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4,(4):112-113,117
当代影视媒体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愈加密切。文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借由与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中获得。以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与由它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比较研究影片与小说在人物形象、象征意象和情节三方面的异同,来探讨《妻妾成群》与电影改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不同侧重点和得与失,以及借此所体现的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导读】《布鲁克林有棵树》出版于1943年,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70多年来,《布鲁克林有棵树》多次被改编为剧本和电影,并获得过奥斯卡奖。有人称它为"20世纪青少年必读经典",也有媒体将它与《小王子》《夏洛的网》相提并论。看了这本书你会觉得,上述赞誉不是溢美之词。《小王子》《夏洛的网》或许更多出自想象,而这本小说写的是20世纪初美国底层百姓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随着儿童网络游戏的兴起,改编动画电影的风潮渐盛,逐步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趋势。文章通过对《摩尔庄园之冰世纪》和《神奇宝贝之超梦的逆袭》两部动画电影的比较,从人物层面探讨电影文本所呈现的特点,对人物类型与功能进行概括,分析人物的外在造型、内在转变、语言与画面,总结网络游戏改编的特殊性对电影人物设置可能造成的影响,从不同媒介的横向比较中发现游戏改编电影的优势和劣势,所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儿童受众的角度出发分析,电影《女巫》改编中的美学策略确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对游戏精神的稀释、恐怖艺术的失范和家园主题的淡化。这些不当的改编减少了原著的魅力,也对儿童观众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在电影改编时必须得当地应用美学策略,考虑其观众的特殊性,把握好游戏精神的精髓和恐怖的“度”以避免负面创伤的产生。而作品若能涉及有关人性、人生思考的主题,则更利于引导儿童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了现代哲学的形象阐释;童话则以超越现实的哲学密码般的语言,诠释了现代人的生命哲学。《小王子》、《毛毛》、《彼得·史勒密奇遇记》分别从数字、时间和灵魂三个角度,通过片断链接的方式,架起了童话与哲学之间的桥梁。儿童与哲学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某种朴素的联系,但现代社会的儿童不再总是显得单纯和幼稚无知,成人有理由为他们呈现生存的真实面貌,并让其从小展开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小王子》走上银幕电影《小王子》同名原著诞生70年以来,成了法语文学中译本最多(250多种语言)、销量最高(两亿多册)的作品。法国人热爱这部童话,将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看作民族英雄,在他逝世50周年之际,将其肖像和笔下的小王子印在了50法郎面额的钞票上。如此高人气的IP,《小王子》自然被改编不断,曾以电视剧、音乐剧、歌剧、芭蕾舞剧、连环画等30多种艺术形式呈现。1943年《小王子》甫一出版,拍过《公民凯恩》的大导演奥森·威尔斯就考虑与迪士尼合作翻拍,他投入了大量精力筹备剧本,不过计划最后因各种原因搁浅了。  相似文献   

7.
【导读】 《布鲁克林有棵树》出版于1943年,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70多年来,《布鲁克林有棵树》多次被改编为剧本和电影,并获得过奥斯卡奖。有人称它为“20世纪青少年必读经典”,也有媒体将它与《小王子》《夏洛的网》相提并论。看了这本书你会觉得,上述赞誉不是溢美之词。  相似文献   

8.
今年,随着由吉卜林动物故事改编的电影《奇幻森林》的上映,《丛林之书》又一次进入读者的关注视野。作为吉卜林动物故事集的代表作,《丛林之书》在愉悦儿童的同时,同样能给予成年人以思想的启迪。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提出异托邦的空间哲学,主要包含六个特征,本篇论文拟借助福柯的异托邦概念来分析《丛林之书》中的莫格里系列故事,从融合、他者和帝国隐喻三个角度探究该作品背后隐含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吗     
鲁迅作品有哪几部被搬上银幕? 继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被改编成电影上演后,最近北京电影制片厂又将鲁迅小说《伤逝》改成电影文学剧本,并已开拍。长春电影制片厂把鲁迅的小说《药》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北京电影学院编剧进修班也把鲁迅的名著《阿Q正传》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根据《祝福》改编的越剧《祥林嫂》也已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宽银幕影片。  相似文献   

10.
在2012年甚至是中国电影一百年左右的发展史上,由文学改编的电影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撑起中国电影票房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电影艺术的深度和厚度。但是当下的中国电影改编在艺术质量上却是不尽如人意,《白鹿原》、《搜索》、《金陵十三钗》等影片赢得了票房却输了口碑,只有《一九四二》、《让子弹飞》等少数影片让观众看到了电影改编的成功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弗朗西丝·霍吉森·伯内特(1849--1924)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有《秘密花园》《小公主》《小勋爵》等。她的作品,多从儿童视角出发,表现纯真浪漫的情怀,曾被改编成电影和话剧,被许多国家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12.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塑造的无牵无挂天真无邪的儿童形象《小王子》一直受到儿童和保有童心的成人的喜爱,并多次再版,经久不衰。在全世界的读者心中,小王子一直是永葆童贞的天使的化身。该文使用结构主义文论中的二元对立文论解读文本《小王子》,通过两组既相辅相成,又相反相成对立关系考察童话《小王子》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13.
商业动画电影对童话文学作品的改编涉及到从文学介质到影视介质的跨越以及从儿童叙事方式向成人话语模式的转换。同时,既要考虑到商业动画电影的商业属性从而考虑受众接受的问题,又要顾及原作精神实质的保持。本文以《小王子》为例,从形象场景、空间叙事、矛盾冲突、叙述视角、隐喻处理与当下语境介入等方面对当前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动画电影对童话文学的改编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为中国商业动画电影对深厚传统文化资源的改编与再创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儿童电影字幕翻译属于儿童文学翻译和电影字幕翻译的一个交叉细分领域,一直未得到学者们的重视。然而,儿童电影字幕的翻译工作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随着儿童文学翻译和电影字幕翻译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儿童电影字幕翻译研究工作迎来发展的良机。本文以电影《夏洛的网》为例,从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角度具体分析儿童电影字幕的翻译,为儿童电影字幕翻译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由先锋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作为中国当代电影的经典之作,屡屡斩获海外电影大奖。张艺谋电影对先锋小说的改编着眼于先锋隐喻性、民族神话及电影化想象等方面,使他的电影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获得新的魅力与认同。  相似文献   

16.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电影产生开始就一直存在着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尤其是对文学名著的改编。本文以余华的小说《活着》和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为研究对象,从空间背景结构、人物塑造及命运角度进行对比解读,并挖掘存在差异的原因,认识到小说和电影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影艺术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其中文学作品一直伴随着它的成长,给予了中国电影很大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越来越多地被搬到荧屏,并取得了非常好的观众口碑。谈到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不得不提的是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基于此,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改编的特点,探讨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陈红 《上海教育》2001,(15):39-40
“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children)最初由美国学者李普曼(Lipman,M.)和他的同事设计制定。1969年,李普曼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儿童哲理小说《哈里的发现》。这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儿童哲理小说标示儿童哲学的诞生。目前儿童哲学已经发展到包括幼  相似文献   

19.
《小孩不笨》是新加坡导演梁智强拍摄的电影,自2002年上市以来,在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引起巨大的反响,以这部影片为题改编的电视剧也曾于2004年春节在我国央视8套播出,好评如潮。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曾说:“我看过《小孩不笨》,我能理解它为什么能触动许多家长的辛酸。我太太很喜欢这部电影,她连续看了三遍。”一部以儿童生活为题的电影,为何会产生如此广泛的社会效应?除了它本身特有的作为商业影片的娱乐与幽默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郭小川的叙事诗《一个和八个》,完成于1957年12月18日。由张子良、王吉呈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一个和八个》,发表于《长安》1983年第11期。由张军钊导演的电影《一个和八个》正式公映于1985年夏。《一个和八个》的故事,由三种形式叙述之并形成文本,这就具备了叙述学的三大要素:故事、叙述、文本。叙事诗是诗化的故事。电影是画面化的故事。电影文学剧本则介乎于二者之间。在长期的审美经验中,电影被视为唱诗的艺术。诗人对历史的思考,比其他艺术家更贴近哲学。第五代导演则力求贴近诗人。电影文学编剧则成为诗和电影的中介。《一个和八个》是我国银幕上第一次将诗移植成电影的真正成功! 那么,在叙述学研究中,叙事诗与电影是否具有共同的叙述特征呢?它们在故事的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