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史籍记载和历史、考古学界的研究、考证,燕秦汉时期的辽东长城在辽北地区中部呈东西向穿过。境内近年发现了一批与长城相关的战国至汉代文化遗迹、遗物,其中尤以铁岭新台子邱台大型战国晚期至汉代遗址最为重要,被有的专家考定为汉代望平县址,虽有争议,但它的发现,对推进辽东长城辽北段的发现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理座标。要解决辽北境内燕秦汉长城的具体位置,我们必须以历史文献记载结合考古资料和田野调查工作,从辽北历史上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辽河水道的古今变化,以及战国秦汉以来郡县设置情况,长城在辽东的构筑特点,与抚顺浑北汉代列燧的关系和有无复线等诸方面因素来研究和确认。铁岭境内的燕秦汉长城、还应在邱台遗址以北的铁岭一带探寻。  相似文献   

2.
景长春 《兰台内外》2023,(16):67-69
畤祭是秦汉时期重要的国家祭祀方式,近年来,随着诸多秦汉时期畤祭遗址的发现,通过考古材料的比较,我们对畤祭有了新认识。本文通过已发掘的四个畤祭遗址的遗迹现象、用玉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初步探讨了秦汉时期各个畤祭遗址间的异同,以及畤祭是否包含对地主祭祀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3年3至4月,为配合官庄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组织人员对荥阳官庄遗址及其周边临近地区开展了全覆盖式的系统考古调查。此次调查以官庄遗址为中心,覆盖面积19.05平方千米,共采集了包括陶片、石器、骨骼、土壤在内的大量遗物标本,其涵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晚商、西周、东周及秦汉时期,为深入了解该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探讨郑州西北郊一带史前至汉代的聚落和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此次简报公布了调查所发现的部分重要遗迹和遗物标本。通过此次调查,对郑州西北郊荥阳一带两周时期考古学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竖河遗址和大张遗址大量西周早中期遗物和遗存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本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西周晚期偏晚阶段官庄城址的兴起及其周边一系列两周之际至春秋时期遗址的调查和发现,表明官庄城址已经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区域中心。  相似文献   

4.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即文化古迹,它包括人类在史前生活的遗存、历史年代久远的遗存和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纪念地等.辽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古到今,在这块上地上留下了大量人类的史前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遗址和各种纪念地.据统计,辽宁现已发现的古遗址有1 100)多处,这其中,最著名的十大遗址是:一、辽宁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迹——庙后山庙后山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城子村东庙后山的南麓山坡上,距县城小市10公里,距本溪水洞15公里,是 一座古人类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自在秦汉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繁荣阶段之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一段徘徊和沉寂,到了唐宋时期又出现r我国古代体育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鼎盛繁荣时期.本文将主要从唐代体育文化繁荣发展的原因、唐代体育文化发展的特征与形式等几个方面,对唐代体育文化进行某些特定视角的探析,以期找寻出一些那个极度繁荣的强大王朝时期在体育文化发展的某些隐藏于历史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对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龙门乡地域文化进行梳理,并对农业公园理论及景观营造路径进行研究分析,结合龙门乡地域文化特色和农业公园具体研究,深入了解龙门乡的地域文化背景,挖掘龙门乡本土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龙门乡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龙门乡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文化进行地域文化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7.
薛河流域是山东古遗址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10-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大学合作在此区域进行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共发现遗址和遗物分布区180余处。项目在田野调查和聚落研究中使用GPS定位、分区采集和Arcview软件分析等手段,主要考察了本地区北辛文化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宏观聚落形态和变迁情况。大体而言,这一区域聚落发展的总趋势为聚落数量不断增多,分布范围逐步扩大,聚落规模逐渐增大,聚落间的分化逐渐明细。具体又可以分为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时期的萌发期、大汶口文化至商代的稳定期、西周至秦汉时期的高速发展期三大阶段。宏观聚落变迁的整个过程以稳定和继承为主,突变始终居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新郑——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中华民族的圣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它位于郑州南50公里处,据历史记载及新郑裴里岗文化证实,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诞生、创业、建都于此,并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华夏文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在此相继建都539年之久.从而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因此新郑素有"露天博物馆"之称.轩辕故里、裴里岗文化遗址、郑韩故城、始祖山文化游览区等著名景点,都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禹军 《青年记者》2017,(26):125-126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观念意识.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方面表现为革命遗址、遗物等历史遗存和纪念碑、纪念馆,非物质文化方面表现为英雄事迹、革命精神和革命歌曲等.  相似文献   

10.
范军 《编辑之友》2006,(3):73-75
老出版人李瑞良先生数十年致力于中国文化史、学术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他先后在中国内地和台湾出版了<中国目录学史>、<秦汉时期的书籍文化>、<福建出版史话>、<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等专著,另有论文数十篇见诸报章.  相似文献   

11.
2015年春季,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在位于周家庄遗址西北的崔村南堡附近选点发掘,揭露出龙山及其后多个历史时期的遗迹,出土大量陶、石、骨及少量铜器。本文简要介绍该年度发掘所获的龙山期的遗迹与遗物,指出此次所获龙山遗存的陶器文化面貌与以往在周家庄遗址所见者大致相同,属于陶寺文化之范畴,但陶器的文化面貌较之以往所见者更为多元化。这些发现丰富了周家庄遗址龙山时期考古学文化编年,为研究周家庄遗址的聚落结构,晋南乃至中原地区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等学术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张伟  焦艳辉 《兰台世界》2012,(36):143-144
作为古代法律创始阶段的秦汉时代是中国族刑制度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起源、演变并逐步趋于定制的时期,乃是深入阐释族刑历史变迁、制度演进以及其与古代中国社会辩证关系的极佳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3.
沙伟 《档案时空》2014,(11):40-40
天心阁坐落于湖南省会长沙城南的原天心公园(现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园内,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古城长沙的文化符号和地标。1938年“文夕”大火将天心阁化为灰烬,至1983年天心阁的阁楼才得以重建。“文夕”大火后至1952年的十多年中,一直有私人业主在天心阁的遗址上建起了简易铺房,开设茶馆。1952年6月1日,长沙市人民政府重建千疮百孔的天心公园,并且接收天心阁茶馆的老板曹大炎为公园职工,由公园经营茶馆。  相似文献   

14.
莲城,为广南县县府所在地。莲城,因“四周山势开敞,具有川源之象,然岗坡绵延,平壤无多,近沿清山布列,形类莲花”而得名。广南县莲城,历史文化丰富,是座有名的城镇。据记载大约在五万年前,县境内的先人就开始开发着这片处女地,留下了许多具有研考价值的活动遗迹和大量的历史文化遗物,留下了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达十余处。秦汉时期,广南先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句町国。1382年设立广南府,1913年废府设县。广南莲城的先民善于农畜耕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地的生产技术和…  相似文献   

15.
秦汉两代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宫廷建筑的规划设计体现了当时执政者的心态和审美风尚。本文通过对秦汉时期宫城建筑的风格、规划以及形成原因等内容的研究,系统地阐述秦汉建筑规划与统治阶级理念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第一次全面展示西部地区抗战遗址的数量和概貌,是目前国内最大型的抗战遗址研究集,填补了中国西部抗战遗址研究的空白。该书对历史现场的真实展示,有着恢复历史真相、匡扶正义、维护战后奠定的世界和平秩序的政治意义;对于复兴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锻造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有着重大的现实教育意义;史论结合的论述体系以及图文并茂的学术呈现,对于促进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和档案学与现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文化发展需求相结合,有着积极的学科建设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度与隋唐五代的图书出版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编辑出版史上,影响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有一些因素至关重要.隋唐五代时期,科举制度的诞生成为这一时期图书出版事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动因.科举文化对于隋唐五代的图书类型、图书复制技术、图书贸易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这一时期极富特色的图书出版景观.  相似文献   

18.
书讯     
《中国图书评论》2015,(3):1-3,129,130
秦汉思想研究系列周桂钿著16开周桂钿先生是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大家,在秦汉思想研究领域尤为着力。本文集是周桂钿先生四方多年研究成果的结集。著述中对王充哲学、董仲舒思想及其学说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解说,对秦汉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人文、科学、经学、天文、医学等内容做了全面宏观的分析和把握,使秦汉思想的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和逻辑演进的历史脉络。《王充哲学思想新探》69.00元《王充评传》56.00元《虚实之辨:王充哲学的宗旨》70.00元  相似文献   

19.
秦汉是一个文化大发展时期,作为文化中的一部分,出行风俗受当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是盛行。这一风俗不但影响了秦汉时期国家的政治活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文化,并且还对后世的出行风俗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18-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山西西吴壁遗址开展了三年五个季度的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丰富的史前及其后多个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本文主要简报发掘所获东周遗存,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文章指出,西吴壁遗址东周聚落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包含居址和墓葬。已发掘的东周遗存皆为居址,时代多属战国,另有少量可早至春秋晚期,文化面貌与侯马新田遗址同时期者基本相同,属晋文化范畴。这些遗存丰富了遗址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为研究遗址的堆积结构、聚落变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