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适性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确立了“自主学习”“自我选择”“自主发展”的“三自”教学原则,以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在“三自”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我们逐渐形成了三大教学品牌:以满足需要为目标的“自选课程”,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适性课堂”,以差异性为基础的“发展性砰价”。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校本研修,仁者见仁,智者风智。笔者认为,校本研修是一种以学校发展为本、学校自主组织和专业引领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教研活动。因此,校本研修必须立足于学校,即以校为本,方式是“研”和“修”。教师发展是目标,但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个人体会比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简单的讲就是一种以校为本而进行的教学研究。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安徽省宿州市二职高不断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自去年4月份起,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三自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所谓“三自教育”,就是学生通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校成立了“三自教育”办公室,负责三自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考核等工作。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三自教育”办公室的统一安  相似文献   

5.
我校在认真总结教育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发展和定位进行了深层思考,在“主体性”教育教学领域开展了研究,并提出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三自教育”的办学理念。“三自”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全面发展”的理念,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的精神为指针,在柳州市教育局、教科所、柳南区教研室的指导下,按照“自主,合作,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使所有参与本项目的专业人员在实践中得到培训,在培训和交流中共同提高和发展。二、活动目标1.“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就是以学校的校本研修为基础,组合两校的研修思路和资源,开展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建,相互学习,相互依存,互惠共享,形成校、片、区三级联动的…  相似文献   

7.
“三自一导”是以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现代认知心理学为指导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自一导”是指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读书、自主研究、自主发展,并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重组教材。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课的能力,笔者试图以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从高中学生如何用“三自一导”的教学模式来参与音乐欣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 分层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核心,是构建学校校园文化的指导思想。在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就是要以“特长发展”为本,促使学生兴趣爱好的培植与个性特长的形成;就是要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发展;就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密切合作,使教书不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要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适性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确立了“自主学习”“自我选择”“自主发展”的“三自”教学原则,以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在“三自”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我们逐渐形成了三大教学品牌:以满足需要为目标的“自选课程”,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适性课堂”,以差异性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罗杰 《湖南教育》2014,(1):53-5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场“学校重建”运动。其共同特征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各自特点的优质学校模式。近几年来,常德市武陵区提倡“校校有文化、校校有特色”,这些以学校为本的研究突出了学校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显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内涵式”校本培训的概念、特点及优势 所谓“内涵式”校本培训,是相对于传统的教育行政 部门和办 学团体策 划的自上 而下 的“外控式”的教师培训模 式而言的 ,就是以 学校 为 本,以 学校 为基 础 ,以 学校 为 阵地 ,以 学 校为 主 体开 展的 教 学研 究与 教 育科 研 融合 在一 起 的培 训活 动 。它 源 于学 校发 展 需要 ,是 学 校自 身 发起 和规 划 的, 旨在 满 足学 校 每个教师的工作需要。 “ 内 涵 式 ”校 本 培 训 具 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其一,它是一种 自主 性 活动 。校 本 培训 的 主体是 教师 ,其培 训 的内 容,来 源…  相似文献   

12.
姜金树 《宁夏教育》2012,(10):19-19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有效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试教高中数学新教材的过程中,针对新教材可读性强、容量大这两个特点,笔者在新授课的教学中,较多地尝试了“三自一导”的教学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谓“三自一导”教学法是指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自主结论”为主体,以教师“科学引导”为主线,力求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遵循思维规律,挖掘学生潜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凸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习作活动中放开种种束缚,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强调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基于上述的认识,我在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三自引导”的作文教学研究,即“自能作文”、“自改作文”和“自主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自能作文、自我创新,渗透素质教育,围绕认识、情意、技能等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5.
张禹 《吉林教育》2009,(4):20-20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进修制度的简称。这里有二个关键词,一是“以校为本”,二是“研修”。所谓的“以校为本”就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各个学校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规模体制、经费来源、教师状况、生源情况及各个阶段的办学目标等各不相同,所要采取的发展策略也就各不相同,每一所学校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能够促进提升和发展的方法。所谓的“研修”,就是研究和进修,这里的进修指各种学历的和非学历的,但都是围绕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提高的。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是指学生自己做主 ,通过自身的活动 ,自主地探索 ,来获得知识 ,促其发展 ,掌握学法的一种学习行为。课题立足“自主” ,突出“发展”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它是以研究“如何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 ,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和探索活动 ,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促进认知和人格发展 ,为日后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此 ,我们提出了以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主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流程“自主学习 ,主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是 :激趣导标———自…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学生具有自主性,才可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以授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转移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种“自主学习”可概括为建立在学生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炽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我国“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启动,校本教研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也似百花争艳,各领风骚。认真分析和总结改革成功名校的经验,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衡水中学的“诱思探究”模式、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等等,都紧紧抓住了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学校以发展为本,学校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本”,而教师的发展则在学校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宁教育》2008,(10):F0003-F0003
近年,大连市第六中学以“打造品牌学校,创办优质教育”为办学宗旨,树立“以人为本,自主发展,与时俱进;以校为本,和谐发展,与世同步”的办学理念,打造“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倡导“律己、爱生、严谨、奉献”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刻苦、奋进”的学风,深入挖掘教育资源,脚踏实地地开展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20.
“家校互动”政府实事工程的实施,为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新的对话平台,如何发挥其优势,成为大家关注的议题。本子系统的研究开发,就是建设一个全方位适应不同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资源库,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