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新利 《青年记者》2016,(10):89-91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以网络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体现出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舆论由精英阶层引导,主要影响对象也主要分布在精英阶层中.新媒体环境极大促进了草根文化和感性思维的扩大化传播,卖萌传播层出不穷.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表现出较强的“草根特性”,感性色彩较强.日本政党、政客和政府在政治传播中,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感性逻辑有深刻的理解,在政治传播中注重通过新媒体和卖萌方式开展传播.其中一些卖萌宣传手法对我国的政治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来自新媒体的冲击.而新媒体的媒介技术快速更新,不断改变着新闻传播格局与媒介生态环境,传播的信息和选择呈现爆炸式增长.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话语霸权的瓦解和传播等级体系的解体来阐述传统媒体的解构,从聚合信息、分散信息和即时信息三个方面对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新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连接并逐步形成网络体系的传播结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必将走向融合发展之路,共同朝着智能媒体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3.
信险峰 《传媒》2018,(6):43-45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仅依靠其内容和平台,还依靠其对传统媒体的深度解构,典型表现就是打破了传统媒体点对面传播模式,增加了受众之间点对点传播,并且从精英的主导传播变为草根之间的互动传播.新媒体高峰不断出现又不断变换,新媒体也将变成传统媒体,但在变成传统媒体之前,其自我解构与重构,以及对传媒格局的解构与重构将不断进行.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媒体正影响、改变着传统媒体.伴随而来的论调是,传统媒体末日已近.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关于媒体融合,笔者有几点看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新媒体不是传统媒体的“掘墓人”,传统媒体可以借新媒体实现影响力与品牌的延伸.人类传播史上经历了多次革命,从先民的口语传播,到现今的网络传播,每一次革命,都是以满足人类需求为目的的传播介质的变化,也都是传播手段的飞跃.当下,新媒体蓬勃发展,是信息传播发展变化的必然,传统媒体借此丰富了传播方式,增加了传播出口.会使用新媒体,将是传统媒体人与时俱进的必备技能.  相似文献   

5.
档案文化是对档案信息的承载和表达,档案文化传播是对这种承载和表达进行传播的文化能力.“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文字、视频、音频等各类数据服务.当前,以网络和移动载体为主的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对档案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的传播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形成冲击,媒介融合成为传统媒体突围的路径与方法.以传统媒体为立足点的媒介融合投射到教育上,融合新闻传播教育仍隐含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这一思路惯性地影响着新媒体专业建设,束缚着新媒体专业教育发展.以新媒体特征及其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要求为抓手,新媒体专业教育应培养开放共享精神,树立前瞻性理念,重建本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重新担起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传统媒体和新生的网络媒体之间,是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的碰撞,产生的火花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元、视野更加开阔.但是,随着新媒体的生机勃勃,传统媒体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欧洲视听媒体规制变革对我国"三网融合"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数字化与视觉化的传播时代,"三网融合"已成趋势,传统媒体发展逐渐向视听新媒体融合发展.互联网、通信、音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将产生新的、更快速的传播渠道,并催生新的内容格式和服务.视听新媒体将音频、视频、数据和语音通信服务融合,模糊了广播电视、互联网与电信业的界限,改变了音视频的传播模式以及视听文化消费习惯.注释:  相似文献   

9.
微博新闻:传统媒体发展的"又一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首2010年,"小微博、大传播"是对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基本概括.2009年底至今,以新浪微博领衔的中国微博传播的火爆式发展,不但改变了普通人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①微博新闻在成为传统新闻报道模式新增亮点的同时,也让遭遇互联网挑战的传统媒体在迷茫寻路中,忽又"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0.
袁勇 《传媒》2007,(7):37-40
数字传播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传播手段的演进,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概念和媒体运作模式,丰富了信息传播文化,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时代.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弱化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挤压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的发展空间,对其形成巨大挑战.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给报业提供了诸多启示,为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开启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非主流文化渗透到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新媒体广告对其重要的传播媒介进行了深入研究。新媒体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文化传播方式,新媒体广告能够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传播手段。因此,本文基于新媒体广告对非主流文化传播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阐明新媒体的广告在非主流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归避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对立。对非主流文化传播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信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也得到快速的发展,这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影响。在当前三网融合背景下,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依存与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形成资源共享及互动传播的良好局面。本文简要概述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与冲击,分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依存的几种形式,并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进一步融合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技术性的变革。如今,新媒体等被广泛地运用,使新闻传播进入了全新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数字媒体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新媒体技术就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其对信息进行传播,拓展了新闻传播的途径,增强了新闻传播的速度。新媒体技术为传统技术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所以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本文从现代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剖析了现代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给传统媒体带来的生存困境及发展对策。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背景之下,只有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才能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势,融入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中。  相似文献   

14.
当今媒介技术日新月异,以新媒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对体育传播的优势与不足.文章认为,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对体育传播具有一定优势,虽然当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其对体育传播已然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引起业界和学界的重视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社会认知及文化认知的方式。本文以新媒体传播为视角,从宏观来研究传统媒体环境和新媒体环境下青岛市大学生对英美文化认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魏志奇 《新闻世界》2014,(5):138-139
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都在转型,但传统媒体对新媒体属性和运作规律的认识仍不足,多数传统媒体在转型实践上仍存在误区。新媒体运营的基础是互联网,因而必须以互联网文化来理解新媒体的特征,以互联网思维来认识和运用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这是观察传媒运作理念革新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优势日益凸显,对传统媒体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本文对新环境下媒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推进以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对策,以期对传统媒体今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媒体发展以纸媒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信息文化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已经无法适应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日益发展需求。因此,新时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不断强化传统媒体中的信息量和传播速度以及传播效果,逐步改变传统媒体的发展弊端。利用新媒体技术与新兴的互联网相互结合,促使传统媒体不断向新媒体转型,满足新时代人民对于文化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宋雨晨 《视听》2016,(12):115-116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微博等新媒体,这些新技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渠道。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新媒体时代视觉传播特征分析入手,提出传统文化视觉传播的部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媒体出现了四个显著的变化:其一,微传播成为主流传播方式;其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在加速融合;其三,新媒体的社会化属性增强;其四,新媒体安全成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陕西20家较有影响的传统媒体已开启了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本文通过统计这20家微信公众号传播度和传播内容,试图探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度上的相互影响与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