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徐娟 《大观周刊》2012,(11):77-77
宋元时期作为中国绘画史上开宗立派艺术变革时代,他的文人画在绘画史中更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宋元文人画艺术对文人画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琼芳 《大观周刊》2012,(41):63-63
本论文是对宗教学与绘画艺术关系的研究,侧重点是道教哲学思想和道教神仙信仰对元代文人画理论、绘画题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道教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对绘画尤其是文人画有着深远影响。文人画理论中的意象造型、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天人合一均与道教理论有着密切联系,道教的形、气、神理论直接演绎出文人画形神理论和气韵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3.
龙德明  邹乐 《兰台世界》2015,(6):150-151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绘画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写意精神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不但发扬了文人画艺术精神,还具有高超的艺术品格,也证明了传统文人画艺术精神价值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日本南画和文人绘画离不开"文人"这一概念。日本的文人概念与中国存在很大差异。纵观日本的历史发展,没有像中国那样形成明确的整体的文化群体。日本南画的产生情境不像中国文人画那样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也没有像中国那样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文人群体的文化品行对一个画种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只是作为一个绘画流派存在。江户时代之前的文化群体基本上由僧侣、贵族、武士构成,江户时代后期,商人也参与到南画创作中来。他们从事绘画活动的目的不同,艺术品味不同,在南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可以说是他们合力完成了明清文人画在日本的南画演化。  相似文献   

5.
元代国画笔墨艺术简约清逸,以极其求神写意的意境表现方式开创了中国绘画艺术新时代。元代绘画艺术不仅发扬了我国古典哲学中"天下朴素之大美"的禅道思想,其中也蕴含着深邃的人文精神,这奠定了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文文 《新闻爱好者》2010,(3):152-153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源远流长.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以及丰富的理论著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至今影响着中国画坛。在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文人画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理论.形成了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孙浩 《今传媒》2020,29(3):147-148
文人画滥觞于晋唐,形于北宋,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清。它既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又是中国绘画史中所指最为复杂的概念之一。回顾文人画产生及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别具一格的一面,充分理解和批判不断发展衍变的文人画历程,最基本的就是要准确地把握文人画的内涵和特性,这样可以让我们对其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王冠伟 《大观周刊》2012,(26):22-23
在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中,艺术家们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另一方面也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国风景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在油画创作上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美学经验以及绘画技法。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的同时,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形成了当代中国风景油画所独有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王力椮 《兰台世界》2017,(6):118-120
赵孟頫祖上世代均为宋代王侯高官,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其书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真、行、草三个方面。赵氏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的审美标准。他取法唐、五代,重气韵、讲骨法,追求自然质朴的艺术效果,批评南宋琐细浓艳或故作奇崛的创作弊端和不良习气,从而重建古朴率真、温馨蕴藉而又清新典雅的美学品格。赵孟頫博学多才、书画俱佳,因此才能够得出"书画本来同"这一重要的美学原则,开创了"文人画"一统天下的局面。赵孟頫的书画艺术不仅蜚声当代,而且对后世也产生巨大影响,明人王世贞说":文人画始于东坡,自雪松敞开大门",这句话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南亚丽 《兰台世界》2013,(11):153-154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由中古转化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构建我国绘画的独特符号体系方面,还有助于完善我国绘画的审美规范.此外对于丰富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等也特别有益,这些对我国现在的影响也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上,文人画家占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从苏轼开始,文人画正式树立旗帜,文人画家们尚意轻形的审美倾向和注重气韵修养的审美实践为中国绘画注入了鲜明活力.苏轼明确地提出绘画的审美观不追求形似,提倡神似,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浅析"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苏轼绘画审美观:1.北宋画坛与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出现2."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的阐释3.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绘画的影响4.总结  相似文献   

12.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关于他是否属于“金陵八家”的争论,已不是影响他成为一代宗师的因素。他深受文人画思想的影响,是其早期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师承,也是他创作的根基。但他又能够摆脱文人画的思想束缚,上追五代北宋山水画之意境、笔墨技法及注重深入自然观察写生的传统,将元画意趣和宋画理学融会贯通,创作出了浑沦雄厚、幽邃苍润的绘画作品。完成了从“白龚”到“灰龚”再到“黑龚”的风格转变。他是站在整个山水画艺术发展的高度,既有对南派艺术的学习,又有北派艺术的影响,继往开来,开创出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彭修银教授在会通中西、完成美学范畴的建构后,先是着手中西戏剧美学的比较研究,接着又转向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研究,最近几年致力于系统地整理中国绘画美学,推出了新著《中国绘画艺术论》。  相似文献   

14.
王若鸿 《兰台世界》2012,(12):25-26
唐代绘画在中国封建社会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从初唐、盛唐到中晚唐,绘画在不同的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影响着后世的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佛教美术包含雕塑、壁画、色彩和结构造型等艺术形式,在传入中国后因其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与传统绘画相融共通,成为对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最大的外来艺术。古代佛教美术以思想文化为媒介,完善了传统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促成中国传统绘画内容形式的主动式改变,给中国传统绘画的衍化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珠山八友"的产生背景出发,对于"珠山八友"这一瓷艺流派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从文人画的艺术追求、瓷画结合、雅俗共赏等三个方面对"珠山八友"陶瓷绘画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剖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太仓又名娄东,是个文化禀赋丰厚的城市,作为娄东画派的发祥地,素有“画乡”盛名,在中国绘画史上有过光彩夺目的一页.其中尤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杰出代表,“四王”在娄东一带,或生活、或学习,推崇明代画家董其昌倡导的南宗山水画法,形成了特有的娄东画风.继后有“小四王”“后四王”等等,延绵不断几百年,几乎统领了整个清代画坛,对后世的绘画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娄东画派的画家们通过对历代南宗文人画风格的继承和整合,以及对江南秀丽的地域审美特色的提炼和感悟,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浓厚的笔墨功夫,重视形式美,创建出具有主观表现性的绘画新风格.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娄东画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元时期,我国的绘画领域产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相对于唐宋时期盛行的严谨的风格,绘画开始变得随意而飘逸,并且迅速在士大夫文人里形成了一种潮流.这种由士大夫文人倡导并且付诸实践的绘画风格被称之为文人画.  相似文献   

19.
杨燕 《大观周刊》2012,(39):265-265
世界上受禅宗思想影响最深的国家恐怕非日本莫属,到了当代,禅宗精神已经深深地印入日本人的情感和生活习俗之中,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东西。日本在俳句、绘画、书法、建筑、茶道、花道等各个艺术创作、艺术理论领域及美学领域都受到禅宗美学的影响。在其影响下,日本艺术呈现出一种“残念”之美。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随着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带来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相同的艺术模式,并对中国传统绘画格局的重新构建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重在讨论明清时期西方宗教势力在中国的传播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