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师德,教师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 德 , 树 人 之 根 , 立 师 之本。师 哲之 魂,古今 皆 有佳 论,每朝 每 代 均 有 热 血 之 士 挥 毫 论 书 ,为推 佳 作。笔者 首 崇韩 愈 先生 高论:“师者 ,传 道 ,授 业,解惑 也。”寥寥 9字 ,不仅 概 括了 为 人师 表者 的 全 部 精 髓 , 且 将 师 者 之 魂“传 道 ” 石 凿 斧 刻 般 铸 于 警 钟 铜鼎之 间 。 君 欲为 师,必先 有德 ;有 德之师 ,才 能传 道 。古 往 今来 ,史 书册典 载 之,树 碑 立传 者,均是 传道呕 心 呖血 、甘 为孺 子 牛者 。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宛如沃野千顷,抚梁育栋,滋润历代人才辈 出;更 如太阳 之光 …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立德树人,是为全社会立德,为全社会树人。立德,首先立师德;树人,首先树人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高校的镇校之宝,是高校的"关键少数",也是高校德之本、学生德之源。本文就高校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践行职业道德修养做些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道为最先。而要传道,教师首先得正身"。作为高职教师在师德方面上,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敬业爱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来教育感染学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师者的一面明镜。  相似文献   

4.
一、德与识的统一,人师与经师的合一师德建设必然要求德与识的统一,即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所概括的“人师与经师的合一”。人师,即为人之师,教人为人之道。就“人师”而言,师德建设应着重于以下两点:1以诚为首,坦诚为人是做教师的基石。教师惟有诚实,才能心正,心正方能人正...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要做到重官德修品德,做到"三常":常修为官之德、常想立身之本、常思贪欲之害;知规而不越矩,这样才能践行"三好":做好人、干好事、当好官。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党和人民都放心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6.
周颖 《吉林教育》2000,(10):39-39
“爱为师德之本,无爱便无教育。爱可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爱可以开掘人的智慧,爱可以开阔人的胸怀。爱,利于德,利于智,利于体,也利于美。”这是李燕杰在《师德断想》一文中对师爱的一段论述。一个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他同时也必然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尤其那些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更需要、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教师应该理解这些学生的处境,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有着丰富内涵,坚持把“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境界追求,包括四重要素——当好学生信仰之师、品行之师、学问之师、仁爱之师。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四方面问题:思想政治素质有待加强;立德树人意识有待激发;尊师重教氛围有待强化;制度规范建设有待完善。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有四个途径:突出思想铸魂;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德为师之本,师德兴则教育兴,教师素质的高低是素质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修养,崇尚师德,以德立教,以德治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发展教育的神圣使命.倘若学识不高.人格不正,怎能为人之师?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古往今来,实践证明师德是立教之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先进文化的化身,是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必将影响学生的理想、志趣、情感、意志等等.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正"五官".树风范,立师魂.  相似文献   

10.
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是教师事业成功的保障,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十多年教书育人生涯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传道,不仅要传学问之道,更要传做人之道;授业,不仅要授学问之业,更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解惑,不仅要解学生共同之惑,更要解个体的特殊之惑。  相似文献   

11.
正何谓教师?《新华字典》作了如下解释:"教"即传授、指导、教诲之意;"师"即传授知识技能的人,引申为榜样之意。综合二字的含义,我认为,所谓教师就是指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同时融合教诲、指导、榜样之作用的人。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导做人,因此,师德是教育之魂,师能是发展之本。具体来说,一位良师既要有为人师表、敬业乐业、关爱学生、勤廉执教  相似文献   

12.
强教必强师,强师先立德。“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比较规范地对才与德进行区分,表达出以德为先的倾向,阐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并且鲜明倡导“宁愚勿小”的用人之道,给我们的道德建设以深刻启示。在硬件设施满足基本要求,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的今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说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技术的话,那么,良好师德师风就是教育战线最姜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以新的视角审视教师职业道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 代 教 师 正 处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文 化 多 元 化 、 社 会 信 息 化 的 背 景下 ,教 师 职业 道德 遇 到 新 的冲 击 与挑 战。 以 新的 视角 来 思 考 教师 职 业道 德 的 要 求 , 对 于 加 强 师 德 建 设 ,树 立师 德 形象 具有 重 要意 义。 一、对待教师职业—— —敬业献身。 国 际 21世 纪 教 育 委 员 会 的 报告 《教 育— 财富 蕴 藏 其 中》 中 指 ——出 :“人 们 要 求 教 师 既 要 有 技 能 ,又要 有职 业 精神 和献 身 精神 。”教师 的职 业精 神 和献 身精 神 是 做 好教 育 教学 工作 的 前提 。只 有 教 师 …  相似文献   

14.
德为师之本,无德无以为师。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与具备的品质。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其师德与育人理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高师院校期间的学习与培养。因此,高师院校应树立科学的大学文化整体育人理念,重视师范生的师德培养,优化校园育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杏坛三说     
名师说名师者,师之名流者也。名在何处?德高、业精、善诱也。古今学者必有师,遇名师者大幸,遇庸师者大悲也。名师之授业,弟子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常有茅塞顿开之乐,举一反三之获也。启之、导之,弟子焉有不成才之理?庸师则不然,以其惛惛,岂能使人昭昭?无味之语言,刻板之教法,浅薄之学识,可憎之面孔,弟子木木然,昏昏然,避之犹恐不及,焉有成才之理?为人师者,犹为人父母,贵在育人,切切不可误人也。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误人者,误国也。天下父母,其心可怜,莘莘学子,仰慕名师。名师之责,重于泰山…  相似文献   

16.
德为师之本,无德无以为师.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与具备的品质.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其师德与育人理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高师院校期间的学习与培养.因此,高师院校应树立科学的大学文化整体育人理念,重视师范生的师德培养,优化校园育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爱为师德之本,无爱便无教育。爱可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爱可以开掘人的智能,爱可以开阔人的心怀。爱,利于德,利于智,利于体,也利于美。”这给教育者一个启迪:在实施教育时必须要以爱学生为本。也就是说必须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必须会激励他们,宽容他们,提醒他们。  相似文献   

18.
德为师之本,师者须德高。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而我们教师师德现状令人担忧。为提高国民素质,造就“四有”新人,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职业道德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教师要坚持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所谓德者,得也。教师要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对自己进一步提高师德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经常自省。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马马虎虎教学只是敷衍塞责教学工作。如果教师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就需要自省,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优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退步。  相似文献   

20.
德为师之本,为师需德高。教师职业道德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道德具有自身的特点,对高等教育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会产生较大影响。加强师德教育,制订高校教师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是高校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