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岭南文化的传播经历了从单一扩散向复合传播的路径转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古代、近现代、当代三个阶段梳理、探讨岭南文化的传播路径和传播范式,总结岭南文化的传播脉络和规律,即传播主体由个体向群体转向、传播渠道由单一媒介向多元媒介转向、传播内容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向、传播环境由时空依赖向文化依赖转向,以期为推广岭南文化、提高岭南文化影响力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流行广告语说服技巧的演进,分别从诉求方式、创意类型、卖点提炼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流行广告语在诉求方式上,由理性诉求占主导地位转为感性诉求一边倒;在创意类型上,从平白直述商品信息的告知型,到"花言巧语"的劝服型,而后转变为阐明观念、宣泄情感的沟通型;在卖点提炼方面,则经历了由产品功能转向符号意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的大量涌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垄断地位,使传播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文章从媒体话语形态上探究自媒体给传播带来的变化,认为在自媒体环境下,媒体话语发生了三个转向,即由宏大叙事向微叙事转变,由精英话语向草根话语转变,由意识形态话语向消费话语转变.  相似文献   

4.
王金枝 《视听》2022,(2):54-56
青春校园网络剧的叙事大致分为用户生产期、专业平台制作期和成熟产业期三个阶段.其叙事三阶段的差异呈现出青春校园网络剧在叙事视角、叙事内容、叙事手法、文化内涵上的转变,主要表现为由"全景式"转向"焦点式",由"青春爱情中心论"转向"青春多元论",回归现实主义,逐步向主流文化靠近.这些变化是青春校园网络剧探寻自我价值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9,(8):70-79
传播学研究的物质性转向是在传播观念二元对立的学术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回应了传播学研究"重精神、轻物质"的学术反思,重塑了传播过程在社会系统中的连接与中介作用。本文基于芝加哥学派的经验哲学思想,把作为经验的传播作为本次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理论预设,力图在二元对立的传播观念当中寻找一条中间路径,并据此来审视传播学研究物质性转向的底层架构、逻辑进路、范式转换与价值取向。传播学研究之所以要进行物质性转向,其根源在于走向先验的传播观念与社会现实之间出现了经验的断裂。传播学研究的物质性转向对原有的传播观念做出了实质性的改变,必然要在时空构造、现实图景与观念形态三个层面上经历漫长的逻辑进路,这也推动了传播研究不断从身份角色走向身体观照、从符号文本走向经验语境、从仪式参与走向群落生境、从秩序维系走向社会互动。传播学研究物质性转向对现实社会的潜在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取向中,具体表现为基于实在互动的建构主义、基于操作可控的实用主义和基于主体自觉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6.
薛涛 《当代传播》2015,(1):106-108
在当前我国以市场为主导的媒介环境下,公益属性的农业电视节目跟市场属性的其他节目同台竞技,自然是身处劣势,举步维艰。然而以《致富经》为代表的部分农业电视节目突破思维藩篱,应时顺势而变,在传播理念、受众定位、传播策略三个层面呈现出由"对农"到"涉农"发展思路上的新转向,不仅摆脱了自身的生存困境,同时也为整个农业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汉代时期的经济、教育以及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汉代社会价值取向由"礼"到"戏"的转变,并重点分析了汉代社会价值取向转变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体育思想内核转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健康传播研究为范本,建构了一个具有普遍示范意义的应用传播学的研究大纲和分析模式.健康传播的研究一般沿着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传播的效应维度,分为健康信息的触达与认知、健康观念的形成与演化、健康行为的启动与培育三个层次;二是传播的社会维度,分为微观个体性因素对健康传播与信息加工的影响、中观群体性因素对健康传播与信息加工的影响、宏观社会性因素对健康传播与信息加工的影响三个方面.文章基于发轫于美国的“健康信息全国趋势调查”,并结合我们在中国HINTS调查所获得的研究经验,较为详尽地探讨了如何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度价值挖掘,以及其所依照的十个相关理论模型的框架和范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流行广告语说服技巧的演进,分别从诉求方式、创意类型、卖点提炼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流行广告语在诉求方式上,由理性诉求占主导地位转为感性诉求一边倒;在创意类型上,从平白直述商品信息的告知型,到"花言巧语"的劝服型,而后转变为阐明观念、宣泄情感的沟通型;在卖点提炼方面,则经历了由产品功能转向符号意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新闻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稳定的网上新闻消费市场,开展多样化经营网络新闻传播将出现三种转变趋势:1.将大众传播的市场转变为细分的小众市场;2.将限于国内和地方的传播市场,至少部分地转向国际市场;3从或然率的市场(即提供通用的大路货的市场)转向个性化的用户市  相似文献   

11.
荀洁 《东南传播》2012,(11):31-35
在新医改语境下,从健康传播视角用量化方式考察新浪、搜狐和网易中健康频道的首页信息内容,目的是了解三个频道传播内容的总体情况,尤其以发现内容中的传播偏差为主,并试图寻找内里的原因。考察发现,三个网页均是大而全的"杂烩型"设计,以文字信息为主,配以少量的图片和视频信息,在具体内容安排上存在着重视生理健康,轻视心理健康、欠缺应景内容和软文、互动误导等问题。这一考察对于及时了解新医改对网络传媒健康传播的影响,拓展国内健康传播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广播电视凭借频道资源稀缺而拥有的垄断被打破,信息传输已由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由"一对多"的大众传播转向"一对一"的分众传播.而技术和制度是改变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叶刚 《传媒》2021,(11):75-77
迈入新时代,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正在发生重要的嬗变.本文以"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为例,从优化传播效果的视角,运用纵向比较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我国当前对外传播的三个转向,即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从理性说教转向感性故事,从自说自话转向有的放矢.这些嬗变对于我国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受尊重大国形象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电影市场,传播是营销的一种方式。多种类型的社会媒介传播方式为当下的影片推广创建了前所未有的营销环境,营销方式也从初期强调产品自身的信息和特权管理转向构建品牌和与客户的情感呼应。本文以电影《小时代》为研究目标,其研究价值在于这部故事性虚弱的影片借力于有效的营销手段收获了巨额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依托传播学理论,对相关网络信息数据和文献报道的研究,讨论该片的宣传理念和策略,借以总结出粉丝电影市场宣传的三个要点:1.营销方式需要从"导入式"转变为"互动式";2.需要依赖"舆论"进行传播;3".品牌"的塑造对于电影的宣传极为重要。电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粉丝电影的营销手段就像电影的内容质量一样关键,能够影响经济效益,值得被重视。  相似文献   

15.
陈淼 《传媒》2023,(22):59-61
<正>健康传播是面向公众普及医学健康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有效渠道。健康传播类短视频利用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将医学健康信息进行大众化普及,为医学健康信息传播搭建了畅通的渠道。在健康传播类短视频中,由国家卫健委设立的“健康中国”以权威的信息来源与优质的内容引起用户的广泛关注,成为典型代表。以其为个案进行分析,能够为健康传播类短视频传播策略优化提供参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健康,推动全民健康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宿静 《兰台内外》2010,(4):35-35
为了积极开展水利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机关工作服务,水利系统机关档案室开展档案利用工作,要坚持正确服务方向的同时,还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机关档案室由原有的储存型向利用型转变,由原有主要是被动地接待查阅档案向主动地、多途径、多方式地提供档案转变,由原有主要是提供档案原件向综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多地以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形式为机关领导决策和业务研究、学术研究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健康传播研究在中国大陆发展的历史为视角,通过对1991至2002年大陆主要发表健康传播相关研究成果的专业期刊的回顾和分析,从论文发表年份及期刊分布、作者单位、主要研究议题和主要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整体状况。本文发现: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主要刊登在医学、卫生专业期刊上;主要研究者为医学、卫生专业(研究与实务)人员;实证研究是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是传播效果及大众媒介的编辑、报道业务。文章揭示,传播学者的缺席是12年来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尹达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0):145-149
依据《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确定我国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判定标准,以CNKI所收录的1 094种医学期刊为范围,从中遴选国内医学领域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将传播学传播效果评价理论融入期刊评价之中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并统计相关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认知效果、态度效果、行为效果三个层面对我国医学领域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传播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入手研究微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的双重影响,提出大学生逃离生活、视微媒介为精神鸦片和价值迷茫这三个突出问题.提出微传播媒介下的大学生价值引领要形成"三力三找"路径,一是善于借力,即运用微平台,找到切入点;二是合理聚力,即"大思政"理论指导,找准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熊燃 《新闻前哨》2013,(3):36-37
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促使传统媒体由信息生产者转向知识生产者。新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实现"who/what/where/when/why"到"how"的跨越:整理和传播现有知识:提供社会化的知识生产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