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肖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毋须质疑,但传统文献中的记载却众说纷纭,而秦汉简牍材料的出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事实上,在秦汉时期生肖文化就已经成熟化,十二生肖名称也逐步定型。而通过不同秦简的记载,可以看出秦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这一变化与当时的社会也是密不可分的。另外生肖文化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杂糅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文化,图腾便是其中一种。因此,通过对秦汉时期简牍材料中生肖记载的分析,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当时的社会变迁与民众思维。  相似文献   

2.
民众的经济观念因素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因子。考察秦汉时期汉中地区民众的经济意识与观念,其外化的经济观念具有较典型的不图奋力进取而小富即安的农业经济观念色彩。究其原因,此时期汉中农业自然条件优越,但工矿业资源相对贫乏,以及地理的相对隔绝,是其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受到外部人为负面因素的严重制约,如秦汉时期重耕战、抑商政策与混乱的货币政策、其它区域商人的竞争排挤等,都加大了经营工商业的风险,阻碍了汉中民众内在财富进取意识的外化。  相似文献   

3.
秦汉马图形是一种与世奋争、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面貌的展示。文章从不同层面解读了秦汉时期马图形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将在现在及未来的发展中成为具有深层意义、源远流长的图形符号。  相似文献   

4.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是汉代史籍对秦汉时期国家人才区域分布的简单概括,反映了秦汉时期重要的人文地理特点。秦汉时期的武将多出于关西地区,而文臣多出于关东即中原地区,既与关西、关东地区的自然地理形势有关,也是先秦时期政治发展和文化积淀的产物,同时也是秦汉时期,尤其是两汉时期政治变革和学术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秦汉帝国四百多年间一直存有食人现象,这种食人现象分为两种,即天灾性食人与人祸性食人.二者交替出现,是秦汉时期食人现象的新特点.通过对秦汉时期食人现象历史演变轨迹的梳理,人们可以认清当时食人现象的一些内容.为了食人惨剧不再重演,一方面应努力提高科技,发展经济,以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政府的组织功能,提高其服务水平,改善其行政能力.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那么食人惨剧或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位于蜀郡的湔氐道是一个记载较少的秦汉政区,其地望问题在近代以来引起了争议,迄今为止共存在"茂州说""松潘说""灌县说"三种主要观点。本文认为,秦汉时期湔氐道所在的核心区域应该始终位于湔山、湔水等诸湔地附近,而在今都江堰市一带的可能性最大,其具体辖域在先秦时期应该较为广阔,尤其北境或可抵达今汶川、茂县、理县等地,至两汉时期则大幅缩小。湔氐道是秦汉道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折射出了秦汉道制的兴衰。而《汉书·地理志》关于湔氐道的记载,则还涉及秦汉时期的华夷分界与江源地理知识问题。  相似文献   

7.
据杜书瀛先生考证,中国古代“诗文评”在魏晋时期迎来历史首个发展高峰,与之相应,秦汉时期则为“诗文评”的孕育时期.这种孕育期出现于秦汉时期,存在必然因素.中国古代文学在秦汉时期经历了先抑后扬的发展轨迹,至汉代时文体相对固定,而汉武帝“独尊儒术”又为品评文学作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尺度,这两点成为“诗文评”孕育于秦汉时期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的自讼大多与司法有关,无论平民还是罪人都可以自讼,奴婢在特定的情境下也可以自讼。由于所处的条件和背景不同,自讼的结果也就各异。作为常规司法程序的一种补充,自讼可以在司法程序的各个阶段发生。自讼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事人提供了申诉的机会,有助于纠正一些冤假错案,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自讼申诉只是一种渺茫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开发奠定了自然基础。农业开发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保障了民众生活,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破坏。当代西部开发过程中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进行农业开发,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秦汉艺术风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秦汉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保存着浓厚装饰性趣味的中国艺术,秦汉时期的民族政策,积极推动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这种与政策、军事、经济等多种因素糅合在一起的文化活动,对加速世界的文明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了解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秦汉时期文化的概况及其发展原因。同时,使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事迹,知道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曾作过重大贡献。二、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张衡与地动仪。三、教具: 幻灯机一台、幻灯片十九张。四、教学过程: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秦汉政治上有什么特点呢?(提问学生或自答)是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封建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文化的蓬勃发展。特别在这一时期,数学、造纸术和地震测量上,都取得了光辉成就。(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文书接力传递”是成形文书中途传递的一种形式,这种传递在秦汉时期尤为典型,并在出土简牍中得到了突出的反映。由于简牍材料数量、完整性的不足以及与传统史料的属性差异,使学界在秦汉文书接力传递的认识上频现分歧。唐宋史料在全面、完整方面优于秦汉,考察唐宋时期文书接力传递的实情并与秦汉加以对比,将有助于澄清以往的模糊认识,化解分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从赢秦起逐渐发展,阶第性地层累使这种封建政治体制不断完善化、制度化,进至明清两代,便达到空前的程度,甚至在世界中世纪范围内来看也堪称典型。这种体制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这种体制在不完善时期,主要表现特征为:封建君主滥施淫威,对民众采取肉体的惩罚和劳役的超负荷剥削;地方分权也较大,秦汉时期的令守即是。同时由于氏族血缘的亲亲关系的遗留和残存,封建贵族的统治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封建政治的残酷性则给这种作法以嘲弄。地方权力总是  相似文献   

14.
从秦汉法律简牍可以看到,秦汉时期始终存在庶人这种社会阶层,他们在政治、法律地位及经济权益上与平民存在差异,带有明显的人身依附色彩。  相似文献   

15.
郡县制不仅是秦汉帝制国家的遗产,也是整个中华文明的遗产。通过分析郡县制的产生及发挥的作用,介绍其从秦汉以来不同时期的演变及实质,提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对立统一的观点,指出郡县制对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启示,以更好地促进当代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秦汉法律简牍可以看到,秦汉时期始终存在庶人这种社会阶层,他们在政治、法律地位及经济权益上与平民存在差异,带有明显的人身依附色彩.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档案直接为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服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萧何收存秦朝档案典籍,并运用档案帮助刘邦打天下与治天下;曹参“攻城略地,功最多”,被记录在军功档案之中;张苍作为秦汉两代的档案工作者,在“文景之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人作为汉初的名相,他们的成功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对档案的重视与运用。档案成就了汉初三相的功业,这也反映了秦汉时期档案管理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档案直接为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服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萧何收存秦朝档案典籍,并运用档案帮助刘邦打天下与治天下;曹参“攻城略地,功最多”,被记录在军功档案之中;张苍作为秦汉两代的档案工作者,在“文景之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人作为汉初的名相,他们的成功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对档案的重视与运用。档案成就了汉初三相的功业,这也反映了秦汉时期档案管理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是我国社会从蛮荒走向文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汉乐府民歌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现存的汉乐府民歌虽然不多,但在一定数量的婚恋诗歌中仍展现了秦汉妇女在不同程度的束缚下的生活、情感、人格及思想变化。它内容的多样和丰富为后人研究秦汉时期的婚恋提供了依据和材料。本文就以此为依据,对秦汉时期妇女对婚姻、爱情的态度、心理的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所谓“少年”,系指那些从“父老”统治下游离出来,处于社会下层,从事卑贱职业,游手好闲的社会群体。少年犯罪表现为结成“群盗”,劫掠财物,“借交报仇”,“任侠并兼”以及充当权贵或地方豪强的爪牙,为害乡里等。少年屡犯法禁,对社会治安产生消极作用,因而受到专制政府的打击与遏制;但少年任侠狂逸的性格特征又反映出秦汉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在下层社会尤受推紫,所以统治者在打击“恶少年”的同时,又利用其力量,将政府的影响力与触角深入到民间社会。这种打击与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对秦汉基层社会秩序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试图从秦汉时期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与特点、对社会的危害以及政府的防治措施等方面,来认识秦汉时期这一特殊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