识字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特色,不少识字篇目吸收了我国传统的识字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以象形、会意、形声等构字方法组织起来的韵文识字内容,老师们研究得较多,已形成一定的模式。但对于故事识字的韵文,教法相对变化较大,无法统一,本文以一年级  相似文献   

6.
找准差异 改进教法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邓青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九义”教材与过去的统编教材确有许多不同。因此,只有找准差异,改进教法,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一、“九义”教材注重识字方法原统编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与“九义”教材在识字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这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又一次新的尝试。学校按惯例将举行创新课堂教学比赛。当时,我正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我们使用的是新改编的实验教材,比过去增加了识字量。我想借这个教学比赛的契机尝试将单调的识字教学做出创新的“彩儿”来,  相似文献   

8.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提高初等教育的质量和国民文化素质,解放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教师都投身于识字教学的研究之中,先后总结出了“集中识字”、“注·提识字”、“随课文识字”、“汉标识字”、“字族文识字”等林林总总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识字方法,加快了识字进程,推动了基础教育的迅猛发展。但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的识字教学还是不能尽如人意,距离真正发挥先进的识字教学法的“高效能”还相去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法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未能确立,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还占据着统治…  相似文献   

9.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学习语文的第一关口。新大纲对儿童识字提出“学会”和“会认”两种不同的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些的特点,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尽多地识字,为尽早进入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翻开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本,让人感到欣喜万分。它正是根据新大纲精神编写的一套富有时代气息的崭新的教材。一篇篇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课文,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儿歌经典之作,内容充满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开篇阅读,识字起步”是教材的一大特色。它打破了以往教材编写的旧模式,变先识字再阅读为先阅读再识字,边阅读边识…  相似文献   

10.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的重点,新教材安排了集中识字、随课文识字、园地识字及课外自主识字这几种形式。我利用识字展示板来完成课外自主识字这块教学内容,很受学生欢迎。二册教材的每个园地都有一个“识字加油站”:一是认认同学的名字;二是认电视上看到的字;三是从商品包装或商标上识字;四是从招牌上识字;五是从其他教科书上识字;六是从课外书上识字;七是课外识字成果展示;八是语言的运用。在教学每组课文前,我先布置全组课文的预设作业,其中一项就是根据“识字加油站”的内容制作识字展示板。我把识字板由易到难分成三种,由学生自主选择:1.贴(…  相似文献   

11.
一、依据教材特点,拓展学生的识字途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在识字方面的突出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学生是否能找到源头活水,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做到正确引导。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其主要途径简要归纳如下: 1.利用“用具”识字。“用具”识字,包括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玩具识字、文具识字和…  相似文献   

12.
刘丽君 《新教师》2019,(9):38-3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有关识字教学的要求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学习独立识字”等。统编版一年级教材的“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13次“识字加油站”,其中上册6次,下册7次。“识字加油站”根据生字的特点,灵活地编排了识字内容,在较好地呈现识字方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下面,笔者结合统编版一年级教材“识字加油站”的相关内容,谈谈如何给低年级识字“加油”。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目的是为了提早阅读。因此人教版一年级新教材要求学生的识字量很大。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大量的生字学起来确实很枯燥、很辛苦,而且还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本人在认真研究新教材编写特点的同时,根据小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识字,巩固、应用汉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4.
唐辉艳 《学周刊C版》2011,(12):180-180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现行使用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识字量在"暴增",每一课平均要认十几个生字,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很困难。怎样让孩子快乐识字呢?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游戏中识字在识字中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挑战传统 ,给字定位 ,特色识字教材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教材采用首尾相连儿歌形式 ,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口诀识字突出的特点是将 2 672个常用汉字编成七言句式的识字口诀 ,这样给每个汉字定位 ,前一课的末尾字与下一课的第一个字同音 ,课课顶针连环 ,合撤押韵 ,琅琅上口 ,易记易背 ,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 ,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一种体裁。例如教材的第一课是 :“一二三四五人走 ,六七八九十只手。”第二课是 :“首尾相接口诀背 ,两千余字容易会。”第三课是 :“汇集智慧取众长 ,提早阅读写文章。”第四课是 :“张嘴朗诵不用瞧 ,…  相似文献   

16.
1983年秋,丹东市东沟县合隆中心小学开始着手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从改革教法到改革教材。84年搞了集中识字实验,86年又搞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在认真总结现代的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利弊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教育科学理论,经过反复实践,88年他们初步总结出“韵律识字”的方法,经过近二年的实践,已取得较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改革教法注重实效提高识字质量○惠农县一小周秀玲义务教育教材已使用多年,但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一些教师仍然采用先集中教生字,后读课文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反复机械抄写生字的教法。这种教法费时多、效率低,是与大纲精神和教材编排意图相左的。要改革这种方法,应吃透...  相似文献   

18.
林夏慧 《福建教育》2006,(11A):22-23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学“识字课文”识字。“识字课文”是编者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和多种识字方法而精心编写的识字教材。识字课文中的词串识字,分开来看,是一个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一首音韵和谐的诗歌。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识了字,认识了事物,又可以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相似文献   

19.
“捷龙识字法”是一种通过记忆联想互动、达到诵读识记汉字的目的,以四言成语为载体,以记忆模块为构架,采用多层次成语接龙的形式的新方法.此方法有利于学习汉字与学习词语的结合;有利于识字与阅读的结合;有利于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结合;有利于现代汉语与古汉语的结合;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教学要求,联系几年来的试教实践,我认为采用适合新教材要求的基本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四个结合”,改革识字的教学方法。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