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云敏 《视听》2022,(4):124-126
2021年,网络剧《风起洛阳》在众多网络剧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究其热播原因,一是将主流意识形态和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传统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传递给观众,二是建构了剧集与观众之间的特定仪式空间以及人物符号,三是剧作呈现出大众文化特性并创新宣传推广方式.《风起洛阳》对服化道的设置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值得称赞,对网络剧...  相似文献   

2.
冯宗泽 《传媒》2015,(8):66-68
网络剧在我国的兴盛,正在不断地冲击、颠覆乃至重构着传统电视媒介内容的生态体系.它本身强调网友参与互动,并通过不断生成新的话语方式、修辞方式、叙事方式以及文本意义,正促使固有的媒介话语权壁垒全面坍塌.网络剧的颠覆和重构所带来的不仅是对电视剧艺术本体的冲击,更饱含着对社会“权威”的戏谑以及民间话语的高扬.因此,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媒介把关人都亟需加强对网络剧的认知与探究,充分了解其创作规律,熟悉其创作流程,明晰其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受众接受方式,明确其本质特征与文化担当,将网络剧创作提升到当代社会文化建构以及全球国家文化软实力博弈的认知高度,进而更好地指导网络剧创作,有效提升我国网络剧生产与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杨雪  刘娜 《编辑学刊》2021,(2):37-43
文章从产业、政策和技术三个层面,锚定现阶段我国网络剧的发展状况.在新需求、新政策、新技术的影响下,网络剧的精品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不同于传统电视剧,网络剧的精品化发展有其独特的逻辑,商业属性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内容与服务相协调、生产与推荐一体化的融合趋势,和多元的视频形态、多样的视频平台、传统影视模式与互联网原生文化“和而不同”的共生趋势,共同构成了当前网络剧精品化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4.
范小玲 《传媒》2022,(3):60-61,63
近年来有关京剧的电视节目引发受众追捧,并生发出相关网络综艺、网络剧等新的表现形态.网络综艺《瑜你台上见》以京剧脱口秀的形式与网络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彼此辉映,不同的节目形态与诉求相互交融,在提升网络文化节目内容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了戏剧与影视的共赢,拓展戏曲传播的新路径,开辟了网络剧与网络综艺跨类型互动融合的新范式.这种相同题材下不同节目形态的相互交融是一种新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金枝 《视听》2022,(2):54-56
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叙事大致分为用户生产期、专业平台制作期和成熟产业期三个阶段.其叙事三阶段的差异呈现出青春校园网络剧在叙事视角、叙事内容、叙事手法、文化内涵上的转变,主要表现为由"全景式"转向"焦点式",由"青春爱情中心论"转向"青春多元论",回归现实主义,逐步向主流文化靠近.这些变化是青春校园网络剧探寻自我价值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6.
蔡青 《传媒》2017,(19)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剧"这一新兴事物备受关注,俨然已成为信息化时代典型的文化传播样本.然而关于"网络剧"还缺乏一个严谨、科学的定义,笼统地将其视为"基于新媒介平台播放及互联网传播而制作的剧种",是一种脱离现实社会联系的说法,它忽视了互联网所构建虚拟世界与"三次元空间"的渗透性.新媒介背景下形成的新语境正在改变现实社会的交流方式,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也加入了"互联网基因".因此,"网络剧"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对当前传统视听系统和传播效果的一种调整.  相似文献   

7.
网络剧是随着互联网发展产生的,专门为电脑网络制作并通过互联网平台播放的一类网络连续剧。网络剧的出现给人们的影视休闲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人们可以在网站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剧集进行观看,网络剧类型化也给人们看剧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性。由于近年来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和网络平台的多样化,网络剧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影视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媒体人从电视转向互联网,网络剧的探索和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内容题材和类型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以网络剧《薛定谔的猫》为例看网络剧类型化的创新策略,从而为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剧的未来发展实践寻找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吴志斌  谢丽 《今传媒》2010,(11):94-95
作为山寨文化的一个衍生品,山寨网络剧是在网络技术发展较成熟的条件下,网民游戏意识萌发、山寨精神彰显的产物。作为一种话语游戏,探析山寨网络剧在创作意图、创作手法和运作机制方面的演变进程,对于理解时下山寨现象背后的文化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宗泽 《传媒》2016,(16):63-64
网络剧是专门为电脑网络制作的、通过互联网播放的一类网络连续剧。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产生于数字网络化媒介生态中的网络剧更是注入了互联网基因,它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典型文化样态。网络剧的盛行并非流行媒介文化现象的一时狂欢,也非传统电视剧的数字网络化改造和简单的二度编码,伴随其兴起的是媒介信息的融合和多渠道资源的整合,互联网构筑的虚拟平台正全方位渗透于日常生活,人类社会及传播样式、生产方式、话语模式正经历全面调整,话语权重心偏移带来创作理念的变革,网络剧将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网络广告定制剧的兴起 随着网络剧的兴起,广告商试图对传统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比如:网络广告定制剧就是一种新形式.其作为网络剧的一个重要分支,既具有网络剧的艺术形式,也有其作为广告片特有的商业性.它不同于以往生硬的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更为灵活和隐晦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11.
高洁 《今传媒》2016,(5):123-124
网络剧作为近年来中国“网生代”语境下生发出的一种剧,从最初的短视频笑话到短剧再到日益追求品质的平台自制剧,其流变过程中备受关注.而网络剧与传统剧作形式在前期策划编剧阶段存在自己的特征,本文笔者深入参与调查喜剧网络剧生产过程,在前期策划编剧阶段的生产核心要素的基点上,总结提出作为一名喜剧网络剧“把关人”在前期内容生产上应该把握的几点核心.  相似文献   

12.
网络剧:广电系统网站发展之利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骏 《东南传播》2010,(2):48-50
本文介绍了网络剧的出现,特点和影响,分析了广电系统网站发展网络剧的优势,参考广电系统如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等摄制电视短剧的经验,探讨了湘湖网发展网络剧的情况,最后展望了网络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匡野 《传媒》2017,(22)
在信息时代,随着网民群体日渐壮大,网络文化从最初的小众文化、精英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当下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早年间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小范围文化信息传播生态,已经被当下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生态重组为全球性的网络文化虚拟社区,区域性、地域性的市井文化已然被具有高度全域性、社群性的网络文化所替代.对同一话题的讨论脱离时空限制,从线下转到线上,人群聚集的方式也由传统社会的空间集合体衍变为全新的网络社会组织,并由此派生出一种全新的社会规范和文化范式——网络文化.在这一过程中,网生内容对网络文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同时,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强互动性,网络文化对网络内容同样产生了强大的作用力,二者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无限动态循环的过程之中.对此,本文即以网生内容中较为重要的网络剧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其与网络文化间的双向建构过程,探讨其对于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形塑作用及网络文化对网络剧生产所带来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岚  吴占永 《传媒》2018,(6):91-93
近年来,网络剧在市场、演员、资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在观念、制作、播放等层面却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要更好地推动网络剧市场发展,应在网络剧的监管、制作、播放环节上加强规范化管理,还需建立起以受众口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依据的多重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5.
网络剧作为新兴的综合艺术,已深深融入大众的生活.它以其制作快、观看随性、接地气、网站自制等特点而风靡视频领域,尽管如此,网络剧在审核政策与制作质量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网络剧何以调整与权衡利弊,以此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剧因历史较短未形成成熟的创作范式,创作上多借鉴电视剧,但又不拘泥于电视剧.由于网络监管的有限性,多数网络剧在创作上尺度大开,不但没有给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范本,而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观众心灵的污染和精神的施暴.某些网络剧编导因追名逐利或个人创作偏好,在不顾网络规范、公然违背职业道德的情况下创作作品,并给社会和谐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即网络剧创作的失德现象.  相似文献   

17.
梁福春 《传媒》2019,(2):53-56
自优酷首部网络剧《嘻哈四重奏》出品以来,国产网络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崭露头角”到“遍地开花”的发展嬗变,“互联网+网络剧”产业融合发展局面应运而生。随着“BAT入局”,网络剧政策红利支持,传统影视公司大举进军国产网络剧产业,以《太子妃升职记》《白夜追凶》《延禧攻略》《双世宠妃》为代表的国产网络剧及以《如懿传》为代表的电视发行转网络发行,纷纷取得了成功,市场与口碑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张晗  李凌好 《传媒》2023,(22):91-93
自2014年网络剧“元年”以来,中国网络剧迈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网络剧的研究也开始逐渐走向多元。本文使用Citespace这一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中国网络剧研究(2014—2023)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来源,直观地展示出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李岩 《青年记者》2017,(2):101-102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网络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5年的《盗墓笔记》及《太子妃升职记》等都是网络剧的佼佼者,而在2016年,《余罪》犹如一匹黑马,在同期作品中遥遥领先,5月23日开播仅半小时就获得了破千万的点击量,播出一个月后,仅在爱奇艺上的点击量就有5.7亿.《余罪》在众多网络剧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张一山的表演是该剧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如今,在我国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很多网络剧、综艺节目中都会出现植入式广告的身影.网络植入式广告的类型多种多样,从体裁形态上看,网络剧植入式广告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植入式广告受到了许多广告商的青睐,植入式广告有着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