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利用等离子体接枝技术在纯钛表面成功接枝生物分子壳聚糖,通过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接触角(C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利用等离子体活化技术可以在纯钛基底上键合生物分子.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是一个以承担国家大科学工程、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磁约束核聚变等相关研究的研究所。上世纪80年代末,正当国内外开展离子束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材料改性研究时,我们对离子注入生物体内的现象开始关注。通过与生物学专家的合作,历经坎坷,发现了离子注入生物效应,继而开辟了“低能离子与复杂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环境低剂量暴露与健康”、“低能离子在生命化学起源和星际分子形成中的作用”、“离子束细胞加工与修饰”和“离子束遗传改良”等研究方向。从此,一门由著名生物学家徐冠仁院士命名的交叉学科“离子…  相似文献   

3.
分子生态学——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学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子生态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生态机理及其分子机制的科学。它是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种群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生物器官变异的分子机制、生物体内有机大分子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演变与环境长期变化的关系以及其它生命层次生态现象的分子机理等。分子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传统学科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解决诸如转基因、克隆技术应用中的生态安全、环境与人类健康等重大问题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体生物医学是门新的交叉学科,它是等离子体与生物医学的结合体。这是由我国学者首先提出和创立的。 等离子体与无机物、有机物的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该物质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已在工业及其它领域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大小不等的多门学科,已有大量专著和书刊出版。在二百多条等离子体科技术语中,有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化学;等离子体光学,等离子体激光,等离子体声学;等离子体聚合,等离子体显示,等离子体切割,等离子体喷涂,等离子体焊接等。可是经计算机详细检索,等离子  相似文献   

5.
光谱是观察分子的眼睛,是分子及离子的结构和动力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物理化学、环境化学、药物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等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气相中,离子与溶剂分子分离,可避免笼蔽效应和溶剂对离子产生的影响,对于在本质上理解相关分子的结构、非共价相互作用及构象变化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气相中离子的浓度极低,已发展的常规策略包括吸收光谱方法并不能直接应用到这一领域.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发展起来的光解离光谱法是一种通过记录光致解离碎片或母离子的质谱信号强度衰减随光子能量的变化进行光谱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应用潜力,在国际上已经被应用于有机及生物离子的结构和光谱研究中.相对而言,该类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也非常缺乏.  相似文献   

6.
《云南科技管理》2022,(1):66-67
<正>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基于抗体或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器,可将样品中目标物与识别元件之间发生特异性识别反应产生的生物信号转换成与浓度相关的电信号或光信号,具有特异性强、所需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和分析快速等优良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环境分析等多个领域,可对疾病标记物、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生物分子进行分析检测。尽管此类与疾病标记物及毒品毒素相关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特异性检测,但目前仍存在信号放大方式单一的问题,灵敏度仍然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的让-皮埃尔·索瓦日、英国的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和荷兰的伯纳德·L.费林加,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方面的成就。那么,分子机器是什么?有什么用呢?从幻想到现实分子机器又称生物纳米机器,其构件主要是蛋白质等生物小分子。尽管分子机器是化学领域的发明和创造,但在医疗和其他领域会有  相似文献   

8.
一、隶属单位: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二、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向:1.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2.分子遗传学3.生物膜主要研究内容:1.胰岛素及有关多肽激素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9.
燃煤烟气成分对于低温等离子体氧化元素汞的影响,可以通过分析交流高压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强化模拟烟气中的Hg0氧化进行模拟研究。基于此,本文针对低温等离子体强化燃煤烟气Hg~0氧化的试验装置以及试验方法进行分析,并从低温等离子体的输入能量以及气相汞形态分布与质量平衡等角度,来探索低温等离子体强化燃煤烟气Hg~0氧化的气氛影响及特性。  相似文献   

10.
正4.受体(receptor)受体是次于细胞的一种生物大分子,它能与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信号分子结合从而引起细胞和机体产生功能和功能改变。人之所以能闻嗅出饭菜、花果的香味,不仅因为这些物质分子散发到鼻腔中,而且在于人的鼻腔黏膜中存在500万个被称为嗅感受器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成烃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和渗透,以及从分子水平和机理上探索生化大分子转化成烃类等有机分子的规律,是现代有机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我国在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检出、结构确定和应用,藻类等微生物热模拟成烃实验的分子演化分析,生物化学降解,低熟原油成因及分子演化研究等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反映了我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和良好势头。开展微生物成烃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即从分子水平上跟踪细胞中的生物化学大分子向有机大分子的转变和演化,再结合和对比原油和生油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不但可以为认识原油和生油岩有机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来源和演化提供基础,也可为判识油气藏的母质来源、生物输入模式、热演化趋势及成熟度、油源对比和成烃机理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体内生物计算模型是基于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分子以特定的形式互相协作、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计算模型,是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产生的前沿研究领域。该领域的研究使得人们可以深入理解生物体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获得对这种能力的有效操控,这在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医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近几年在体内构建分子逻辑电路、分子状态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等离子体是由自由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非束缚态宏观体系,是除去固、液及气态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按照热平衡状态,等离子体可以分为完全热力学平衡等离子体、局部热力学平衡等离子体以及非热力学平衡等离子体。非热力学平衡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由于产生装置简单、容易制造、宏观温度低等优势,近年来成为各领域广泛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论述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多晶硅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并结合青藏高原特点,提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青藏高原环保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颜君 《科学中国人》2004,(10):52-53
原子分子普遍地存在于地球大气.天体与星球空间及等离子体中。原子分子物理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又是许多学科的交叉点。这就决定了原子分子数据具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背景。以下面的应用为例.可以看出原子分子数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等离子体科学和工程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特别是低温非平衡等离子体已经广泛应用在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功能薄膜的物理化学沉积和溅射、材料的切割和焊接、生物医疗和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是在电场作用下,气体中存在的自由电子受到电场加速,其速度(动能)达到某一值时,中性原子或分子被电离而获得更多的自由电子,这些电子进一步加速激发其它中性粒子产生类似于雪崩现象的电离过程,结果使气体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可达3000K-30000K)使金属熔化蒸发形成气态金属原子,再将气态金...  相似文献   

17.
生物计算机时代即将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计算机是以核酸分子作为"数据",以生物酶及生物操作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一种新颖的计算机模型。生物计算的早期构想始于195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Feynman提出利用分子尺度研制计算机;1994年,图灵奖获得者Adleman提出基于生化反应机理的DNA计算模型;在生物计算机方面突破性工作是北京大学在2007年提出的并行型DNA计算模型,将具有61个顶点的一个3-色图的所有48个3-着色全部求解出来,其算法复杂度为359,而此搜索次数,即使是当今最快的超级电子计算机,也需要13 217年方能完成,该结果似乎预示着生物计算机时代即将来临。文章重点介绍了生物计算机的产生背景及意义;DNA计算机,特别是中州I-型DNA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与步骤;DNA计算机的研究进展,特别指出在密码分析与破译等领域的应用;分析了DNA计算机的能力,指出了研究中的难点、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生物计算机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专家简介:徐沁,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他致力于计算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学、生物统计学等研究,从微观角度阐释多肽、生物膜、膜蛋白、酶等生物分子的性质、机理及与药物小分子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着眼于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中所应用到的新型技术,主要介绍近年来等离子体、微胶囊、生物、纳米和微电子信息等技术的特性及其在功能纺织品上的应用,并对新技术在功能纺织品上的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里的生物无一不是闪烁着电磁火花的生命体。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生物体内的大多数分子和原子都具有一定的磁性。比如,人具有心磁、脑磁、肌磁等,甚至人头部的毛囊也会产生毛囊磁场。当然,人体所产生的磁场很弱,大约只有地球磁场的十万分之一至十亿分之一。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