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媒介浸透生活并成为个体存在状态映射和环境因素的今天,媒介素养教育日渐受到更多关注。本文研究以推进陕西农村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为目的。基于认知,有的放矢的媒介素养教育其前提是对现状的了解,笔者考察了陕西农村小学生媒介接触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学生媒介素养表现,以期为后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数字化使信息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信息保存更加便利、持久。虽然数字媒介带来了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快捷资讯和个性化服务,但传统纸质媒介也并未因此退出历史舞台。文章通过对纸质媒介与数字媒介进行比较研究,寻求不同信息传播的最佳方式,为两种不同媒介在未来市场环境中合理运用及优化组合提供依据,探寻两种媒介在竞争中共同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媒体以新的传播机制,对信息传播格局带来影响,并对现实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也对公众、传媒业者以及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公众来说,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媒介使用素养、信息生产素养、信息消费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等。对于传媒业者来说,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他们的媒介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包括,对社会化媒体的认识与运用能力,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数据与技术素养,在社会化媒体中"公"、"私"界限的把握能力等。对政府机构和官员来说,媒介素养不是简单的"应对媒体"的能力,而应该表现为对媒体角色、功能的认知及相应权利的保障,对社会化媒体价值的认知及对公众相应权利的保障,信息公开渠道的建设与保障,与媒体及公众的交流意识和能力。公众媒介素养、传媒业者的媒介素养以及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媒介素养,这三者是同时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对于一个平衡的、积极的信息传播系统来说,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姚传泽 《考试周刊》2012,(57):152-153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层次水平不高,集中体现在大学生对媒介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内容缺乏辨识度,不能把自己的信息需求与媒介信息的内容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他们不能更准确地辨别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价值,所以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建构的研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德育》2012,(9):2-2
湖南师范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蔡骐指出,迅猛发展的传播技术改变了传统受众的行为模式,继而推动我国传统社会加速向媒介化社会嬗变。在媒介化社会语境中,“媒介”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粉丝群体。对青少年粉丝而言,大众媒介及其偶像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对媒介所传递...  相似文献   

6.
传媒文化借助现代化的传播载体以及娱乐化的文化内涵和商业化的营销手段,蚕食着主流文化原有的空间,道德理性、审美价值、理想深度和人文关怀等为内核的文化内涵不断弱化,在这种传媒语境下,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免疫养成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免疫养成教育就是通过社会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使青少年学会并实践认知媒介、评判媒介、调控和利用媒介,培养他们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和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网络化及其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过载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普遍现象。媒介已经成为一柄双刃剑,在给学生带来充分的信息量的同时也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应当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生存、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他们对媒介传播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是信息时代最为重要、复杂和关键的能力。调查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媒介素养尚处于自发的初始状态,他们的媒介讯息解读能力和使用媒介传播讯息、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差强人意,亟待提高。英语专业不仅要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还应尽早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持续、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焦越 《文教资料》2009,(4):203-204
在传媒技术加速发展的今天,媒介已经成为一柄双刃剑,用好它,可以造福人民,否则就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祸患.因而,是否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应当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生存、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他们对媒介传播的分析和批判的能力,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趋利避害,从媒介接触中获得教益,已成为当前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真正地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媒介信息对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媒介素养,文章分析了媒介素养教育与小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并以两个课堂实例阐述媒介素养教育视域下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进的可行性与方向性,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将戴伊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笔者较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笔者从六个方面简单介绍戴伊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DA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伊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媒介识读独立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小学生以批判的态度对媒介及其信息进行获取使用、分析、评价和直用的能力。不过小学生媒介识读独立课程在我国当下尚不具备成为国家课程的条件,因此最为可行的办法是将其规划进校本课程系统。小学生媒介识读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讲究趣味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展开多样化文化触角、鼓励学生亲历和参与,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动态化、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标准,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反省意识、批判意识及责任意识,推动他们成长为信息时代的优质公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入分析了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并探讨了城乡间的差异性。在参考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为城市与农村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尽可能提供了可行性建议,以期能促进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将戴伊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笔者较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笔者从六个方面简单介绍戴伊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DA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伊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将路易斯.阿尔文.戴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试图从六个方面介绍戴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AD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与媒介化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在当下中国媒介化社会语境中,社会舆论环境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增加了舆论演变的不确定性。中国边疆问题在国际视野背景下显得错综复杂,在媒介化社会这个维度上更加敏感。中国边疆对外传播同处于这个语境和环境之下,显得重要而艰难。在媒介化社会中,如何运用好全球化的媒介环境,是中国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在将戴伊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笔者较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笔者从六个方面简单介绍戴伊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DA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伊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乡村的主体性呈现越发依赖于村民的发声和自我言说。面对新媒介的新变化,乡村传播研究需要在新的媒介观下重新审视以往乡村及学界的媒介行动。文章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重新回顾了多年前的微博实验,并对乡村传播研究的新范式及新观念进行了讨论。新媒介在乡村中的意义,应在具体文化语境与发展空间中观察,只有考察媒介可能联结的行动,才能预测乡村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信息社会使大学生置身于无处不在的媒介环境,他们对媒介越依赖,媒介对他们的影响也就越深远。在对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及研究背景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漳州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对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将框架媒介置于城市的空间信息传播的场域之中,从城市空间与框架媒介的关系、框架媒介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框架媒介的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传播学解读。框架媒介在城市空间信息传播中定位于城市公共空间,其属性是城市"静止"空间的及时传播,其核心功能是"分众传播"的构建与延伸。框架媒介具有"固定—强调"的传播模式及其"强链接"复合动力系统的传播优势,两者均体现出框架媒介灵活化的拓展应用功能。框架媒介对受众、社会及传播效果方面的影响力,促进了媒介空间化与空间媒介化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