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孔子,在课文中与孔子面对面 师: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大名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记录了他的言行,他就是-- 生:(争先恐后)孔子! 师:对,他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孔子不仅是教育家和思想家,还是著名的音乐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孔子学琴>.这个故事选自西汉时期司马迁写的<史记>.<史记>是一本历史书,内容真实可信.读了这篇课文后,我们不仅能够认识孔子,还要学习孔子,变成孔子.(师朗读课文,穿插讲解)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在对于"情"以及"情"与"乐"关系的认识层面上,关于<诗>与礼的论述中以及关于<诗>的艺术特征上,它们的"<诗>论"都具有一致性.<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诗>论"的相似性、<荀子>与毛鲁韩三家<诗经>传授联系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相似性,则非常有力地印证并丰富了孔子--七十子--一七十子后学--苟孟--汉儒这一条先秦儒学经籍传授以及思想延续的主线.  相似文献   

3.
史料证明孔子删诗说难以成立,孔子与<诗>的关系是编辑关系而非著作关系.孔子编辑<诗>的标准除了思想内容之外,还有美学标准,并注重知识性.其编辑思想自然脱离不开他一生所极力倡导的"仁",并体现出中华一统的思想.孔子对<诗>的编辑工作主要是"去其重"和"正乐".  相似文献   

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二册中的<民之父母>是一篇孔子论学的记录,简文完整流畅,孔子以礼乐之原为核心,向他的弟子描述了名为"五至"的思想,这是孔子"修身正己"理论的一个完整的表述.对<民之父母>篇的解读印证了儒家的"君子"学说.  相似文献   

5.
把<论语>放在他者哲学的语境里分析,可以展示出一个不同于主体性哲学的解释学视角,挖掘出孔子儒学中另一重可能的意义域:即孔子儒学中存在着他者哲学的向度.狭义地说,<论语>中的他者有三类范型,即师友、父母和圣人,他们分别属于差异性的他者、无限性的他者和理想性的他者.从他者哲学的视域看,"我"与他者的关系是<论语>思想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一、导入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作为思想家的他曾周游列国,到处推行他的政治理想,但他的思想未能推行开,故退而兴办学校,当起了老师,但他不是一般的老师,他是我国第一位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然被我们推崇。今天,我们学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给我们展示了孔子作为一位老师的形象。那么孔子是怎样一位老师呢,本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究。二、探究过程(一)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口读心译,熟悉全文  相似文献   

7.
<史记·孔子世家>是正史中有关孔子行状,言论的最早传记.该文探讨的问题主要是孔子诛杀鲁大夫正卯的真实性和孔子与<易经>的关系.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孔子诛杀少正卯为伪说和孔子作<易>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论语>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篇,历来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料,更是高中学生体会孔子智慧的重要文本.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由"问志"-"言志"-"评志"三部分组成,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四子侍坐与夫子共同言志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被儒家尊为"亚圣".他一生高举"民本主义"大旗,倡仁爱,推仁政,行仁道.当其在政治上不被重用时,就和孔子一样聚徒讲学,并且"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相似文献   

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出自<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它主要记述了一次孔子与其诸弟子在一起各言其志向的过程.因其不但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思想主旨,而且如实清晰地反映了孔子一次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所以此文在<论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到宋、明两朝,此篇中"吾与点也"之志一直为思想家们所称赞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其中第二十五简评论了<诗经>中<王风·君子阳阳>、<王风·有兔(兔爰)>、<小雅·大田>、<小雅·少(小)明>等四篇作品.孔子评"<[君子]阳阳>少(小)人",认为诗中写小人般的轻狂之态,有助于准确认识该诗本义;评论<兔爰>诗旨为"<有兔(兔爰)>不逢时",是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论及<兔爰>的最早言论,认为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思想感情,汉代以后尤其现当代多数诗经研究专家对<兔爰>主旨的认识,都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孔子对<诗经>作品研究的贡献不可低估;论"<大田>之卒章,知言而有礼",抓住了<大田>末章的思想要害,透露出孔子说<诗>的礼学色彩.孔子评论<诗经>作品往往以礼学标准评判优劣,影响了其对文学作品评价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3.
在雷士照明与史诗电影<孔子>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雷士照明总裁吴长江和(<孔子>出品人刘荣共同开启了双方的合作,导演胡玫及部分演员到场助阵此次活动.据了解,<孔子>是我国首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历史意义的国庆60周年献礼巨片,此片将代表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在全球推广上映.对于该片的赞助商,胡玫导演表示,因为<孔子>的政治意义非常重大,他们对赞助企业的品质和声誉要求都十分严格,必须能够体现孔子所代表的那种分量和境界.  相似文献   

14.
识“仁”读文解德政——《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设想] <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语录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对冉有和季路助季氏将伐颛臾的一场对话,反映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相似文献   

15.
自从宋代的欧阳修提出<易传>中除了<彖>、<象>之外均非孔子作之后,<易传>的作者问题一直争论不已.有的仍主张孔子作,有的主张孔子弟子作,有的主张道家学者作,有的主张非一人之作,不一而足.之所以产生不同意见,除了资料不足之外,对现存史料的理解、认识问题的方式,也是重要原因.而出土文献为我们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又提供了新的证据.多方面情况表明,<易传>的主体为孔子所作.  相似文献   

16.
尽管孔子缺点难免,言行不一,经常疏忽大意,但他不失为一位富有魅力的人物.其魅力在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情味和幽默感.<论语>中记载的许多格言,只有当作孔子与其亲近弟子之间轻松幽默的谈话来读,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廖平<春秋>学的核心是以礼制说经,尤以<王制>为要.在廖平看来,<王制>一书,是孔子<春秋>之根荄所系.孔子修<春秋>乃为后王立法的素王之作,<王制>则是孔子改制立法之作.廖平<穀梁>研究的宗旨,就是通过对<穀粱>中所含礼制的发掘,与<王制>相互发明,发掘今文礼制大纲, 探求<春秋>微言大义,论证<春秋>乃孔子"拨乱反正,以俟后圣"的政治制作,确立<穀梁>为今文正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竹书<孔子诗论>中,孔子对<诗经>的总评,概括了<颂>诗乐歌声缓静穆的特点,<小雅>的怨愤情绪,<邦风>的题材内容广泛与采诗观风情况,<小雅><邦风>"言文"、"声善"的艺术表现,真切地揭示了<诗经>的艺术风貌,对于解决<诗经>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分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大会讲话中高调推崇孔子,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对思想品德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和实践指导意义。一、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体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教育、文学思想.现行中学语文课本节选了若干则(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125-127页<〈论语〉十则>).但注释语焉不详,使初学古典文者难以理解接受.本文试就其中的<学而>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