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传播学领域,媒介不仅是连接信息源与受众之间的桥梁,也是信息能够准确有效传递给受众的重要工具.在新闻报道中,受众往往不可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因此,其对新闻资讯的获取需要依赖于新闻媒介.媒介理论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而今天,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新闻媒介已经不仅是人体的延伸,还成为人类资讯器官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媒介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发展,值得进一步思考.由湖北高等教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分会万晓红教授和张楠博士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的《国际新闻媒介》一书,填补了新时期新闻媒介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报纸以一定时期的社会活动为报道内容,本文着重研究《益世报》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探查《益世报》学生运动报道特点,发现《益世报》在一定时期的报道立场。学生运动作为传统社会运动的一种,可以从《益世报》对学生运动的报道中看出报刊与社会运动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探究在当代中国,大众媒介如何进行社会运动报道。  相似文献   

3.
一、"三贴近"是求真求实提高新闻媒介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对新闻媒体来说,新闻的真实性也是新闻媒体的生命.新闻媒介存在的最大价值和最大的社会意义就在于真实客观地对"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真实性是取信于民的必备条件,是新闻媒介存在之本.  相似文献   

4.
一、行业在突发事件新闻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具体包括新闻环境资源、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受众资源、新闻媒介资源."①其中,突发事件新闻信息资源是指新闻媒介所拥有的突发事件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突发事件新闻的提供者、合作者、线索、稿件和资料等.应对突发事件的政府部门作为突发事件新闻的提供者、合作者,在为新闻媒介从事突发事件报道提供线索、稿件、资料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有资产阶级新闻学著作,记者职业团体都强调这一点。所有资产阶级新闻媒介都宣布自己的新闻是真实的。他们说,只有坚持新闻真实性,新闻媒介才能完成自己的社会责任。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斯博士1908年制订了最早的《记者守则》,其中第四条规定,“记者只应写他所深信为真实的东西。” 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著的《当代新闻学》说,“报道的事件要毫无疑点,并有直接见证。” 日本新闻协会于1946年成立后不久制定的《新闻伦理纲领》规定,“报道新闻的基本守则,是对于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媒介每日以大量的事实报道反映当前社会各方面的变动,对社会负有责任。同时,社会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新闻报道。这种影响大致可分为国家、公众和新闻媒介之间的影响,笔者姑且将其归纳为“四律”:法律、自律、他律和互律。  相似文献   

7.
最近,新华社北京分社召开“如何搞好批评性报道”业务研讨会,大家各抒己见,争论热烈,这些意见也许对我们进一步搞好批评性报道有一些启示。 张宝瑞(分社总编辑):批评性报道历来是新闻媒介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做到使批评报道收到最佳效应,又得尽量避免引起负面效果或新闻纠纷,这是当前新闻媒介研究的新课题。近年来,北京分社采写了《公款请吃吃请目击记》、《菜价追踪》、《“买官卖  相似文献   

8.
外电新闻报道同国内新闻报道上存在若干不同,从接触媒介的角度看,会议新闻又是新闻媒介经常报道的对象,因此,研究外电新闻对会议新闻报道就显得很有必要。特别是,报道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报道两会新闻如何在新闻报道上有突破,有创新,改变僵化的会议报道模式,也是摆在新闻媒介面前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外电对两会新闻报道的特点与缺陷,以便同国内新闻报道研讨相结合,取其长而避其短,不断改进两会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9.
在撰写本文之前,我写过一篇《公共关系与新闻媒介》的文章(刊于《新闻摇篮》1989年第4期),主要论述了公共关系与新闻媒介日趋密切的关系,即公共关系离不开新闻媒介,新闻媒介少不了公共关系。本文主要是论述新闻媒介的公共关系。新闻媒介虽是重要的公共关系部门,但也要重视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闻媒介在深度报道上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效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面对信息技术进步和新媒体兴起后国内、国际之间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越来越高的需求,我们应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深度报道,在质量、品种、写作技巧、时效等方面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熊伟 《编辑之友》2005,(6):65-66
一、客观报道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通常人们对客观报道的理解是:要把新闻媒介作为一面中立的镜子去反映社会生活,新闻工作者应该成为当代事件与争论的记录者与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工作起来应该具有一种超然的态度,反映和记录客观事实不能掺杂个人观点或偏见.新闻只是单纯的记录,个人意见必须与新闻明确分开.  相似文献   

12.
作为电视调查报道中的典范《新闻调查》,自1996年开播至今,一直备受广大受众和学界的关注。关注该栏目深度报道的针砭时弊和作为真正的调查性报道,所表现出的新闻专业主义诉求及新闻媒介培育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思想启蒙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介在现代社会具有公开性、广泛性、连续性和大规模集中传播连续的特点,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举足轻重。这种引导主要体现在: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那么,新闻媒介尤其是报纸媒体该如何正确地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呢?笔者现就《伊犁晚报》的实践,对报纸引导舆论做一综述和介绍。一、精心策划主旋律报道,讲究切入点,将硬新闻做软、做活。自2001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伊犁地区合并之后,原伊犁地委机关报《伊犁晚报》成为州委机关报《伊犁日报》旗下的都市类报纸,不再承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我国的新闻媒介上,出现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新闻。它们以超时空,大跨度,给受众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经济生活图画,充满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改革开放气氛。虽然它们报道的是经济生活,但其光焰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有的虽然已发表一年两年了,但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如《关广梅现象》《顾惠东效应》《鲁布革冲击》《北京市保姆市场透视》,以及《马年新春话国力》。这类报道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报纸还是新闻媒介无可争议的巨头,就是在这一时期报纸的逐渐兴起对美国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就是着重讨论19世纪美国报纸普及的自身原因与社会条件,在当时美国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以报纸为代表的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选取了美国历史上两个和新闻密切相关又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南北战争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社会进步运动时期。我们看到新闻舆论可以引导战争、影响政局、改善人民生活、揭发社会黑暗现象等等。如何利用和更好地把握新闻报道的尺度,合理发挥新闻媒介的力量等都是值得广泛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那日斯  范青 《中国广播》2009,(10):75-76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本文从包头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巧用新闻信息资源、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资源和新闻受众资源入手,阐述了地方广播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巧用新闻资源,做好做强新闻广播。  相似文献   

17.
赵琳 《新闻窗》2010,(3):33-34
"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公众新闻",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的一场新闻改革运动。这一运动是新闻界面对社会批评和信任危机而发起的改革运动,是继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之后的又一自我反思,其主旨是改善媒体与公众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公民参与到公共政治生活中来。以话语讨论而非暴力的方式推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刘卫 《新闻前哨》2000,(7):28-29
如今,不少新闻媒介为旷日持久的新闻官司而伤透脑筋,不少企业和个人,也被新闻侵权和新闻伤害搞得生活不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妥善合理解决新闻侵权和新闻伤害,已是迫在眉睫。 新闻侵权,就是新闻媒介由于自己的报道,对其他个人或群体(主要指法人)的人格尊严有所侵犯,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公民个人名誉,主要是指公民本身所具有的品德、才干、信誉等等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正确…  相似文献   

19.
一、适应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新闻价值观念 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确定什么是新闻,如何取舍剪裁新闻乃至如何报道新闻事件的基本原则,属于新闻学范畴。世界自日报出现以来,新闻媒介就始终面临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如何在每日发生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中,挑选出有限的新闻来报道给受众,这就提出了新闻价值观念与标准的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尽管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级集团和个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尺度,但新闻工作者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某个标准选择新闻事实,在一定时期和一…  相似文献   

20.
答车英     
车英先生: 读了先生发表在《新闻知识》1989年第6期上《关于“深度报道”的问答录》一文,到知先生对深度报道(或者先生说的应译为“深入报道”)颇感兴趣,十分高兴!随着新闻媒介及其传播技术的发展,新闻实践行为方式在不断变革,尤其是新闻报道方式的变革更引人瞩目。关心和研究这些变革是实践工作者也是科研工作者、教学工作者的本份,不然,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也难以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新闻知识特别是具有现代新闻意识的优秀人才!对这一点,从关心深度报道并对此有所研究来看,先生是深知自己的使命的。值得学习! 先生对深度报道的见解,立论基本是可取的。只是有一点,即“深度报道的源与流”的问题,由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