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日本战败之际,美国操纵了貌似无条件投降的日本有条件投降,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从而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留下了精神支柱和制度载体.被占领初期,日本军国主义一度表面恭顺;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到70-8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甚嚣尘上;至今,日本军国主义的表现形态更加完备,气焰更为嚣张.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民性的形成与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及国教神道教等有很大的关联性,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研究日本国民性形成的原因、表现,对于学习日本历史,了解当今的日本社会,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动漫产业是非常著名的,对日语学习者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日本动漫不仅是日本民族文化的反映,反映日本社会的现状,而且对日本人的社会价值观和日本的语言现状是很好的反映。多接触日本动漫对于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及日本文化是很好的途径。因为日本动漫场景会话有助于提高日语学习者的会话能力,极大地丰富日语学习者的知识面,是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日本谚语典型反映了日本民族特征,凝聚着日本民族特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同时也折射出本民族特有的一些国民性格。学习日本谚语对于深刻理解日本文化,了解日本民族特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人对生活的追求不仅表现在丰富多彩的日本传统文化中,也体现在历史悠久的日本饮食文化中。日本便当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反映出了日本人的性格和饮食习惯,形成了特有的日本便当文化。通过分析便当所反映出的日本饮食文化及人与人之间浓厚的爱情及亲情等,进一步剖析了日本便当文化对日本社会可持续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创立于东汉时期的、我国的传统宗教道教于东汉末年自民间渠道流入日本,至隋唐时代开始深入日本皇宫、影响日本政局,并于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一度处于鼎盛状态。道教进入日本后其教义、道术和祭礼等为日本固有宗教神道所吸收、借鉴,道教用语为日本朝廷采纳,道教的医术为日本医学界全盘吸收,道教的星辰与方位信仰至今左右着日本国民的生活,其神秘的宗教色彩更以华美的姿态点缀于日本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中。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侨报》报道,由日本侨报社日中交流研究所主办的第6届日本人汉语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中国制造与日本人的生活》,近日由日本侨报社在东京出版发行。去年4月开始启动的第6届日本人汉语征文大赛面向所有会汉语的日本朋友征稿,主题是中国制造与日本人的生活。据主办方介绍,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在诸多日本历史研究中独辟蹊径,它不同于一般的日本近代史、日本外交史、中日关系史著作,以日本对华政策、对华关系为切入点,在收集、整理大量中日文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对华政策制定的背景、目标、不同时期日本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9.
青年鲁迅在日本度过8年,形成对日本深刻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窃火”者的姿态,介绍日本进步文艺,号召国人向日本人学习.从1920年代后期起,鲁迅逐步接受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随后又鉴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其“日本视域”明显转换,他不仅旗帜鲜明地对日本“支那通”及“转向”文人提出批评,而且对日本的武力入侵表示坚决反对,借鉴日本和反抗日本两种取向明显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10.
日本被誉为“动漫王国”,日本动漫作为日本文化的直接产物,发展由来已久.日本的动漫作品蕴含着广泛的教育性和知识性,各种文化要素常常体现在作品之中.日本动漫是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浅谈日语外来语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另一方面,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2.
依赖本来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但在日本人的身上表现得最为显著且自成体统。分析日本人的依赖心理,对于了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进而了解日本文化乃至整个日本社会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试从依赖的心理原型、依赖心理与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以及与日本社会体制三方面分析日本人的依赖心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向'所有日本武装部队要求的,并不是向日本国家要求的','保留天皇制的国体是日本向盟国投降的条件'"为由的"日本有条件投降"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盟国允许日本保留天皇制的实质是一种诱降政策,与日本保留天皇制的投降条件有本质的不同。战后日本能够保留天皇制,是战后国际政治的客观形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独特的政治文化果实。它随着武士阶级的形成而出现,经历日本中世、日本近世、日本近代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以制度化为内容支撑、道德化为外在表现、信仰化为精神核心的结构特征。随着日本封建社会的瓦解和武士阶级的消亡,武士道作为一种制度不复存在,武士道信仰却成为日本民族的精神资源,仍然影响着现代日本和日本人。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文化虽然包含了大量外来文明吸收的成果,但是已然具有了其自身鲜明的特色。日本文化的形成是与日本独有的自然环境所造就的风土人情分不开的。日本民族不仅有其固有的文化特性,而且一直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特色打造、铸炼着自己的文化。日本文化之于日本人的思想行为,从国内到国际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了解日本,就必须先虚心地研究日本的文化,而且要尽可能地从更贴近日本人的视角、更符合日本实情的方向去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的民族性是日本取得重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依赖性的不断加强,日本的这种民族性逐渐成为日本发展的障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他们的民族性,这是战后日本中小学一直谋求并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文化和日本文化相比较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当我们解析日本文化时,总是觉得熟悉,但是又存在一些差异,这是由于,日本文化是从我国文化演变而来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日本文学的特征,在研究时我们立足于日本文学史和日本文化,详细的描述一下日本文学的情趣性和脱政治性.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的渊源,但在日本人的思想体系,义理人情却是日本本土的,是日本民族所特有的。作为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它也是日本民族心理中的一对特殊的矛盾关系。从日本古代至今,义理人情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它存在于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矛盾的双面性格。通过对它的认识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日本民族的心理世界,更深刻地把握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江户时期(公元1613~1867年)适逢儒学盛极一时,在幕府的大力扶持下,儒学思想在日本不仅上升为官学,更迅速渗透到日本普通民众中间,深深地影响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作者试通过考察儒学在日本民间的传播和普及来剖析儒学如何被日本普通民众所接受,并在日本社会深深扎根下来.  相似文献   

20.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启蒙思想家,日本近代文明的缔造者之一,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福泽谕吉在推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也引导日本走向了对外扩张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