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鑫婷 《今传媒》2016,(3):39-40
亲子类真人秀作为电视真人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我国的电视荧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带来了受众的追捧.在此情况下,更多的节目进行跟风、复制,忽略参与者的节目制作情况常有发生.亲子类真人秀的"热"下,广电总局出台"限娃令",引发各界讨论.笔者就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制作、商业运作、价值诉求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在问题中思考出相应对策,在优秀节目中寻求出更多的有益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锟 《出版广角》2016,(20):69-71
互联网的广泛、快捷和匿名等传播特点使"羞辱"从一种伤害他人情感的方式摇身变成赚取经济利益的商品,而电视真人秀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与互联网心照不宣地联手炒作,为"羞辱文化"推波助澜.文章试图分析电视真人秀节目与互联网共谋打造"羞辱文化"的原因、特点及负面效应,并初步探索破除羞辱文化景观的现实策略,以期为当前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未来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达人秀》为个案,探讨、辨析出电视真人秀节目三个层次的真实问题:第一,节目元素的表面真实;第二,电视语言编排与剪辑的真实;第三,真人秀节目反映的社会真实。电视真人秀只有把握与平衡好这三个层次的真实,才能让节目在商业和社会效益上同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王树菲 《东南传播》2016,(7):131-133
近两年,情感类真人秀热度不消反涨,成为各大卫视的宠儿,尤其是婚恋类真人秀获得观众青睐,其中《我们相爱吧》的第一季有短暂停播,但是节目又复播,并且还播出第二季。本文以2016年热播的真人秀节目《我们相爱吧2》为研究对象,发现节目背后的媒介具有超真实的功能,利用电影化手法把虚假的爱情放大化到"非真实的超真实",并"催眠"的观众沉浸在这种"拟像爱情"中。在研究中运用让·鲍德里亚的超真实理论探讨"拟像爱情"中媒介与公众的关系来进一步发现受众早已顺从接受"仿真机器"媒介把"真实"隐藏在"超真实"中。  相似文献   

5.
电视生活类真人秀节目是真人秀节目的一个全新样式,以经济频道的<交换空间>,江苏台的<人间>为代表.因其真实记录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受众提供服务,并满足了受众的窥私欲望而火爆,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节目样式.但随着类似节目的相继出现,有些节目为了追求高收视率,盲目加入"窥私"情节,在节目中大肆的展现"窥私"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受众的道德底线.有的节目甚至成了"窥私无度"的代表,忽视了真实才是真人秀节目的生命.而我国又没有出台相关的新闻法对娱乐节目进行制约.我认为在这种大背景下来探讨视窥私的度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电视荧屏上,选秀类综艺节目、明星访谈类综艺节目、益智类综艺节目、生活服务型综艺节目、生活体验型综艺节目……可谓类型众多、喧闹非凡,这些节目在本文中,会根据参加节目的嘉宾身份不同而被分为"明星秀"节目与"造星秀"节目,实际上都属于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7.
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出发点,考察代际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是如何在权力制衡下完成节目生产实践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受制于内外多重力量,权力主体代表各自场域进行资本争夺,从叙事逻辑、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等方面影响着代际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在博弈与互动中形塑节目的实践逻辑,但节目的生产实践仍有其独立性和创新性.将代际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纳入社会语境,可以窥见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本质——节目不仅是大众的娱乐体验之源,更发挥着传递主流价值观、实现深层次的情感满足和身份认同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赵娜 《出版广角》2016,(21):74-76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迅速发展,已成为综艺节目发展的主力.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为弘扬传统文化和引导价值取向提供了平台和窗口,而如何平衡娱乐大众与传承文化两者间的关系,也成为文化类真人秀甚至整个真人秀行业发展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梁成英 《视听》2016,(12):13-15
丛林探险类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其特点是惊险、刺激、挑战与趣味并存。然而其面临的困境在于:为表现丛林探险求生的真实、刺激与冒险,制作团队必须加强节目文本的专业性和真实性;为保证收视率又必须使节目内容娱乐化。当前,丛林探险类真人秀节目文本之"真"与娱乐之"秀"的冲突与调和少有人研究。从符号学伴随文本理论视域出发对丛林探险类节目的文本及伴随文本进行考察,对比分析《跟着贝尔去冒险》和《我们的法则》两档真人秀节目在伴随文本因素的控制与把握,可以探索出收视差距背后更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从而为丛林探险类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综艺市场"冒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真人秀节目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大众喜爱,其巧妙的叙事构架,广泛的明星效应,激烈的竞争冲突看点都紧扣着观众心弦。我国自2000年引入户外真人秀后反响热烈,在引进国外优秀真人秀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过程时,"体验"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在虚拟的户外环境中让明星进行真实体验表达直观感受,由此吸引观众。引进的"户外求生类"节目在我国纪录片与真人秀领域之间很难界定,亦不符合受众心理需求,播出后也尽遭批评指责,可以说"求生类"的节目在放送后并未达到理想效果。本文认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黄金时期已悄然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下的综艺娱乐真人秀,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求生类"节目的生存环境、受众心理、传播方式等内容,探究"求生类"节目在我国现今存在的危机与挑战,对比分析《荒野求生》与《跟着贝尔去冒险》两档节目收视效果差异,以帮助我国体验式真人秀走出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兴起,它们在获得较高收视率及认可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收益。本文着重考察了电视真人秀节目游戏和现实中的游戏的异同,揭示了两者之间的互动现象,分析了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及本土化策略,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李观慧 《青年记者》2016,(26):81-82
近几年,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其受关注程度之高甚至超越才艺类真人秀节目.观众对节目的喜爱热度,预示着亲子类节目仍具有较强的收视号召力.有观众需求就有节目继续创新发展的必要和动力.2016年初,北京卫视开办了一档以素人宝贝入住明星家庭的形式展现二胎时代新育儿观的真人秀节目《二胎时代》,这是根据中国家庭的特点打造的创新式亲子类真人秀节目.通过跟拍四位素人宝贝入住明星家庭后四组家庭的变化,真实展现宝贝们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见证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矛盾不断到和谐相处的过程.节目紧跟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社会热点,掀起了热议.节目第一季的成功播出,为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梦蛟 《新闻世界》2012,(4):195-196
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近两年发展迅速,主要以选秀类真人秀、职场真人秀及相亲类真人秀为代表。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视角出发,从空白召唤、拟像先行及"超真实"三个方面对三类电视真人秀节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晓娟 《今传媒》2016,(1):120-121
北京卫视《传承者》作为"国内首档传统文化展示真人秀",自播出后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给娱乐成风的综艺节目吹来一阵清风,而其中"混搭风"的巧妙运用无疑是重要因素.不管是高端文化内容与接地气的娱乐表演形式的混搭,还是拥有投票权的导师和青年团的人物混搭,亦或是节目呈现形式的事先排演与真实记录的混搭等,都为节目的收视率、好评率双高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湖南卫视《变形记》看中国电视"身份互换"真人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真人秀节目一直是媒体节目的重点,湖南卫视的<变形记>可以说是新一代置换类真人秀节目的典型之作.节目从选材、形式制作、传播特性上都有创新,在现代电视媒介过分追求商业化的趋势下,是一个良好的尝试.同时,作为新电视节目形式,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6.
真人秀与“现场追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场追述是真人秀节目特有的一种叙事手段,即利用节目的参与者在事后追述节目中曾经发生的事件,并穿插在事件进行当中讲述故事.现场追述的出现,解决了真人秀节目真实和虚构紧密结合的矛盾,将记录叙事和虚拟叙事的特点结合起来.从理论上看,通过画外音完成叙事的真人秀节目其实是在坚守着传统的"电影模式"话语方式,而由现场追述完成的真人秀叙事则是一种将"电影模式"和"艺术语言模式"结合在一起的话语方式.现场追述在电视史上的创新价值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英国学者Annette Hill在《流行真人秀——真实电视节目受众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一书中曾指出:表演与真实性是一对孪生问题,因为在通俗事实电视里,非职业演员的表演经常构成真实性视觉证据问题讨论的框架。①那么观众到底怎样看待真人秀节目的表演?他们评判节目参与者表演真实与否的标准又有哪些?笔者对目前喜欢看我国电视荧屏上较为知名也具有一定争议性的三大类(音乐选秀、冲关竞技类、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的观众进行了深访。从深访结果来看,节目类型的不同导致了  相似文献   

18.
学界很多学者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电视真人秀的流行,但是真人秀节目的实质更多表现为商品化的狂热而非实质的狂欢.事实上,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表象繁荣,如今已经越发显现制作运营的现实困境.本文从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现实性意义入手,探讨产生这种情况的成因及其可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郭路 《东南传播》2012,(10):136-137
我国大众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多以"商界面试"环节为真实模拟的场景,在"多选一"的游戏规则中展开职位竞争。职场真人秀集服务功能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引发新一轮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热播,营造全民狂欢的文化氛围,带来真实的虚幻世界。本文以《2012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解读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电视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回顾"真人秀"在我国的演进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电视工作者在"真人秀"本土化改造中所做的努力和成果.本文拟以湖南卫视热播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真人角色互换栏目<变形计>为例,从节目形态、节目内核架构等方面进行考察,试图探讨当今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