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时明月》是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其制作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进行了有机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古典文学、哲学、建筑和传统艺术形式等诸多中国文化融合到动画作品中去,实现了现代数字技术与古代文化的艺术融合.而数字技术这一新技术在动画中的运用也使动画的审美体系发生了变革,数字动画带来的一系列审美创新也促使了中国动画创作风格逐渐由新世纪早期的借鉴国外回归民族化.  相似文献   

2.
李倩 《新闻传播》2023,(18):62-64
“国潮”席卷中华大地,伴随多元化潮品中国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式走入人们视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创意的风尚也让艺术与影视设计备受影响。为此,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基于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新媒体动画,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动画创作中的创新路径,以期为传统文化元素的优化应用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3.
剪纸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传统艺术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早在五、六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首创了剪纸动画,将这一传统艺术搬上了动画的舞台.反观今日,很多传统艺术都淹没在信息社会中,渐渐变成了陈旧、老套的代名词.与时俱进是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的前提,将数字动画与传统艺术相结合,既有利于中国动画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还能使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刘丝雨 《东南传播》2020,(12):56-59
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中有过辉煌,也遭遇到发展瓶颈,然而其始终在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又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中国学派"的代表作品可谓是中国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优秀模范,通过对其和近年国内优秀动画电影作品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解析,将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提供经验。结合近年国内优秀的动画电影案例,探讨在文化融合语境下动画电影的创作者从"跨文化价值观的表达"和"动画技术的运用"中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薛瑞环 《今传媒》2016,(3):85-86
《国色天香》是由天津卫视原创的一档由明星进行戏剧训练以及竞赛的季播真人秀节目,将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与京剧、豫剧、越剧等传统戏曲的唱腔旋律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曲风.第二季《国色天香》通过升级赛制和更加多元化的改编,赢得了更多的肯定与赞誉,但是其背后的有关传统文化"创新还是恶搞"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6.
丁静楠 《新闻爱好者》2011,(10):139-140
水墨动画是我国的经典动画之作,以我国的水墨画为创作基础。创作者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怀作为创作主线,力图保持水墨动画传统的文化情调。中国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内涵中的中庸、含蓄、内敛、细腻的特点,在水墨动画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在水墨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融合着中国传统美学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7.
水墨动画是我国的经典动画之作,以我国的水墨画为创作基础。创作者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怀作为创作主线,力图保持水墨动画传统的文化情调。中国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内涵中的中庸、含蓄、内敛、细腻的特点,在水墨动画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在水墨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融合着中国传统美学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8.
本刊8期刊发的《论中国图画书的前身后世》一文阐发的主要观点:"中国原创图画书并未因插画的优秀而渐入佳境,中国图画书仍然处于启蒙阶段,其‘走出去’缺少特色和力量"在读者中引起了争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原创图画书在其图画书板块中已经占据显著地位,在图画书市场上,引进版图画书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近年来,中国原创图画书呈现创作、出版两旺局面。本文重点关注的就是:原创图画书在创作实践中如何"主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表现中国式智慧、中国式情感和中国文化的相关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对探索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创作规律,进而推动原创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繁荣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业界同仁或有较好的启发、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墨动画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形式,在世界动画史上享有很高的盛誉,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CG水墨动画逐步成为未来水墨动画发展的趋势。尽管传统水墨动画在民族化之路上作出了一定的探索,但是,最为核心的特色仍需强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基因,延伸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艺术创作思维,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从叙事到镜头语言方面着手,提高CG水墨动画的可观赏性,从而将本民族传统文化转化为符合现代审美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10.
桑亚杰 《大观周刊》2011,(25):79-80
中国动画和世界动画在发展的时间上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并且从一开始就不是跟在别人后面模仿,而是创建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动画.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题材的国产动画曾经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剪纸、水墨、木偶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而且使国产动画在技术上逐渐走向成熟。但国产动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观念的保守和专业人才的缺乏.特别是在开发动画衍生产品市场方面的滞后,包括漫画、玩具、音像制品以及印有片中人物的服装、文具等的商品开发的忽视等因素,导致国产动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陈闯 《出版广角》2016,(22):66-68
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从主题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到色彩设计都开始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动画学派”.当下,在中国动画面临外国动画不断冲击的背景下,发掘中国文化元素,传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片成为我们振兴国产动画事业的必由之路.《大鱼海棠》作为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在发掘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上取得了成功,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杨欢欢  薛婷 《新闻世界》2013,(6):332-333
伴随经济、信息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好莱坞梦工厂和迪斯尼挺进中国市场,将会为中国的文化传播和传统文化带来怎样的挑战和发展。本文以梦工厂动画为例,探讨在全球化传播的发展趋势下,本土文化传播的发展前景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趋势,并提出构建长远的文化传播意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综艺娱乐类节目大行其道的形势下,以汉字和成语等为载体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却异军突起,引发了传统文化热播浪潮,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媒体传播拓展了空间和思路。本文以《中国谜语大会》《汉字英雄》和《成语英雄》为例,对当前电视媒体传统文化热播的经验和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钟志宏 《出版广角》2021,(15):64-66
广西美术出版社一品堂编辑部自2006年成立以来,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独到的选题标准、潜心打造的策划及多面的营销方式,在馆藏文物出版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入"十四五"时期,一品堂编辑部以拓宽出版馆藏文物的路径为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制定"馆藏中国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规划,在积极鼓励作者推出原创精品的同时,着力将自身的品牌优势与文博单位优势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回归是动画电影业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长安三万里》上映后,立即引发了“破圈”效应,不但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还开创了历史文化人物在国漫领域的历史叙事新模式,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案例。本论文试图把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放在中国动画电影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再次回归的主要原因、改编特征,剖析近年来动画大电影的影像叙事方式和营销传播逻辑,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策略的角度,解读《长安三万里》如何主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协同,寻找到政治、市场与艺术的平衡关系,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规律和脉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体是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集权型、礼治型、伦理型三大基本特征,使其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的两重性影响.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基本特征和两重性的反思和审视,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寻找生机和活力,让其现代化,使其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与艺术是我国动画本土化的设计灵感源泉,而现代动画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动画传播传统建筑文化的现状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表现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动画设计的实际要求,探讨了传播传统建筑文化的动画场景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伍江南 《出版参考》2017,(10):70-72
本文结合国内英语绘本市场原创匮乏的现状,探索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原创英语绘本的出版实践,并从绘画风格、神话故事、历史名人、民俗文化和古老哲理故事等方面对英语绘本的创作过程进行详细解析.文章旨在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原创英语绘本融合出版的更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全新文化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成功登陆央视,并得到了观众和各主流媒体的肯定。作为一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原创节目,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从浅层的成语猜词游戏到深层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更在于其极具悬念的表现形式与大胆创新的节目模式。  相似文献   

20.
闫焱 《传媒》2015,(21):45-46
近年来, "国学热"持续发酵,从电视屏幕到现实生活处处可见传统文化符号.地方电视台也纷纷推出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比如《成语英雄》《中国成语大会》《最爱是中华》等.2015年上半年,由贵州卫视独立研发创作的,以传播国学为宗旨的竞技类文化节目《最爱是中华》第二季再次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和收视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