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07年,中国纪录片的创作主题继续向主流回归,中国纪录片在院线发行、与图书音像市场的连动机制建设上,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纪录片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嘉  海燕 《传媒》2005,(1):34-35
纪录片在中国人的心中并不陌生,它以其纪实本性所固有的穿透力、震撼力,日渐赢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心.然而,随着上个世纪<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龙脊>等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下的收视狂潮,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纪录片栏目的昙花一现和前仆后继,中国的纪录片成长之路也越来越迷茫.在中国纪录片不断普及不断获奖的时候,中国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低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本文就以探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之路为线索,结合中国市场化实际对中国纪录片走出困境、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做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的传播与发展,媒介环境与社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更好的创作与发展之路,需不断优化创作方式。本文从新媒体环境给纪录片带来的积极影响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晓瑜 《声屏世界》2016,(10):45-47
中国的纪录片创作环境在最近一两年中逐渐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但传统电视媒体的低谷状态,使得电视台尤其是城市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仍然只能在夹缝里生存,且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在困境中寻求和坚持纪录片创作之路,考验着身处这一环境中的电视纪录片人.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与"情境再现"的区别 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在纪录片的领域中一些原本不敢运用的手法,如今也开始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6.
李奇夫 《新闻知识》2012,(4):51-52,55
本文通过对中国纪录片前一阶段低迷历史的反思和总结,科学阐述了纪录片今后发展的正确途径:1.摈弃重栏目轻纪录片的急功近利行为,下大力气抓好纪录片创作生产.2.改变创作选题单一化的局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3.转变不计成本、不讲回报的创作生产方式,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力争名利双收.4.推行制播分离制度,变单元生产为多元生产,不断拓宽和壮大纪录片的创作队伍.5.由纪录片栏目向纪录片频道迈进,为纪录片大发展提供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空前繁荣,仅在中央电视台每年播出都在干部(集)左右.近两年来,北京、上海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电视台先后推出了固定的纪录片栏目,标志着中国纪录片创作和传播开始走向成熟.那么,当我们回望纪录片的历史发展轨迹,是否能找到一条指引它发展和存在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和理念呢?……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成为中国电视上闪光的热点,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的新走向。在当前中国纪录片的作品中,什么是具有代表性的现实意义和创作走向呢?在我们的认识中,又有哪些清新的意识是符合现代纪录片的创作品格的呢?  相似文献   

9.
陈瑶 《东南传播》2014,(10):43-45
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然而由于国内纪录片市场存在种种发展阻碍,让纪录片的国际传播之路略显坎坷。本文将从微观层面出发,分析当下中国纪录片市场存在的成片质量、传播渠道、意识等方面的困境,并试着总结可能的具体对策,以期对中国纪录片的制作与传播有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两方面的内容。电视纪录片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指的就是以纪实手法完整地报道社会生活的电视作品,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及其发展的一致。 自《望长城》播出后,电视纪录片已成为中国荧屏上一个闪光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广大观众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极大关注。不少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还走向世界,频频在国际电视节上获奖。有人评价说,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的新走向,即从历史的中国走向现实的中国,从自然的中国走向社会的中国,从封闭的中国走向开放的中国。那么,为什么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会出现这种价值取向呢?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主体、文化消费需求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其对电视纪录片文化价值取向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情景再现是当今文献纪录片最常用的创作技法,其是否符合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一度是业界争论的话题.而今随着媒体市场化竞争的加剧,真实与虚构的边缘被不断模糊,情景再现的样式与限度也随之拓展.文章从文献纪录片的发展情况、纪录片真实性的限度、情景再现样式上的创新三方面探究中国近20年文献纪录片创作技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汤文靖 《新闻界》2012,(21):26-30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发展简史的梳理,归纳出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的视听特点,认为民族志纪录片的不足是偏重纪实性和文献性,忽视了观赏性。作者建议民族志纪录片应该重视影视传播特点,在拍摄上要多机位成组拍摄;在现场要注意捕捉细节;拍摄一些必要的空镜头;在编辑上要注意不同蒙太奇的运用;精细设计解说词;讲究配乐。通过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方面的改进,从而走向中国志民族志纪录片的艺术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孙振虎 《现代传播》2007,(3):146-148
虽然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力量一直比较单一。这一方面缘于纪录片创作对技术和器材的要求比较苛刻,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的宣传方针、创作思想、经营思路和队伍建设方面的欠缺造成的。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深化,中国纪录片的制作力量也逐渐显现出百花齐放的争鸣态势。创作力量的多样化更加有利于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对中国纪录片各种制作力量的扶植和整合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1.主流媒体仍然是纪录片制作的核心力量据了解,目前全国主要影视机构库存的新闻电影纪录片超过0.5万部,历史影…  相似文献   

14.
唐贵宏 《传媒》2018,(15):47-48
2018年5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两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欣欣向荣,尤其主旋律电视纪录片开创了一番新天地.其中,以"青春系"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主旋律纪录片开始走进观众视野,其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也与众不同.2018年3月,作为献礼2018全国两会的特别节目,芒果TV联合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了自制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该片共有5集,每集都聚焦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在沿途挥洒汗水、追梦筑梦的年轻人,他们的青春不是在优越的温室中享受最惬意的绽放,而是在陌生的异国他乡中挥洒汗水、不负韶华.该片的主创团队用独特的视角、优质的内容,向广大观众呈现了主旋律纪录片的创新之路,也为"青春系"主旋律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伟 《采.写.编》2020,(2):173-174
新媒体的发展兴盛,充分展现出互联性、交互性等优势特征。该环境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必须要符合新媒体环境需求,必然要开启创新之路。为了更全方位地提出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创新的方法与建议,本文展开针对性研究,掌握纪录片发展现状,探究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有利机遇以及具体的纪录片创作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际纪录片的创作已呈现出多样化,中国的纪录片要走向国际,就必须走出孤芳自赏,用开放的视觉,寻求和赶超国际发展潮流,在差异中寻找人类共通的东西,形成一种具有中国人独特思维的“中国模式”,以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7.
2002年5月27日,“纪录片论坛2002——中国纪录片20年(1980-2000)回顾展映暨研讨”活动的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电视纪录片研究者和创作者齐聚一堂,对中国纪录片20年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展开专题讨论。论题包括:中国纪录片20年回顾、20年中国纪录片语言的形态和演变、纪录片的电视栏目化、纪录片的国际化和市场化走向、中国纪录片多元化创作争鸣等,本期将继续选登研讨会的发言摘要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走向成熟。如果把过于关注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的“目光”拉开,放远一点,仍然能够看到电视片创作乃至欣赏的“大过程”,在情节发展或者过程推进这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下,情感仍然是电视纪录片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美国传播学研究者霍夫兰认为,态度是由认知、情  相似文献   

19.
随着纪录片艺术创作理念的不断发展,其声音也越来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创作要素,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的创作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声音在纪录片中的介入与电影的整体发展一样,也是从无到有,最终使声音成为重要的艺术元素、叙事元素、审美要素,为纪录片的艺术展现提供更佳的表现手段,使之在真实性、艺术性、故事性、审美性、体验性与思想性等方面作出更具魅力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曹德松 《视听》2016,(7):15-16
纪实美学风格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真实感。中国新时期的电视纪录片不断应用纪实美学的特点进行创新和突破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通过对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风格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纪实美学对电视纪录片的影响以及对传统纪录片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