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在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中的体现,是艺术家创作的独特标志。罗丹说:“的确,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欣赏刘泽荣篆刻作品,使我感触最深者,便是其作品中凸现的那种清刚俊逸,豪爽率直的艺术“性格”之美,而这种“性格”在其作品里则集中表现为一个“爽”字。即点划结构之爽快,章法构成之爽朗,刀法运用之爽劲。爽快的点划结构美。篆刻艺术之美,首先是文字点划结构之美。点划结构可以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形体美。篆字具有很强的象形因素,每一点划都构成一个形体,并能引起人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形体美的联想。在篆刻创作中,联想、想象、回忆等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
书法、篆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影海报吸收使用了书法篆刻元素,以汉字书法独有的"形"和"意"作为电影海报片名字体传播的载体,不仅使得电影海报独具设计之美,同时收到了灼灼夺目的宣传效果.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国电影也使得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陇人陈冠英、张维萍是一对著名的书画篆刻艺术家夫妻.几十年来,他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书画篆刻的艺术天地里执著地追求,辛勤地耕耘,忘我地探索,硕果累累,成绩赫赫,为世人所瞩目.尤其是他们伉俪合作创造的十二生肖篆刻艺术,其规模之大,用工之世,意蕴之深,品位之高,是"迄今为止国内罕见的生肖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4.
一苇 《中国档案》2003,(12):46-48
2001年APEC会议期间,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席韩天衡,亲自制作了20枚方印,由江泽民主席送给2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当时他说:“印章非常民族化,非常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追求,我感觉中国印章在最近若干年会愈来愈走向国际。”韩先生的预言在两年之后得到印证,2003年8月3日,一枚名为“中国印”的徽章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将把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艺术带向全世界。印章与档案也有着不解之缘。玺印产生之初,其作用就是一种凭信物。在历朝历代的档案中,印章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档案局正在开展的“印鉴的保护与修复”课题研究,正是把印章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希望通过研究进一步理清中国档案印鉴方面的一些基本数据与发展规律,为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计划提供客观依据。为了让读者对中国传统的印章篆刻艺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特意邀请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家85岁高龄的叶一苇老先生撰文,介绍中国的印章篆刻艺术。  相似文献   

5.
刘江 《新闻天地》2006,(8):61-62
刘泽荣同志早年曾仿黄牧甫“但视其字知其人”一印成“视其印知其人”。今观刘君近作篆刻作品,可换一字:“但视其印知其人”,以作其印之评介。刘泽荣,字龙文,号无闲居土,别署江南一痕。1954年3月出生于湖南津市一个贫苦家庭。17岁时因“文革”而辍学入伍。14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优良品质。他从小热爱书法篆刻,先后得到了高石农、韩天衡、张牧石等篆刻艺术名宿指导。对秦玺汉印用功最多,同时对明清流派印风及当代篆刻名家的优秀作品亦广收博取,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我对刘泽荣的了解是从他寄给我的资料中得知的。1998年,他把刚出版  相似文献   

6.
位于北京珠市口西大街的北京印章艺术公司内,篆刻师王京以相邀品茗招待来访记者.饮茶会友和潜心篆刻一样,都是他人生中的一件乐事. 从一名国营工厂的青年钳工,最终转行成为传统技艺技能大师,近40年的篆刻人生,王京在方寸间找到了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7.
明代前期的篆刻线条基本沿袭元代元朱文与仿汉印章两种流派;明末清初篆刻线条取法范围拓宽,出现了不同风格与不同流派;清中后期,在金石学盛行的氛围下,篆刻线条又受到了"印外求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代前期的篆刻线条基本沿袭元代元朱文与仿汉印章两种流派;明末清初篆刻线条取法范围拓宽,出现了不同风格与不同流派;清中后期,在金石学盛行的氛围下,篆刻线条又受到了“印外求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融合科学与艺术特质的影像作品,自然纪录片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意蕴.其内蕴的自然科学特质赋予它科学的理性之美,固有的艺术特性则赋予它艺术的诗性之美,二者交融错杂,成为自然纪录片的重要魅力之所在,为我们用审美的方式感知生态理念、思考生态文化建构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书法和篆刻同属书法艺术,但却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书法家可以不是篆刻家,但篆刻家必须具有相当的书法功力,这就是古人"印从书出"的道理所在。以书法篆刻成就闻名的丁冬辉先生,对篆刻和书法艺术有着自己特有的感悟。时下喜欢书法的人日趋增多,对于如何欣赏书法作品这个问题,丁老师认为:"书法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它  相似文献   

11.
齐白石的书法篆刻艺术不但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还有着巨大的创造性,真正实现了文学修养、个人品质及生活经验等的高度融合。他的书法篆刻理念不仅在于其诗书画印的完美融合,而且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庄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它展示了古人高超的哲学智慧,笔者将此语改造为"展荧屏之美,析主持之理",借以评析2007年度福建省播音与主持作品奖的电视主持类参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动画片的喜剧化娱乐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画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创作追求和艺术风貌,它与电影一样,在早期都作为消费文化为大众所接受。而喜剧动画是一种能体现民族风情、文化个性和审美情趣的影视类型,它成为一种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其娱乐效果不但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而且开创了动画艺术的独特天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家极其重视藏书印,在中国印学史上,藏书印占有独特的地位,藏书印随着藏书建设事业和篆刻艺术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纵观五百年流派印章艺术发展史,徽宗一系,显然是极为重要的一群人物;尽管明末清初的程避并没有特别鲜明的开派意识,但由于他不落陈俗,倾心创造,以更新的印艺面貌与文彭(1498-1573)、何震(生年不详,卒于1604年左右)及其他印人拉开了很大距离,程速还是坐在了徽派开宗的高高席位上,近三百年来,令人仰目。自程逡崛起印坛算起,而歙四家、邓石如直到吴让之,这些徽系印人以各自独有的篆刻风格和卓越成就,在篆刻艺术史上,写下了一页页炫赫夺目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两个海军上校──某潜艇基地修理厂厂长白凤玉、该厂设备科长周前夏,在艺术的“王国”,他们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业余时间却酷爱篆刻艺术。8月的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俩认识了巨书微雕大师孙宝。言谈之中,孙宝得知两位上校有篆刻毛主席36首诗词的雄心,激动地说:“有这个宏愿大好了!这是一项了不起的金石工程,我想了10年没完成,若能亲眼目睹你们完成,也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并当即鼓励他俩:“以往传统的篆刻‘方寸’,表现不出毛主席诗词中浩大的气势和雄伟的气魄,你们要干,就要篆刻出‘独创巨幅’的作品!”他…  相似文献   

17.
吴昌硕是晚清最重要的艺术大师之一,素有诗、书、画、印四绝的美誉.尽管他四十岁左右才开始学习绘画,但在绘画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得益于他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因此研究吴昌硕篆刻与绘画的联系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8.
史亚丽 《中国出版》2017,(13):29-32
我国传统艺术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文化内涵,都能为书籍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在进行设计时继承书法艺术与文化精神、吸收篆刻艺术的形式美,借用"设计水墨"的表现形式,将其转换成现代设计语言,使其成为中国风格的新视觉表现形态,会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9.
卜可 《兰台世界》2013,(22):124-125
<正>清朝末年出现了众多的雕刻艺术大家,使得篆刻艺术成为了继秦汉之后又一个繁荣的时期。吴昌硕先生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著名的篆刻艺术家之一。吴昌硕的篆刻作品大量参考了石鼓、砖瓦、封泥等文字的特点,在布局上凸显书法的意蕴,其虚实相生,蕴含深厚的功力,最终形成近代史上的吴派画风。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发端于金石篆刻,他曾说:  相似文献   

20.
"自然门工作室"创始人徐应源先生以独特的审美思维从自然对象的组织结构发现其惊人的艺术表现力,并将之转化成了架上艺术。不管是根雕还是"漆画",创作者坚信"天地有大美",因而秉承顺道无为的创作原则。富有东方哲思和自由恣肆的艺术创作给人"惊异"的审美体验,并对西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百年潮流作出东方式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