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董艺老师,您好!很高兴能采访到您.我们知道,您起初学的是钢琴专业,但最后又选择作为一名戏曲电视节目主持人,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呢? 董艺:您好,感谢贵刊的采访,很高兴与大家进行交流!成为一名戏曲节目主持人,这可能和我的家庭背景有一定关系.我出身在梨园世家,我的母亲和外公都是京剧演员,由于母亲和外公对我的影响和鼓励,以及他们对我的希望让我"不得不"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才艺.我起初学的是钢琴专业,同时也对演唱、舞蹈及小提琴等演奏比较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马跃老师,可以说您是从1998年开始涉足主持行业的,至今也近20年的时间了.据了解,您学生时代的梦想是音乐,但后来又从事了主持工作,现在看来,主持人工作对您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不同意义呢? 马跃:您好,很高兴得到贵刊的采访!我小时候的梦想的确是长大从事音乐,那时候认为音乐很神圣、很神奇,但我第一次接触到主持人这个行业时,对这个行业同时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但现在我也没有放弃音乐爱好,空闲时候也会哼上几曲,弹弹吉他,享受音乐带给我的惬意.我认为主持和音乐有相通的地方,比如说搞音乐是服务大众的,主持工作也是服务大众的.要说主持工作对我人生的意义,那就是主持带给我了更多的快乐,使我人生更具有意义.因为你从心底喜欢这一份职业,所以你就有很高的热情,也会去刻苦学习,去不断地实践,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以扎实的功底及专业技能不断地推动节目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思涵 《今传媒》2016,(1):1-3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王建萍老师,您好!很高兴能采访您.我了解到,多年来您一直专心钻研着播音主持工作,但是在工作之余您选择进修了旅游管理专业,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思涵 《今传媒》2016,(7):1-4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董超老师,您好!很高兴能采访到您.从2002年初您参与深圳电视台《第一现场》的策划筹备、采编等工作到今天也有13年之久了.这么多年,您对这档节目一定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请问是什么让您一直坚守在这个节目岗位上的? 董超:您好,感谢贵刊的采访!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访谈主持人:月光 月光:兆刿教授您好!我看到您在线了!很高兴您能接受<档案界>的邀请做客档案界论坛的<名家访谈>.覃兆刿:主持人你好!很荣幸受到蔡总编的邀请,作为首位被访者更是诚惶诚恐.各位专家和档案界的朋友,你们好!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印象中,电视采访一般是由一个人扛着摄像机拍,另一个采访者拿着话筒出现在画面上的。但是,随着摄像机的摄录一体化和数字化的出现,现在的电视采访只需一个人完成了,他既扛着摄像机拍,同时也向采访对象发问。在电视画面上,记者(主持人)不见了。因而有的学者把这种节目叫做隐性主持人节目。隐性主持人藏身于摄像机之后,既主持节目,又控制现场,是声画同步摄录的操纵者。 在这种节目中,隐性主持人往往采用抓拍、抢拍的手法,站在观众的角度与采访对象“面对面”地交流,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较之传统主…  相似文献   

7.
黄枫 《今传媒》2007,(3):7-8
今传媒:翟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今传媒>杂志的采访.做记者那么多年,现在还记得第一次成为记者时的情景吗? 翟树杰:我是军队系统最早摸摄像机的人.从1982年参加全军电视编导培训到现在算起来有25年.1987年中央电视台设立军事记者站开始从事专业,拍摄了第一部电视专题片.  相似文献   

8.
记者:杨台长.您好!我是《采写编》杂志社记者,感谢您接受我社的采访。春节前,《为了新中国前进》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拉开了央视迎春大幕,并创近期央视同时段播出电视剧的收视新高。对此,我们河北党报人同电视人一样感到无比欣慰,请您就该剧成功的原因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记者型主持人既是主持人,更是记者,因此,在主持现场不能简单地从主持人或者记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应从全局和整体出发,既要完成事件的具体采访、新闻稿的撰写,又要考虑主持采访的方式、场景及问话技巧,还要及时调整被采访人的心态和回答问题的角度,使访谈紧扣主题,最终在镜头前或者话筒前展现.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10,(6):80-80
张丹丹(1976年10月-),女,湖南卫视<晚间>、<背后的故事>节目主持人. 湖南湘潭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是在<湖南新闻联播>1998抗洪抢险报道中担任前方报道记者.第一次担纲的电视节目便是<晚间>,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她凭借在<晚间新闻>的出色表现评为2004年度中国最佳电视新闻主播.2003年开始同时担任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主持人,因为<背后的故事>,2006年她获得中国主持人"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张院长,您好,很技大学最年轻的学院,但通过近十年的努力,贵院已经高兴能采访到您!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是澳门科发展为澳门科技大学的第三大学院,请谈谈贵院的发展情况及办学理念. 张志庆:您好,我也很高兴接受贵刊的采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2008年迎来第一届学生,明年(2018)是建院10周年.目前,我院在校生1500多名,有传播学、设计学、美术学、电影管理与制作等学科,具有本、硕、博三级学位,拥有“多媒体新闻制作教学实验室”“金木工设计实验室”“世外陶苑:陶艺实验室”,正在建设和计划建设“数位建构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叶子 《今传媒》2005,(11):62-63
从3月28日央视二套推出“今晚”节目到现在,已经八个月时间了,高博作为央视这一档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受到很多观众的关注。他的语言和节目中一样幽默,但调侃之余,他非常认真地表达了对“今晚”的思考。生活中的高博高博的老家在内蒙古,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上大学时就开始在电视台做节目了。毕业时他以全班男生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中央电视台,并在二套的“旅游风向标”做了两年的外景出镜主持人,他还是央视“挑战主持人”的金奖获得者。采访中,高博向记者进行了自我介绍:“高博,男,现在不到三十,但长得…  相似文献   

13.
钱黎明 《视听纵横》2003,(4):117-117
我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没有研究,因此说不出多少行话。但是,从近期央视两位节目主持人有关非典的访谈镜头里,我对这一角色突然有了一种新奇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张翠平:王教授您好!欢迎做客<名家访谈>栏目.现在是学校期末考的阶段,您应该在忙于批改试卷吧,衷心感谢您拨冗接受我们的这次采访. 王茂跃:谢谢!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5.
思涵 《今传媒》2017,25(11)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您好,童教授,感谢您接受我刊采访!十九大的召开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送来了春风、鼓舞了各领域的士气,在新闻传播领域,您认为如何提高媒体公信力? 童教授:您好,很高兴接受贵刊采访!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提高媒体公信力是永不变的课题.党和国家需要掌握新闻传播的主动权,提高舆论引导力,首先必须狠抓报刊电台媒体公信力.因为在媒体技术构造的所谓"去中心化"新媒介生态中,媒体用户不是以地域划分,移动媒体时代,一段是报刊电台权威媒体,一段是社会化自媒体,中间是网络社区.政府在发挥管理职能时,需要思考:"政府作为其中的一个行动主体,应该怎么确保报刊电台权威媒体的公信力,有效平衡媒体社会整合功能和产业功能."  相似文献   

16.
韩淑举(以下简称韩):张老您好!谢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采访前我查阅了不少您的材料,但是关于您的中学阶段却少有提及。您是从哪里上的中学?是什么时候考上北京大学的?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图书馆学专业?  相似文献   

17.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用到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再为贴切不过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使很多怀揣主持梦想的年轻人实现了自己的主持梦,但主持人大赛只是一个平台,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更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历练。近期本刊采访到的是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节目主持人张宇,被观众一致冠名为央视美女主持人的张宇,勤奋好学,坚韧不拔,敢于挑战,凭着自己的一股韧劲,借主持人大赛的平台登上了自己热爱的央视舞台,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本期《今传媒》通过分享张宇从幕后到台前,并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主持人的经历,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主持人这个职业及作为一名主持人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8.
“获百佳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之后感受如何?”这是近来听众和朋友们经常问我的问题。细细想来竟不知如何作答。我只觉得和那些在新闻战线上默默耕耘一辈子的老编辑、老记者们相比,我实在很幸运。应该说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把我这个做了七年记者的年轻人推到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位置,给了我一个舞台。 中国广播改革走过了将近十年的历程,主持人主持节目成为大家喜欢的模式。有许多研究生,本科生放弃自己的专业而转行做主持人。那么竟争激烈的今天,我常思考这样一  相似文献   

19.
李平然:您好,王局长!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 王国振:你好!很高兴通过你们的采访,与大家进行交流. 李平然:国家档案局继2008年提出"两个体系"建设的主导思想之后,今年5月,又提出了"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请问: "三个体系"建设思想的提出,对今后的档案工作有何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您好!我们报纸最近开辟了《名人风采》专版,要求记者经常提供名人专访稿,我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名人都很忙,联系上就不容易,不要说作深入采访了。您能给我指点一二吗?读者王东王东同志:您好!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的记者生涯中采访过的名人不下百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体育、法制等各领域,有些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