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正前一时期报纸上报道了许多因师生矛盾而引发的恶性事件,这些恶性事件是不和谐师生关系的突出表现,它的连续发生一定有其诱因。第一,有可能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第二,有可能是大的社会环境不好,不良因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学生,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巨大阻碍;第三,有可能师生关系不和谐,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壁垒中解放出来,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造就人。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健康、和谐,学生才会接受教育,才有可能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特别需要关心和帮助。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  相似文献   

3.
朱雪萍 《学周刊C版》2011,(8):146-146
课堂的和谐关键在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教师对学生太放松.而是对学生管得太多.管得太死。以至于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为了改善师生关系.生成和谐的政治课堂.我们要学学老子的“无为”思想.“行不言之教”.因势利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贯彻“无为”的思想.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础。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友好,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学生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构建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中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一、爱学生是建立尊重、平等师生关系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应…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学校教育,而和谐的学校教育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校教育便失去了良好的心理氛围.目前,师生关系中尚存在着一些不和谐方面,教师和学生的不良心态是影响师生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构成了学校教育丰富的内容。师生关系极大地影响着教育全过程,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感觉到爱和尊重,才能乐观自信,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才会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未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少数老师“恨铁不成钢”,动辄对学生嘲讽挖苦;不少课堂缺乏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民主气氛;有些善良的教师甚至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利……这样的师生关系已演变成…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从师德方面分析,这些不和谐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师教育观念缺乏时代性、教师素质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育思想和行为功利化等原因导致的.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胡雪红 《考试周刊》2009,(26):225-226
众所周知,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较难处理.时常会落入一个尴尬境地,轻则个别学生与之对抗,重则群起而攻之。究其原因,大多是班主任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心理特点,而片面地强调学生的顺应,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紧张,造成一系列的恶性事件。或是由于对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够了解,很多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障碍。要改变这种状况,还须溯源而上.从根本出发,摸准中学生的“脾气秉性”,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想其所想,急其所急”,使学生逐渐对教师和学校产生认同感,进而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本身。  相似文献   

9.
一、改变传统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谐”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我们知道:“没有和谐就没有发展,没有和谐就没有生命,和谐之于人类,和谐之于社会,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不断努力。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打破层次观念,融洽师生关系,承认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多样化、层次化、大人才化”的“多元化”管理,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帮助”学生感受“和谐”教育的乐趣,从而获得更新的激情和动力。其次,教师要确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有无私的敬业精神、渊…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内容。在“思政课”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就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修养及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1.
尹金华 《湖南教育》2004,(17):39-39
的者语教放它方相,提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中,应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要义。传统教育崇尚“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真理的化身,是权威的象征,学生对教师存在着崇拜、敬畏的心理,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这样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盲目地相信、依附教师,惟教师是从,死  相似文献   

12.
蔡凌 《南昌教育》2008,(3):11-14
一、前言 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必须以师生关系的和谐为前提。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13.
老子说:“天下事必做于细”,西方人说“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是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细节是科学.需要我们去研究;细节是艺术,需要我们去追求。教育中关注学生细节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动脉.观察不到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善于捕捉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记忆中不存储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乏真爱的教育。总之.没有细节的教育是粗糙的教育,不完美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细节。并及时反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管理各方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对教育效果及学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它始终是教育研究的重心之一。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存在一些不和谐的情况。因此,应从教师、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加强协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起点是教师要懂得师爱的价值,知道怎样去爱学生和怎样赢得学生的爱;和谐的基石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民主和鼓励;和谐的氛围是“润物细无声”;和谐的境界是教育无痕。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既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也是高等学校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两个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在教师和学生当中,教师又是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承担着引导师生关系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高校、家庭、社会也是重要的影响要素.和谐师生关系的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律、自强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旭鑫 《文教资料》2010,(31):120-121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诸多不和谐的现象,只有认真分析这些不和谐现象.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王舒 《成才之路》2012,(35):66-66
教育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是能动的主体,因而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新型的师生关系错综复杂,产生师生教与学的疲惫,种种的不和谐因素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建立健康互动的师生关系,从而培养和谐的师生情感,做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以达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师生关系已从"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朝着平等、民主、和谐的方向发展。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会乐于学习,才有可能被培养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怎样才能拥有良好师生关系呢?下面我结合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点  相似文献   

20.
一、变“主宰”为“主导”,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尽管我们喊了几十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在实际工作中碰到具体问题,常常会变成一切由教师自己“主宰”。试问,如果教育教学活动不是在构建了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如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和谐发展,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呢?因此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宰”转向“平等中的主导”,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