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找到正解     
苏甦 《围棋天地》2010,(24):108-109
正在王老虎筒子焦头烂额之际,晚报上的一则围棋班招生的消息吸引了他。人家大腿一拍:我姑娘脑袋大,聪明啊……学围棋准行。脑袋大是事实,聪明不聪明就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2.
李辉 《围棋天地》2013,(22):110-110
三十年前,围棋热还没有兴起,电视转播也没有,更不要说围棋频道和视频了。我当时所听到的聂卫平谈围棋,是一没有影像,二没有声音,只有文字和棋谱,要用心去听的《聂卫平谈围棋》一书。  相似文献   

3.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5,(1):65-65
西安的“橙色陨石”读者问:我最近买了一本了然著的围棋书《提高你的战斗力》,回家后我看见书上写着“国际围棋协会指定培训教材”。我从来没有听过有“国际围棋协会”,请问到底有没有这个组织呢?  相似文献   

4.
围棋的起源     
刘知青 《围棋天地》2010,(15):104-105
围棋起源于中国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围棋起源的时间一定早于文字,否则就应有相应的文字来记录围棋的起源了。现在我们只有关于围棋起源的传说可以参考了。传说中,围棋是中国古代圣王尧舜(约公元前二十三世纪至公元前二十四世纪)所创造的。西晋张华在《博物志》记载道:“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如果围棋的确是尧舜所创造的,那么现在只留有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那时并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文字,也就不可能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5.
前面说过拜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声势,托围棋文化的福分,虽然我既没有上“学前班”,也没有满七周岁,还是混进了爸爸单位附近的小学校。按说我这么个在“各个领域”腾挪、转换过的“散仙”,冷不丁进了教室是很难适应的。但是开学前几个月的围棋学习,至少让我练就了同龄孩子少有的“坐功”,所以“布局”阶段至少没出“恶手”,尽管老师很早就敏锐地发现我在课堂上不够“老实”……  相似文献   

6.
围棋,历史悠久,其缘起于何时,由国内的典籍已难断定。虽然《大英百科全书》等书对围棋的起源有详细的年代记载,但均难采信。《大英百科全书》中说:“围棋,公元前2356年起源于中国。”《美国百科全书》说:“围棋于公元前2300年由中国发明。”但他们这一论断的根据是尧造围棋,而公元2356年,即所谓的尧即位元年,也是后人依据辛亥革命时期出版的《民报》上使用的黄帝纪年推算出来的。围棋起源如此扑朔迷离,于是,从一开始,围棋就为许多神话传说留下了衍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在台湾围棋界目前最大的热点莫过于本因坊最新得主王铭琬,并由此掀起了一轮“围棋热”。曾诞生过王立诚棋圣以及堪称棋坛元老林海峰九段的台湾围棋界正日渐成为世界棋坛一股不容忽视的生力军。让我们藉由这篇访谈,一窥其中奥秘吧。 记者:王铭琬:王: 首先恭喜你成为新本因坊。在台湾,围棋是很受欢迎的一项运动,听说很多达官显贵喜欢下围棋。 王:围棋是一项大众化的运动、即使是老年人也不会感到太过吃力,这也许就是它目前风靡东亚的原因吧! 围棋世界是一个天下大同的世界,没有国界之分的。在日本的围棋职业联赛中中国棋手和韩国棋…  相似文献   

8.
致敬老兵     
《围棋天地》2014,(21):68-69
在子力不利的情况下,执黑的依田纪基居然连续扳头,丝毫不惧白棋的攻击,“老虎”的称号绝非是浪得虚名啊!黑13碰,本就不利,又挑起战斗是意欲何为呢? 提起“老虎”依田,最让棋迷朋友们津津乐道的一定是他那“石佛”克星的称号——当年李昌镐独步天下的时候,却屡屡败在依田的手下。然而,岁月不饶人。随着进入互联网时代,围棋的竞争愈发激烈,低龄化的现象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此情此景下,打破年龄的束缚,奋力拼搏在一线的前辈们,总是能带给我们感动,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追星之旅     
苏甦 《围棋天地》2011,(9):112-113
学棋后不久,挡不住王老虎的旁敲侧击加各种刺激,我喊出了“长大以后也要当九段!”的豪言壮语。我想这也应该是每一个下棋的孩子心中的小“秘密”,当然这个“秘密”早已经从他们手中展开的折扇、身上的T恤、随身携带的棋具和棋书昭告天下了。回首往事,套句定式语言真是——痛并快乐着啊!痛多一些,快乐多一些?  相似文献   

10.
龙门这边(79)     
郑凌志:久有凌云志(二) 有一天,我在市中区的新建小学上象棋课,报名象棋的只有四人,甚是凋敝.旁边围棋班的同学也不是太多,仅七八人,于是象棋班和围棋班进行了互动.放学后我跟围棋班上的一个小女孩交谈起来,我问道:“学围棋学了多久了?”小女孩回答道:“六期.”刚以为这个围棋初级班的小女孩是个新生,不想都已经是老学员了,我有些惊讶.“参加过比赛没有?”“没有.”  相似文献   

11.
没有文字,黑子、白子不分“高低贵贱”,可随意往棋盘的空点上放,构成了围棋“易学”的基本条件。现在,五、六岁的小孩学围棋已很普通,小学、幼儿园上“围棋课”的也屡见不鲜,但在围棋升温的同时,这个“大潮”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孩子们该怎样学围棋?不会下围棋的家长怎样指导孩子下围棋?下面根据我多年的少儿围棋教学经验向一些年轻的家长们提出几点建议,也许有助于带孩子学好围棋。  相似文献   

12.
围棋有诸多雅称,而最有名的莫过于“坐隐”和“手谈”。尤其是“手谈”一说,至今还为人们所乐道。“坐隐”和“手谈”,典出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巧艺篇》日:“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王中郎就是王坦之,字文度,东晋简文帝时,他先后担任侍中、中书令等重要职务。因为曾经兼任过北中郎将,所以人称他为王中郎。支公,即支遁,东晋著名僧人。字道林,世称“支公”或“林公”。俗姓关,东晋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他与王坦之是同时人。这些都是棋迷朋友们很熟悉的围棋掌故了。  相似文献   

13.
无论怎样,围棋总给人强烈的沧桑感和悠然感;不然,欧阳修就不会有“棋罢不知人换世,洒阑无奈客思家”的投入与感慨;赵师秀也不会有“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从容与失落。围棋也是智慧的活动,虚与实、大与小、巧与拙、进与退,取决于理性的判断和棋路的计算。围棋被视为古代文人的基本技艺之一,与琴、书、画一样,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也最能怡养心情。  相似文献   

14.
邱振宇 《围棋天地》2013,(19):105-105
一路至今,购买的棋书用数不胜数形容自然有夸张之处,不含历年的《围棋天地》等杂志,纯围棋书洋洋三五百本是只多不少。部分棋书现已不记得去向,但这本《围棋八大课题》“品相”虽一年“老于”一年,自己却一直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15.
编军围棋软件是俞斌九段颇为得意的“业余爱好”。回忆起当年一头扎进电脑程序那会儿,俞斌九段说:“那时的业余时间全用来玩电脑了,除了吃饭睡觉比赛就是电脑。想想当时也真是年轻,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有的只是对电脑的热情,每攻克一个难关关能带给我很大的成就感。放到现在也话就吃不了那个苦了。”从1989年接触电脑至今,俞斌九段成功编写了《围棋棋谱管理程序》、《围棋基础训练及段位测试》、《围棋级位测试6000题》第一系列围棋软件,深受爱好者及专业棋手的推崇。  相似文献   

16.
年龄之美     
李世石少年得志,得志便猖狂,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位,被他踩扁的,都是他老师,或者前辈。这也好,给围棋添点滋味,总比大家都规规矩矩强。围棋这个东西,其实是年龄越大,境界越高的。给围棋前面戴个帽子,成了“竞技”围棋,就有打架的味道了,境界高不起作用,老年人肯定吃亏,如果像早先的日本人,一天下一手,这个小李疯子,未必下过吴清源。当然了,假如有一天,一个80高龄的老人夺了世界冠军,那才叫奇迹,轮不到李疯子来骄傲了。小有小的好,老有老的宝。竞技出了这样的结果,就看出年龄之美了。李世石也就是在没老虎的山上充猴王,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他…  相似文献   

17.
汪芬 《围棋天地》2011,(17):109-109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围棋爱好者在提高棋艺的历程中大都曾受益于棋书,我也不例外。在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的藏书中,我最珍爱的是《围棋八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黄希文 《围棋天地》2004,(13):70-72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它为我们揭示了谋略在军事作战中的巨大作用。实际上,围棋盘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其间所隐藏的云诡波谲,不胜枚举。围棋大师们在棋盘上所展示的围棋谋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闪电战,以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为棋迷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9.
黄希文 《围棋天地》2004,(10):71-73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它为我们揭示了谋略在军事作战中的巨大作用。实际上,围棋盘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其间所隐藏的云诡波谲,不胜枚举。围棋大师们在棋盘上所展示的围棋谋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闪电战,以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为棋迷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20.
黄希文 《围棋天地》2004,(14):70-72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它为我们揭示了谋略在军事作战中的巨大作用。实际上,围棋盘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其间所隐藏的云诡波谲,不胜枚举。围棋大师们在棋盘上所展示的围棋谋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闪电战,以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为棋迷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